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分鐘售出超2000份,是書還是代碼?》
5月10日,新華文軒聯合“阿里拍賣”,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藏書”產品——阿來《瞻對》的限量3000份藏書票,開售僅2分鐘銷售數據就突破2000份,銷售界面更是引來了超過3萬次圍觀。
這個“炸街”的成果并不意外。此前一天,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品牌“人文之寶”聯合靈境文化、錦鯉拿趣發售正子公也《三國志》數字藏品,售價19.9元,60秒銷售額便破99.5萬元。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出版業首個NFT(區塊鏈的一個條目“不可同質化代幣或不可替代代幣”。)數字藏品——“貳拾年光陰的故事”上架,定價19.9元,限量8888份,上線僅20秒就售罄。
短短兩個月時間,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成都時代出版社等出版機構相繼試水數字藏品,集“圖書知識版權+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運營”于一體,一試之下,紅了一片天。
第一次親密接觸
記者從新華文軒了解到,從立項到推出產品,他們只用了90天。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副主任鄺芮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今年春節后,就有很多相關機構嘗試與出版社進行合作推出數字藏品。
可見,挖掘出版社這座知識產權“富礦”,是數字藏品制作、運營、售賣平臺共識之下“蓄謀已久”的事。
AAVE跌破430美元關口 日內跌幅為5.88%:火幣全球站數據顯示,AAVE短線下跌,跌破430美元關口,現報429.3621美元,日內跌幅達到5.88%,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2021/2/21 17:35:51]
“技術的沖擊往往是降維打擊。互聯網1.0和互聯網2.0的到來都悄無聲息,但勢不可擋。出版行業在前兩波互聯網技術革新中,借助互聯網擴寬了發行與傳播的渠道,但在版權上也受到了盜版商巨大的沖擊。這一次大家終于意識到先發優勢的重要性,主動擁抱,這是非常好的態勢。”數傳集團首席運營官陳旻麒表示。
“60秒銷售便破99.5萬元” 并不意外, 鄺芮說。但記者卻頗感意外,“賣書可不是這個速度啊?”
“一方面,正子公也的《三國志》一直是很火爆的IP;另一方面,數字藏品市場火熱,在與我們合作的平臺上,幾分鐘售罄是很正常的現象,只是一開始大家預測的是5分鐘或者10分鐘。”
而新華文軒的編輯則寫下了一段很浪漫、也很感人的話,記錄著“數字藏書”的誕生:“人類在地球這顆古老的星球繁衍生息,把千萬年的智慧和文化,收藏在不同形式的書里,是留在宇宙里永恒延續的痕跡。出版編輯里最懂區塊鏈的一群年輕人,在成都一個下著小雨的傍晚,定下了‘數字藏書’。”
玩法疊加,花樣頻出
當書成為數字藏品,買家們到底收藏的是什么?參與試水的各家出版社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貳拾年光陰的故事”匯集長江新世紀20年出版生涯之精華,從2000多幅圖書封面中精選出近700幅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封面,其中有姜文、張藝謀等影視及舞臺上的瞬間;周國平、馬未都等學者的脈動……獨家的區塊鏈編碼,使得藏品在每個買家手中都是“獨一”的。
成都時代出版社推出了《弈藏》數字收藏品,甄選已發現的最早圍棋對局記錄——《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古譜為藍本,以區塊鏈技術賦予其唯一標識和權屬信息。
文學雜志《收獲》與收獲APP則發售了全球首款文學類數字藏品盲盒。它們邀請了梁曉聲、劉亮程、畢飛宇、蔣方舟等8位作家,每位作家都發行兩款數字藏品:一是靜態數字藏品,即一張圖片,包含經過創新設計的書封及作者手寫簽名,裝入“盲盒”,供讀者“開盲”收集;二是動態數字藏品,即一個視頻,在靜態圖片的基礎上增加了作者原聲音頻與視頻特效,供合成活動使用。每個“盲盒”能隨機開出一個作家的靜態數字藏品,集齊某位作家指定份數的靜態數字藏品,則可合成該作家的一份動態數字藏品,額外還能申請獲贈該作家的一本代表作或一整套文集,其中包含簽名版圖書。
封面、內容、圖像、音頻、視頻……圖書內容及其周邊通過上鏈確權、認證,將數字資產化,也將資產數字化。有實體的書或是周邊產品,也有數字化的代碼、視聽文件,玩法疊加,數字藏品形態也在不斷上新。
對接元宇宙,未來可期
