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在早期的價值形成過程當中,大多數人只是尋覓一個共識較強的價值錨定物而已。
早期的NFT的很難有實質性的用途,因為基礎工具的缺失。但加密個人確權的時代到來,導致這個時候應該會形成一類核心的共識儲值類NFT。由于是早期的儲值NFT,所以它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可發展性弱),就如同BTC除了儲值一點用都沒有。
再往后的NFT形式,我理解分兩種,一種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關的NFT品類,一種是純數字世界品類。
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關的NFT品類:物理世界所有高、超高附加值的C端消費品的商業開發、分發流程都會被重塑。整個流程,估計需要至少兩三年以上的探索期,過了這個探索期以后,數字資產的第一段擴散效應該就會到來。物理世界導入的品類大概率是消費品為主,還是剛才那段,以高(超高)附加值的商品為主。例如像Tiffany、Gucci、Ferrari這樣的奢侈品,他們未來的銷售形式或許會向買NFT送實物的形式轉移,至于產品的開發,傳播,發布也大概率向純線上(元宇宙)轉移,在元宇宙,“炫”的需求會比物理世界更強烈,因為線上短時間內的聚集效應更強,但同時我覺得數字世界的原生奢侈品應該才是王者,物理世界的遷徙奢侈品或許只是次之,不過也最好不要預設傳統奢侈品公司無法開發出數字世界的原生奢侈品。
美聯儲理事鮑曼:支持美聯儲最早在11月份會議上開始縮債:美聯儲理事鮑曼表示:支持美聯儲最早在11月份會議上開始縮債。(金十)[2021/10/14 20:27:45]
純數字世界品類:這種品類出生于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沒有半毛錢關系,它會在數字世界產生自己的版圖,也大概率會向物理世界反向擴散。這個品類的細分賽道應該會有很多,說兩個典型的。
1.大IP,因為版權的去中心化,我認為像BAYC這種在接下去有非常大的概率走潮牌,影視,游戲、代言等衍生品甚至數字人(偶像)路徑,目前看到的那些粗制濫造的衍生品本身是因為數字世界的不成熟所導致,但隨著越來越大眾化,以及越來越多的有實力組織的加入,終端產品越來越精致我認為是趨勢,本質上來到這個新世界的后來者一般都是追隨著先驅摸索出來的成功路徑向前。
BTFS存儲空間挖礦大賽9月7日top10獲獎名單已公布:據BTFS官方團隊統計,調整挖礦獎勵分配公平性規則后 9 月 7 日共有 4437 個超過 100 MiB 的存儲用戶節點,按照存儲比例瓜分 25,000,000 BTT的空投獎勵,共有 8623 個超過 8.5分(滿分10 分)的在線高質量節點平分 5,000,000 BTT空投獎勵。[2020/9/8]
2.土地。任何一種數字資產,價值確認的路徑有兩種,要么就是它具有價值儲值作用(稀缺且共識),要么就是證明他可以繁殖出其他價值。數字世界目前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想要讓他不斷壯大,市場經濟是發展的唯一道路,也就是說你必須創造一個準入門檻足夠低的世界,并且讓大家參與其中,而不是現在這樣,光弄錢包就能把人煩死的狀態。具體的方式我也無法確定,但就目前而言,土地這種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我覺得是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方向。事實上“土地”只是一個入口,一個可以讓公司、個人、DAO等主體共同參與的一個憑證。這個憑證他具有經濟效應,稀缺效應,群聚效應,他會吸引足夠多的外部群體介入,這個入口能產生運營價值,持有價值,并且能因此產生多的流動性,這是一套運行機制。這里可能會有很多人反駁,說數字世界再參照物理世界的方式,簡直可笑,但我的觀點是,一個世界無論表象如何變化,本質是服務于人,你需要讓足夠多的人因為某種激勵奔赴向前,并且這種方式還需要簡單可行有效,“土地”的本質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市場經濟模式下的一種運行機制,未來或許不是“土地”或許是其他的一種入口,但本質是一樣的。還有一點,元宇宙一定也是寡頭的,只是這個寡頭是去中心化的寡頭,數字世界是無限的,但人的注意力創意是有限的。
NFT在當下雜亂的環境下很難看出端倪,市場上一大群人fomo無序的目的都是為了撈錢,這個是人性使然,“激勵”這個動作從BTC開始就一直吸引著物理世界的人不斷向加密世界涌入,它有惡的一面,但也正是這種原始的沖動,讓加密世界如同小強,技術再強,如果無法勾起人類原始的沖動,就可能淹沒在歷史滄海之中,既然如此,對NFT的塑造和期望也應該順著NFT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去摸索,讓NFT因為藝術、技術、共識等變量體系化的去創造“激勵”。
Tags:
大部分收入來自數字廣告的Facebook,在去年10月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凸顯其對元宇宙(Metaverse)業務的重視。就在3個多月后,由于蘋果公司隱私政策更改等原因,Meta公司廣告業務大幅受限,業績慘遭滑鐵盧。于是Meta又一次強調了元宇宙的概念,企圖用這一新興業務重拾廣告商的信任。
臉書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都爭相開發元宇宙,一個平行時空的數字世界,但建造元宇宙究竟需要什么? 這個位于云端的基于增強現實的元宇宙需要很多資源的投入,很多時間的開發,還需要不同產業的公司共同合作。 打造元宇宙也是在開發一個新的經濟模式,未來元宇宙提供的服務和商品現在可能還不存在,而建構元宇宙的過程中也會吸引更多的創新公司投入開發。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對金融市場的了解都是錯誤的怎么辦?每個人都一直認為,股票的價值反映了它所代表的業務的價值。按理說。為什么還有人會評估證券? 然而,在 2021 年,人們交易了價值超過 400 億美元的 NFT。 為什么會這么瘋狂?NFT 實際上什么都不是。當你購買 NFT 時,你會得到一個獨一無二的加密代幣,沒有內在價值。
NFT在早期的價值形成過程當中,大多數人只是尋覓一個共識較強的價值錨定物而已。 早期的NFT的很難有實質性的用途,因為基礎工具的缺失。但加密個人確權的時代到來,導致這個時候應該會形成一類核心的共識儲值類NFT。由于是早期的儲值NFT,所以它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可發展性弱),就如同BTC除了儲值一點用都沒有。
在此前的元宇宙合規報告中(見原創 | 元宇宙合規報告(八)數據合規),針對個人信息收集、處理、對外傳輸和提供方面的強監管,颯姐團隊主要討論了個人信息收集及傳輸過程的合規要點,今日文章我們來關注元宇宙項目中容易被項目方忽視的另一個維度——如何保障個人信息相關權利的實現。
第一個進化就是賬戶自己,元宇宙至少會有四種角色形態,第一種是現實的人。在元宇宙當中他有賬戶,就像我們今天,比如你有支付寶賬戶,背后本質上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個跟現在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是一樣的。 第二種現在也有,但是不多,將來會很多,就是物聯網賬戶。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將來會以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于人的互聯網賬戶數的速度來增加用戶量。
原標題:《How Animoca Brands Built A $5 Billion NFT Fortune》?作者:Steven Ehrlich 福布斯:你能告訴我 Animoca 的歷史嗎? Siu:我們確實是從一家手機游戲業務開始的,在2012年蘋果不喜歡我們交叉推廣該公司應用程序的方式,不光彩地將我們平臺下架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