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首頁 > SOL > Info

以太坊如何控制區塊大小?| 白話區塊鏈入門092

Author:

Time:

作者 | Fiona出品|白話區塊鏈

作為市值第二的老大哥的以太坊,經常被拿來和比特幣比來比去。不知你是否發現,和比特幣擴容事件此起彼伏的熱鬧場面相比,以太坊似乎沒有過類擬的區塊擴容困擾,要知道,從2017年開始,以太坊的交易量同樣也快速增長,那以太坊又是怎么搞定這個問題的呢?

我們先來看下以太坊的區塊大小變化情況(如下圖)。3月19日,以太坊區塊的平均大小為21345Bytes,約為0.02M(平均出塊時間為15秒)。

可見,以太坊的區塊大小是不固定的,背后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完全不同于比特幣的做法。

比特幣的轉帳交易是統一格式,可以用固定的區塊大小來規范。以太坊則不同,V神(以太坊的創立者)將區塊鏈視為世界計算機,在比特幣基礎上,以太坊實現了智能合約,這就意味著,除了和比特幣有同樣的轉帳功能外,以太坊網絡中更多的是要為大量程序提供運算服務。

NFT項目Bloot在推出兩日后交易量達6343ETH:9月6日消息,NFT項目Bloot在推出兩日后交易量達6343ETH(價值超2400萬美元)。該項目此前向Bloot持有者各空投1萬枚BasedGold(BGLD)代幣,當前單枚價格為0.76美元,每份空投價值7600美元。[2021/9/6 23:03:33]

以太坊網絡中不同的事務,所需要的計算成本各不相同。

舉個例子,對于轉帳交易類事務,以太坊網絡的處理是相對一致的;而對于一個有Bug的程序來說,很可能會消耗掉大量的算力(比如程序中存在無限循環運算時)。以太坊明確了每筆操作會有個最低算力消耗值,而智能合約的算力消耗量則在最低消耗值基礎上,還需要加上所有代碼執行的算力。實際消耗的算力只有在實際使用時才能確認。

因此,以太坊中每筆交易的大小是不確定的。如果需要用一個相對固定的參數來規范以太坊區塊的話,最直觀的就是固定每個區塊中所包含的算力了。這個值由礦工在每個區塊中的GAS LIMIT(單位:gas)參數來表示,每個交易提交時也會有算力需求(單位:gas),乘以算力gas的價格(單位:gwei/gas),就是交易成本了(單位:gwei,gwei和eth類似于比特幣里的 聰 和BTC的關系:每 eth = 10^9 gwei)。

目前gas price和每個區塊里的GAS LIMIT數值如下圖:

▲ 數據來源:https://ethstats.net

提交每筆交易時,需要附加愿意付出的最多成本,礦工在打包時,會遵循以下規則:

利益導向——哪筆交易給的酬勞高,會優先打包誰的,直到區塊中包含的算力值(gas limit)消耗殆盡;

多退少不補——按實際算力收取費用,但如果給的不夠,打包時則不會將計算結果提交到鏈上,費用也會全部收取(每筆事務的最低算力消耗值則為21000gas)。

在理解了上述規則后,擴容問題的解決就簡單了:為了避免出現比特幣類似的區塊擴容爭議,以太坊協議允許礦工每次可以將上個區塊BGL值調整正負0.0976%(=1/1024 ),按平均每15秒出塊的頻率,以快速滿足網絡上快速變化的計算需求。

因此,在面對突來的交易激增時,以太坊表現出了較好的靈活性,比如在2017年6月29日,因1C0原因,交易量激增,以太坊在不到2個小時內,就實現了33%的增長。

下圖是以太坊網絡每個區塊中包含算力的變化情況,從最早的3百多萬,到目前基本穩定在8百萬gas中。在能提供的算力增長時,如有足夠的交易能消耗完,自然礦工會得到更多收益,但也需要礦工付出更多成本——更大的寬帶、更快的計算能力,所以這個過程雖然不需要多方爭議,但也受限于物理性能,客觀上不會一蹴而就。

 總結:

以太坊通過在每個區塊中包括相對穩定的算力而非區塊容量的大小,實現了對區塊的規范化管理;并用逐塊的算力調整機制(調整正負0.0976% ),以應對交易處理量變化情況。

以太坊已經完成了君士坦丁堡升級,你還會繼續看好以太坊嗎?為什么?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End——

Tags:

SOL
Findora為何在PriFi領域被寄予厚望 2021年生態又有哪些進展?

從DeFi、NFT等基礎板塊進一步爆發后,除了為Web3后續的進程奠定了基礎外,也預示著行業將進一步的向多鏈體系發展。生態與生態之間從早期的競爭關系,逐漸的過渡到協作關系且相互形成增益,尤其是跨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生態與生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且不同的生態的定位、所承擔的職能互補。

數字貨幣錢包里面放的竟然不是幣 那是什么?

想要快速入門區塊鏈,除了要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概念做個大概了解,其次就是動手操作一番,但在操作過程中難以避免會遇到錢包、地址、公鑰、私鑰等等“攔路虎”,不得不一個一個的打跑。 前幾天給大家介紹了除了比特幣之外的一些別的幣,在業內把這些幣統稱為“加密資產”或“加密貨幣”。

一文了解防止項目方卷款跑路的新合約標準 ERC721R

原文標題:《ERC721-R: Introducing the Anti-Rug Contract Standard》 推薦理由:本文講述了 ERC-721 R 合約標準出現的必要性以及想要實現的目的,同時說明了合約標準的工作原理,并針對幾個關于合約的典型問題進行了解釋,可以讓讀者更好地了解 ERC-721R 合約標準。

以太坊如何控制區塊大小?| 白話區塊鏈入門092

作者 | Fiona出品|白話區塊鏈 作為市值第二的老大哥的以太坊,經常被拿來和比特幣比來比去。不知你是否發現,和比特幣擴容事件此起彼伏的熱鬧場面相比,以太坊似乎沒有過類擬的區塊擴容困擾,要知道,從2017年開始,以太坊的交易量同樣也快速增長,那以太坊又是怎么搞定這個問題的呢? 我們先來看下以太坊的區塊大小變化情況(如下圖)。

從2016年起復盤市場基本面 挑選可持續發展項目

牛市和熊市的區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動能”。 在牛市中,資產價格的上漲的“動能”很高,它影響了大多數投資者的決策。如果一項資產的價格快速上漲,人人都想入場,其他的考慮因素無關緊要。當熊市到來并且階段性的漲勢都停止時,這種“追漲”的投資方式很快就會被拋棄。 這就是加密貨幣市場的現狀,熊市給那些只持有數字資產短短幾年的新人投資者帶來了多重壓力。

三分鐘讀懂流動性自動化管理協議 Mero

撰文:iambabywhale.eth Mero 之前名為 Backd,官方于 7 月 26 日宣布將其從 Backd 更名為 Mero,此前取名為 Backd 是由于當時協議旨在提高借貸協議資本效率,而目前該協議已成為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流動性效率并為用戶賺取更高收益的協議。此外,Mero 表示之后將推出新功能并部署治理代幣 MERO。

淺談 SNX 引領 DeFi 反彈的背后邏輯

原文標題:《The Case for SNX to go back to ATHs》 原文作者:Secret Salsa 原文編譯:0x9F、0x214,BlockBeats 就像任何其他 OG DeFi 項目一樣,Synthetix ?在過去幾個月經歷暴跌,許多人被清算,因為他們沒有仔細管理他們的 sUSD 債務頭寸。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