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首頁 > FTT > Info

區塊鏈的價值捕獲在協議層還是應用層?在應用層的協議

Author:

Time:

作者:北辰

2016年, 頂級風投USV的Joel Monegro發表了《Fat-protocols》,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crypto論文,對比了互聯網和區塊鏈在技術棧上的區別,以及由此帶來價值捕獲上截然相反的局面——互聯網是「瘦協議、胖應用」,而區塊鏈則是「胖協議、瘦應用」。

雖然過去六年來,這個觀點基本得到了市場驗證,協議層創造和捕獲的價值遠高于那些建立在它們之上的應用程序,但現在看來情況正在起變化——Uniswap、GMX、AAVE等應用捕獲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太坊,而且仍在快速增長之中。

Crypto市場似乎正在導向Multicoin Capital在2018年發表的《Thin Protocols》中的觀點,即建立在協議之上的應用控制著終端用戶,它們永遠都在試圖把價值截流,而協議則對此無能為力。

我完全認可USV的胖協議的基本觀點,我也完全認可Multicoin的瘦協議的觀點,因為二者一點兒也不矛盾,只是他們在描述各自的觀點時都采用的「Protocols」這個詞匯,其實指向的是不同的事物,所以只是語言上的誤會。

OKB突破5.3美元關口:OKEx數據顯示,OKB短線上漲,突破5.3美元關口,現報5.301美元,日內跌幅達到2.45%,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2020/11/28 22:24:20]

那么區塊鏈上的價值到底會流向協議層還是應用層?

USV的觀點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互聯網協議(TCP/IP、HTTP、SMTP等)雖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但更多是間接創造的,大部分價值都是在應用層被捕獲并重新聚合(主要是數據),所以互聯網投資都是集中在應用程序上,而投資協議技術的回報率則會非常低。

區塊鏈協議卻截然相反,因為區塊鏈是共享數據層,并且還把「訪問」貨幣化,從而避免了互聯網協議的不幸(價值幾乎完全被應用層給截流),甚至還能反過來讓絕大部分價值流向協議層,造成「胖協議、瘦應用」的局面。

我非常認同USV的上述分析思路,但對結論有所保留,因為那篇文章把區塊鏈的技術棧直接簡化為協議層和應用層,后來的爭議也正是緣于此,我們應該在更精確的技術棧分層上討論。 

互聯網最經典的分層是OSI七層模型,區塊鏈的分層模型也有很多種,比較典型的是六層(多出來的最底層是因為區塊鏈本身就依賴于互聯網為它工作)。

霍比特交易所以3.7684USDT價格完成今日HBC回購:據霍比特HBTC官方公告,在全新的通證模型規則下,霍比特HBTC每日以10倍PE定價從二級市場上回購HBC。今日10倍PE回購價格為3.7684USDT,5倍PE回購價格為1.8842USDT,回購收入為26,094USDT,其中10%的市價回購額為2,609.4USDT。

HBC是霍比特HBTC推出的全新通證模型的平臺幣。霍比特HBTC創新地推出了10倍PE定價回購模型和霍比特隊長激勵模型,此外還啟動了“眾籌流動性即上幣”方案,重新定義交易所上幣模式。[2020/8/31]

在USV的論述中,「應用層」就是上圖的應用層,而「協議層」是應用層以下的各層的總稱。可問題是,區塊鏈的應用層不能直接對照互聯網的應用層。

互聯網的應用層截流了大部分價值,但更準確來說是被應用層的終端產品截流了,而不是應用層的協議(例如HTTP協議)。所以USV的「瘦協議」是包含了應用層的各層技術棧的協議,而「胖應用」是特指應用層的終端產品。

區塊鏈雖然也可以分成很多層,但網絡層、數據層、 共識層、激勵層是被公鏈一起打包了,合約層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互聯網的應用層協議的角色,在此之上才是終端應用。

Multicoin的瘦協議的觀點正是以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Augur和基于Augur的終端產品AugurCo(隨便假設的產品)為例來展開說明的。

所以Multicoin文章中反駁USV文章的Protocols(協議),有相當一部分是詞匯定義上的誤會——Multicoin所說的「胖應用、瘦協議」分別對應智能合約和終端應用。而USV的「胖協議、瘦應用」分別對應的是公鏈和智能合約+終端應用。

此時仍然沒有解決價值到底被誰捕獲 的疑問,不過毫無疑問的是,相比互聯網,公鏈會捕獲相當一部分價值。

USV在2016年看好投資公鏈,是因為當時沒有多少應用,甚至也沒多少公鏈,價值也就絕大部分流向了充滿想象空間的公鏈。但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基于區塊鏈的各類應用開始繁榮起來,它們創造了真實的價值和收入(尤其是DeFi領域),公鏈捕獲價值的比例也就自然而然在降低(絕對價值仍在高速增長)。

