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Curation economy這個主題。
Curator這個詞不大好解釋,他們處于創作者(creators)和消費者(consumers)之間,就如同下圖這個3c金字塔。中間整理、編織信息的就是curators,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信息的“策展人”。
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成功的策展業務的經典例子是唱片店和書店,或是現在的一些買手店。科技領域的例子包括Spotify(針對音樂的策展)、Netflix(針對電視和電影的策展)。
在社交媒體中,curator也不是新型參與者,他們老早就存在。比如在Twitter中寫thread,你首先起一個話題,然后挑選適合的信息流去解釋自己的觀點,這期間會各種鏈接和引用。這時你就是一個curator。
在社交媒體中,策展人是興趣圖譜的維護者,他們是信息的篩選者。通過發現、喜歡、組織、連接和分享網絡上的內容,curators投資于他們的興趣圖譜和定義它們的關系。策展人的社會資本是通過限定、過濾和提煉相關內容而獲得的。
當我們喜歡和評價有趣的內容時,一方面作為我們感興趣的表達,同時也為創作者打了“廣告”。社交圖譜展現的是個人的網絡關系(親朋好友),但curator們維護的是以一個個大眾話題為中心的“興趣圖譜”。興趣圖譜的建立將個人與他們重點關注的主題上最一致的人和信息聯系起來。
這些編制興趣網的策展人雖然不是創作者,但他們的角色在網絡經濟中很重要。目前沒有什么mechanic去激勵他們,因此他們一般通過付費的newsletter,或者建立付費圈子(知識星球、小蜜圈等)來維持他們的curation工作。
根據Facebook的數據,扎克伯格在2011年總結的一個社交分享法則(the law of social sharing): 你今天分享的內容是去年的2倍,同樣,一年后你會發現你分享的內容是今天的兩倍。人們會發越來越多的內容在社交媒體上。
NFT平臺NFTY Dash的Discord服務器和推特賬號遭攻擊:據CertiK監測,NFT管理平臺NFTY Dash的Discord服務器和Twitter賬號遭到攻擊,請社區成員不要點擊鏈接、鑄造或者批準任何交易。[2022/7/17 2:18:55]
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能處理過來的社交關系數量均值為150。
在任何資源系統中,都有少量的高價值項目,以及許多低價值的 "長尾"。內容也需要自己的淘寶商家來進行售賣。舉個例子,目前互聯網也遵循20/80定律,20%的頭部獲得了80%的流量。
以上三個法則反映的一些趨勢會越來越凸顯curators這個群體的價值,需要這個群體的規模化:
個人如何應對信息爆炸?-->需要curator做信息篩選;
如何讓80%的creators也能被看見?-->需要curator發現搞活;
怎么找到基于興趣的社交關系?-->需要curator以個人為中心編制興趣網絡
擴大curation規模的方式是將其去中心化,Jack Dorsey在解釋他正籌備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項目Bluesky時說,將允許Twitter建立"開放的推薦算法,促進健康的對話 ",這樣做Twitter就不用為其平臺上的內容負責。屆時,內容的審核/curation將被一些開放協議所激勵,用戶可自行決定將他們的點贊、評級或報告貨幣化。
亞洲開發銀行將區塊鏈用于跨境證券交易:金色財經報道,總部位于菲律賓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啟動了一個區塊鏈項目,以提高亞太地區的跨境證券交易效率。這家由 68 個成員國組成的區域開發銀行旨在使用區塊鏈直接連接東南亞國家聯盟地區以及日本、中國和韓國(ASEAN+3)的中央銀行和證券存管處。?目前ASEAN+3的跨境證券交易通過美國或歐洲的全球中心處理,至少需要兩天時間才能結算。?亞行在新聞稿中表示,通過直接連接中央銀行,亞行與包括 ConsenSys、富士通、R3 和 Soramitsu 在內的區塊鏈公司正在尋求降低交易成本和結算風險。?該項目的范圍還包括評估系統互操作性和該地區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的可行性。該項目的設計階段預計將于 2022 年 3 月底完成,原型階段將于下個季度完成。?(forkast)[2022/1/26 9:13:26]
為什么這對Twitter有好處?它將使我們能夠訪問并貢獻給更多的公共對話語料庫,集中精力構建促進健康對話的開放推薦算法,并迫使我們的創新能力遠遠超過去。--Jack Dorsey
These companies are slowly learning what Wikipedia showed privately-owned encyclopedias: that the only way to scale curation is by decentralizing it.