出版業與元宇宙融合,“數字藏品是一個開端。” 陳旻麒說。這個觀點也得到了鄺芮的認同。“在以后的元宇宙交互場景中,數字藏品的形態肯定與現在不一樣,但這一定是內容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在虛擬世界中,實體書的形式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轉變,它究竟會呈現出什么樣的形式?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鄺芮說。
在陳旻麒看來,涉足數字藏品領域出版業有很多優勢。首先,出版業擁有龐大而優質的資源;其次,數字藏品能將傳統出版物的IP或者核心內容進行精準、直觀的數字化呈現;第三,數字藏品的稀缺性、購買者身份不可篡改性、內容的獨特性符合收藏愛好者的口味,尤其是年輕人。
“出版社應盡快趕上科技的風口,為出版融合發展、數字出版發行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中心主任劉天驕說。
劉天驕還透露,由他們中心牽頭的“數字藏書”項目,下一步將推出全國各大出版社的優質圖書和藏書票,包括小說、非小說類、專業書、劇本、報告、日記、書集、攝影繪畫集。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再提起圖書,我們會想到的,不再是時常翻閱的紙質書,也不是隨時隨地可瀏覽的電子書,或是博物館展柜上斑駁殘破的“老寶貝”。而是一串代碼,一種可增值資產。
Tags:
在Alchemy,我們將Web3定義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系統。 首先,作為開發人員和構建人員,我們在理解去中心化時,通常會提起碎片化的技術堆棧概念。雖然Web3仍然處于新生階段并在迅速發展,但我們發現它的基礎構件已經開始成形。 為了更好地理解Web3和去中心化互聯網的內部工作原理,讓我們直接進入Web3開發堆棧。
金色財經 區塊鏈5月16日訊 回顧加密貨幣十多年發展史,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領域曾經發生過很多瘋狂的事情,比如:Mt. Gox在 2014 年遭受大規模黑客攻擊;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購入價值約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在 SNL(脫口秀節目《周六夜現場》)上為狗狗幣站臺等等。
在上一篇介紹國內NFT市場的文章中,三林提到基于區塊鏈發展而誕生的全新組織方式——DAO。 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開始被廣泛運用,新的組織架構需求隨之產生,DAO就是這樣一個新事物。
原標題:《兩分鐘售出超2000份,是書還是代碼?》 5月10日,新華文軒聯合“阿里拍賣”,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藏書”產品——阿來《瞻對》的限量3000份藏書票,開售僅2分鐘銷售數據就突破2000份,銷售界面更是引來了超過3萬次圍觀。 這個“炸街”的成果并不意外。
1.?關于web3的概念、應用場景和未來發展爭議不斷;有人說它將顛覆傳統的web2世界,有人說它是龐氏的組成。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Charles:Web3 是一個更廣泛的基于信任的數字生態系統。我們將其視為數字化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由用戶主導的web3會對通常意義上的“互聯網”或“線上功能”進行重建。
USDT 是市場上最大的雷,這應該是行業中絕大多數人的觀點,在前兩個月 USDT 瘋狂增發的時候,不少文章都表示 USDT 這樣毫無節制的增發,風險越來越大,暴雷隨時有可能發生。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我們認為,Tether 的商業模式決定它很難暴雷。這個觀點并不是認可 USDT 的合規或者可信,只是通過一些現象來闡述我們的觀點。
比特幣延續跌勢,自2021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30,000美元,在全球逃離高風險投資的情況下,比特幣從11月的創紀錄高位跌幅超過55%。與此同時,帶動加密市場的全線下跌。據CoinGecko數據顯示,當前加密貨幣市值為1.498萬億美元,24小時跌幅達到9.2%。 最顯著的是加密市場大幅下跌的情況下,UST嚴重脫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