但是至少就現階段以及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來說,Multicoin的「胖應用、瘦協議」,即「胖終端應用、瘦智能合約」并不會實現。

現階段的區塊鏈還在造輪子的階段,所以人們往往把輪子、底盤、引擎這種關鍵組件當作終端產品來用(這也是為什么體驗那么差的原因),但是當各個應用領域的實現「最小功能」的關鍵組件完善的時候,「可組合性」的可能性就有施展空間了。

因為區塊鏈是共享數據層,這些關鍵組件是開放的,且能被無限次使用,所以后來的開發者為了實現更細分的功能(或者單純只是更好的體驗),組合這些關鍵組件并簡單優化即可,這就是區塊鏈「可組合性」的想象力所在,也是互聯網領域「云原生」的想象力所在。

但由此造成的結果會是除了公鏈捕獲一部分價值,然后那些被無限次使用而且也把「訪問」貨幣化的智能合約會截流,只剩下比較少的流向終端產品。

事實上Multicoin以Augur為例來說明,只是因為當時使用Augur的智能合約免費,因此會被其他協議或者終端應用捕獲走價值,而今天絕大多數智能合約都是收費的。

這里也許會引出一個問題,即是否對后來做終端產品的開發者不公平,其實從商業上來說,這類終端產品本身的成本也低很多(公鏈解決了互聯網產品的高運維成本,可組合性解決了開發成本),因此回報也是合理的,除非自己再在合約層開發顛覆性的智能合約。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公鏈仍然值得投資,只是現在的選項多了非常多的應用,而具體到應用上,我們應該把目光聚焦到那些在合約層能「實現最小功能」的產品上(一個不會引起任何爭議的例子是Uniswap),而不是對標互聯網產品要有完整的工具以及流暢的體驗。

因為流暢的體驗不是區塊鏈產品現階段優先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有的問題),而完整的工具更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因為互聯網產品要么成為大應用,要么死,幾乎沒有中間態,區塊鏈產品則聚焦在特定功能上也可以被可組合性充分利用。

鏈茶館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財經法學

成都鏈安

金色早8點

Bress

鏈捕手

PANews

Odaily星球日報

Tags:

FTT
熊市中 DEX、借貸、資管哪種商業模式更佳?

撰文:Bankless 分析師 Ben Giove 在牛市帶來的流動性激增期間,TVL 是投資者衡量協議成功與否及其使用情況的首選指標。 基本面一直很重要。牛市只是遮蔽了它們,但并沒有排除它們。 重要的是要記住,DeFi 協議是創始企業。即使是最老的也不過幾歲,而許多協議甚至不過幾個月。現在就要求其立即盈利是不現實的。

慢霧:「0 元購」NFT 釣魚網站分析

據慢霧區情報,發現 NFT 釣魚網站如下: 釣魚網站 1:https://c01.host/ 釣魚網站 2:https://acade.link/ 進入網站連接錢包后,立即彈出簽名框,而當我嘗試點擊除簽名外的按鈕都沒有響應,看來只有一張圖片擺設。

關于DAO 的主要經驗教訓:創建、實踐與文化

作者:Linda Xie  翻譯:Gink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是一個圍繞特定使命組織起來的團體。DAO 通過一套在區塊鏈上執行的共享規則進行協作。DAO 本身只是一個特定的組織結構,它被用來控制共享的經濟資源以及組織的協議規則,所以每個 DAO 的運作方式都不盡相同。

區塊鏈的價值捕獲在協議層還是應用層?在應用層的協議

作者:北辰 2016年, 頂級風投USV的Joel Monegro發表了《Fat-protocols》,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crypto論文,對比了互聯網和區塊鏈在技術棧上的區別,以及由此帶來價值捕獲上截然相反的局面——互聯網是「瘦協議、胖應用」,而區塊鏈則是「胖協議、瘦應用」。

金色早報 | 全國首個“數字藏品通用標準”發布

頭條 ▌全國首個“數字藏品通用標準”發布 金色財經報道,中國區塊鏈金融創新發展大會暨數字金陵發展論壇近日在南京建鄴舉行,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牽頭聯合發起的全國首個“數字藏品通用標準” 《數字藏品通用標準1.0》在大會上發布。

穩定幣將退出歷史舞臺?一文解讀美國最新穩定幣草案

原文標題:《The Kill Bill: What the Future Holds for Stablecoins》 原文作者:easonw.eth 原文編譯:Kxp,BlockBeats 對于 Crypto 來說,數字資產的監管法案并不陌生。

Web3的移動端困局 將從手機底層進行變革

在移動端上,鮮有Web3.0產品。如果將交易所App、行情站App、資訊App排除在Web3.0應用之外,那么在移動端上其實只剩下錢包產品了。 Web3.0移動端其實早就有不少平臺在探索,比如MetaMask、OpenSea、StepN等。但依然沒有推動其大范圍普及,究其根本,大致可以分成兩大原因。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