撰文:金郁欣、宋嘉吉
上周,一年一度的斯坦福區塊鏈周落下了帷幕,與洛杉磯、紐約的 Web 3.0 活動相比,灣區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更偏向于開發者和生態發展。討論的主題集中于 DeFi、公鏈、底層技術等,而洛杉磯的 LA Tech Week 討論的話題則圍繞創作者經濟、NFT、搭建社區等。本次區塊鏈周邀請了大量項目方和各大學校的學者們從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方式闡述了對于區塊鏈技術未來發展的思考和方向,對于開發者來說受益匪淺。于此同時,給各條公鏈或平臺提供了吸引生態合作伙伴們的機會。
此次區塊鏈周是圍繞一年一度的「斯坦福區塊鏈大會 (Stanford Blockchain Conference 2022)」從而發起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內容: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nsensus:來自全球各個大學的學者們,討論共識機制相關的技術如:動態可用性下的賬本共識機制、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s 有向無環圖)下的 MEV 保護、ZK-rollups 對于共識機制帶來的挑戰等;
First Annual Defi Security Summit:邀請了各大 DeFi 項目的技術大神暢談如何提高安全性、增加攻擊者的難度等;
Stanford Blockchain Conference:專注于區塊鏈生態上等技術創新,從 2017 年開始這已是第五屆(2021 年由于疫情停辦)。演講嘉賓主要來自于各大學的學者以及業內大牛,今年 V 神是演講嘉賓;
DAO workshop:通過促進學術和行業領袖們的協作來加速 DAO 的功能性;
MEV workshop:當前對于 MEV 協議層面相關問題的討論以及未來展望;
Formal Reasoning about Financial Systems Workshop:探討金融體系和智能合約如何提高安全,尤其是 Defi 以及相關的開發者工具;
Applied ZK workshop:匯集了零知證明生態團隊,討論零知證明應用版圖中的最新進展;
一系列相關的 after party,包括 BinanceChain、Coinbase、Solona 等舉辦的活動,主要為公鏈和平臺提供了吸納生態合作伙伴的機會。
在此期間,以太坊的 EDCON 在舊金山的 Chase Center(勇士隊的主場)舉行,現場 V 神協以太坊基金會的成員們一起就合并之后的規劃進行了討論和闡述。
作為第一屆 Defi 安全峰會(以下簡稱 DSS),表現著實有一些超預期,干貨滿滿。開場第一節邀請了 4 大知名 Defi 項目方 Maker Dao、Uniswap、Compound 和 Aave 的協議工程師或智能合約負責人來講述他們如何提高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分享創建協議的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和解決辦法。有一些技術專家甚至于打開代碼,現場講解為何這樣設計。對于開發者來說,真是寶藏大會。
LendHub榮獲Heco“金牌造物主”獎項:4月8日,LendHub榮獲火幣生態鏈Heco評選的第二期“金牌造物主”獎項。據悉,此獎項由Heco綜合多維度數據及熱度評估后評選而定,“金牌造物主”項目可獲得包括推薦至Huobi Global上幣審核通道、Heco生態基金投資和Heco全球營銷資源支持在內的多項權益。
LendHub是火幣生態鏈Heco上的去中心化借貸平臺,平臺存借總額最高突破18.6億美金,鎖定價值最高突破11.28億美金。[2021/4/8 19:59:48]
這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插曲,Trust Token 的首席安全工程師 Yuchen Lin 在分享如何查找協議當中的 bug 時,談到了他們即使找了協議審計師,依舊發現有很多 bug 沒有被發現。于是,他們采取了一個「植入 bug」的辦法:在提交給審計之前故意植入一定數量的 bug(當然事后要記得刪掉啦),如果審計查出的 bug 數量大于植入的數量,意味著這一位審計可以被信任。只是他在分享這一經驗的時候,沒有想到他的審計也在現場,隨后對他進行了探討。
拋開這一插曲,此次的 DSS 緊跟熱點,緊貼實際。Uniswap 的協議工程師 Mark Toda 分享了以太坊合并后,Uniswap 的 TWAP(time weighted average price) 預言機該如何應對來提升操控預言機的難度。合并后,區塊更容易被預測。如下圖所示,信標鏈上能夠預測出接下來出塊情況,這使得通過同時控制兩個以上的區塊來操控價格并完成交易的難度降低。
雖然控制兩個連續的區塊并實現 30% 的價格操控與之前 POW 下需要的資金一致,但倘若同時操控三個區塊但情況下,所需資金大幅下降。
為此,Mark 提出了用中位數替代平均值的方法。這種情況下,倘若去要實現操控并完成交易需要掌握一半的區塊,既 73 個區塊,難度將大幅提高。
此次 EDCON 的主題是「Ethereum a New Era」。雖然全場洋溢著對于合并的熱情,但更多的是探討以太坊 2023 年對于擴容、安全、生態協作的規劃,既合并后的規劃。對于大家非常感興趣的是否合并,何時合并,如何合并并未做過多討論。
開場就展現了以太坊的傳統藝能,其中最有趣的是 V 神的出場方式,誰能想到這個恐龍就是 V 神呢?
現場,討論了合并的優點,一是節能:將信標鏈部署到主網,既合并,能夠大幅減少能源消耗。
第二,安全,論點在于以太坊被設計成了一個強制執行「加密經濟安全」的機制,經濟激勵通過編程加到基礎層以此來指導用戶的行為。當礦工們轉為了質押者,硬件成本以外的電費開支趨近于 0,以太坊的驗證者們不在傾向于通過出售 ETH 來支付運營費用。
大會的壓軸當然是 V 神的關于合并以后規劃的演講。他認為降低費用可以通過擴容——通過數據匯總 (roll-up) 來優化二層網絡,以及壓縮數據——通過加密和壓縮算法來降低數據容量。
我們也認同數據匯總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以太坊擴容方案,一層網絡當前的費用過高,以至于用戶不愿意去使用,也給替代網絡提供了機會。二層網絡的費用,如:Optimism 和 Arbitrum,比以太坊基礎層低 3 至 8 倍,而 ZK-rollup 能夠做到比基礎層低 40 至 100 倍。即便如此,這些費用對許多用戶來說還是太貴了。V 神對擴展匯總的愿景和解決方案是數據分片,這將為匯總可以使用的鏈添加約 16 MB 的專用數據空間塊。
會議重點關注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技術創新,匯集了在該領域工作的研究人員和從業者。討論了如何從密碼學、去中心化協議、形式化方法和經驗分析角度來提高區塊鏈部署的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同時促進從事區塊鏈協議開發、密碼學、分布式系統、安全計算、密碼經濟學和經濟風險分析的從業者和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從 2017 年至今,已經舉辦了 5 屆,2021 年由于疫情停辦。從會場交流情況來看,聽眾多為區塊鏈開發者,現場座無虛席。演講嘉賓多為學者,更貼近于學術層面的交流。為期三天的 SBC 覆蓋了共識機制、Defi、經濟模型、零知證明、密碼學、支付、SNARK(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 和跨鏈橋。其中,V 神也發表了名為「51% Attack Recovery」的演講。
由于斯坦福區塊鏈大會,硅谷附近聚集了大量的項目方和投資人。借此機會,一些平臺和公鏈安排了豐富的交流派對,雖然名為「派對」,但更多的是行業交流會和宣講會,與 LA Tech Week 純派對狂歡大相徑庭。
Web3 Re-connect Social:由 Coinbase、硅谷以太坊、比特幣交流會和孵化器 PlugandPlay 舉辦,其中 Coinbase 生態負責人也詳細介紹了 Coinbase 生態的情況以及如何加入。
Hanahaus ZK-rollup meetup: Hanahaus 是位于硅谷的一個著名創業咖啡廳,匯集了大量開發者,如 Aptos 的密碼學專家等。
Trilemma: Solana, Aptos, and Sui | 3 Super Fast Chains ONE Giant Web3 Event:Solana 攜手市場新晉寵兒 Aptos 和 Sui 一起舉辦了交流會,期間 move 語言的創造者 Sam Blackshear 就 move 語言的應用和特點進行了演講,在場的以開發者為主。
此次斯坦福區塊鏈周內容豐富,安排緊湊,無論是對于開發者、項目方、投資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交互平臺。對于我來說,此次最大的收獲或許就是和 V 神一起吃了火鍋吧:)
金郁欣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財經法學
成都鏈安
Bress
鏈捕手
PANews
Odaily星球日報
Tags:
近期以來公鏈之爭愈加激烈,一些頗有新意的新公鏈層出不窮。Move 語言系列下的 Aptos、Sui 與 Linera 常常被提及并進行比較,人們對當前公鏈仍抱有缺憾,期待更好的公鏈出現,不同的建設者也在為「達成完美的底層網絡」奮力角逐。 Berachain 是一個基于 DeFi 的原生 Layer 1 區塊鏈。
元宇宙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目前備受關注,不少地區也因此推出了當地的元宇宙產業園政策,期望能在接下來的元宇宙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數字藏品作為元宇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則仍然處于因監管態度不明而導致不上不下的略顯尷尬之地帶。
原文標題:《公鏈競爭 II——隨想》 原文作者:Maco,W3.Hitchhiker; 修訂:Evelyn,W3.Hitchhiker 基于上一篇對二線公鏈對比的報告,結合最新 Delphi 奶文,最近對新一輪的公鏈競爭有了新的思考。
撰文:金郁欣、宋嘉吉 上周,一年一度的斯坦福區塊鏈周落下了帷幕,與洛杉磯、紐約的 Web 3.0 活動相比,灣區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更偏向于開發者和生態發展。討論的主題集中于 DeFi、公鏈、底層技術等,而洛杉磯的 LA Tech Week 討論的話題則圍繞創作者經濟、NFT、搭建社區等。
眾所周知,區塊鏈是一種可以安全地存儲數據的公共數字賬本,幾乎不可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遭受黑客攻擊或篡改。區塊鏈自誕生以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在加密貨幣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盡管關于加密貨幣作為高利潤投機資產的炒作已經降溫,但其采用率仍在繼續上升。在西方一些國家地區,以加密貨幣支付工資以及接受加密貨幣的商家繼續呈現出增長趨勢。
來源 | Beincrypto 編譯 | 白澤研究院 以太坊合并即將發生,截止發稿: 在合并正式發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許多爭論,并且在合并后它們將繼續存在很長時間。 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PoS)可以被認為是加密行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猜測和錯誤信息盛行。在這里,我們將討論這項技術實驗的事實和后果。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已經發展了十三個年頭,對、經濟與文化都影響深遠。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經歷了 Layer1 的底層賬本探索和 Layer2 的應用拓展,區塊鏈也從 1.0 時代的貨幣和支付去中心化,走向了 2.0 時代的市場去中心化。到如今,區塊鏈已經實現了:去中心化的公開交易總賬、端對端的直接價值轉移體系、強大的腳本系統以運行任何協議或者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