一個激進的例子GRT(the graph),用戶通過質押GRT到子圖譜,然后當該子圖譜被查詢(訪問)和被引用時獲得收益。
Yup是一個策展協議,以$YUP獎勵策展人在網絡上的喜歡和評價。例如,每個Twitter點贊?,會根據點贊者的影響力進行加權,給予一個代幣價值,并分配給推文的作者和所有之前的curators。這激勵了用戶準確地點贊和評價,同時將獎勵分配給最有社會價值的內容,每個用戶和URL對應一個影響力分數(滿分100)。 到目前為止該協議收集了超過48萬個喜歡/評分,并發放了超過17萬美元的YUP獎勵。
這個機制目前擴展到了NFT藝術,藝術家及其藏家可以為他們的作品獲得YUP獎勵。具體來說,Yup協議跟蹤與每個NFT相關的鏈上所有權數據,并通過URL鏈接到它們。將來該NFT在任何網站或平臺被點贊時,策展人將從中獲得獎勵。
JPG是一個NFT curation協議,如果說NFT是全球媒體的登記入口,那么JPG要做的就是策展(curation)的登記入口,鼓勵人們去發現NFT并策展。也就是說你通過JPG協議去收藏作品、做聯合展覽的話是上鏈的,它構成的是興趣圖譜(interest graphs) 。
Konqr.audio 這個產品應該沒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敘事中有一點抓住了我。
IMO Music in Web3 will still be infinite and free, but crypto allows us to re-create scarcity somewhere else: to licenses. ——Matlemad, founder of Konqr.audio
在數字經濟中,稀缺的永遠不是media,而是licenses。作為用戶,我們仍然可以免費的享受音樂,圖像,視頻作品,而那些為其點贊、吆喝、搬運、分享出去的curators將獲得報酬。
OwnershipLabs正在做基于谷歌瀏覽器的插件dataverse,可以幫助NFT愛好者根據喜好將自己看好的各類NFT收藏至個人空間,并對其分類建立專輯,在空間內進行更多curation的活動。
總結一下,除了NFT所有者們形成的網絡,圍繞著某個創作者的社區——一個策展網(curation network)正在形成。如果每一個策展都可以被看到和追蹤到,創作者就可以有目的地圍繞這兩個群體設計激勵,對那些真正關心他們作品的人(策展人和所有者)表示感謝。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地結合起來。
Flicka:
說到激勵三者,讓我想起「DADA 藝術創作社交網絡」- https://dada.nyc/home
接龍式創作
藝術家畫一幅畫,然后等待其他人回復,不過回復的方式只能以畫作的方式進行。不僅如此,回復的畫作必須基于前者畫作產生的靈感,從而形成一種有意思的聯結和對話。
更公平的藝術經濟體系
用戶基于有價值的社區行為(例如創作作品、為他人作品提建議、創作時長等)可獲得DADA代幣。藝術家不直接參與市場,其作品收益100%進入 DADA儲備基金,然后再基于DADA即將啟動的無形經濟模型,重新分配收入給持有DADA代幣的用戶。
NFT在curation經濟中的角色是什么?
我們前面說到curation的規模化要依賴去中心化,如果我們假設NFT將作為全球媒體登記入口本身,是不是就在扮演Jack Dorsey想打造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的角色?如果是,我們進行信息的curation,則就是要對NFT進行策展。
Public blockchains will be the title-ubxx registries for everything of value. Ultimately, NFTs will authenticate the world. —— naval
NFT不只有金融屬性,它本身是想法和人,相似興趣/頭腦的人聚集在一起。
NFTs are first and foremost cultural, yet they’ve mostly been mediated as financial assets in the ecosystem to date.--William M. Peaster from bankless
我認為對NFT進行策展的動機將非常多元,不僅出于興趣圈、投機(資),還可能出于知識管理的需求等等。我們需要為這些多樣的需求設計好用的工具,并持續關注他們的可組合性。
瑟瑟:
我在想我要是去你空間我會想看你寫的notes on nfts,就像你今天分析takensthereom作品及其可能的價值。
這就變成了一個像公眾號一樣的空間,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curation notes,一個自媒體空間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ubxx → user generated curation)。不需要像公眾號那種發表超長的文章,就如同literature notes那種概念、靈感式的,每個人都能做到。
我們需要從傳統的 (你不感興趣的現有媒體形式) 中跳出來,不確定這是大家都會感興趣的narrative,但是或許它有這個潛力成為:
一種分布式NFT策展的自媒體空間。
Tags:
Aave Pro 為機構用戶參與 DeFi 提供了新的通道,但也可能隨之帶來公平性和中心化等問題。 Aave 是一個去中心化、開源、非托管的借貸平臺。在無需第三方的情況下,出借人通過將加密貨幣存入共享資金池來提供流動性,并從中賺取利息;借款人則通過超額抵押或無抵押(例如閃電貸)等多種方式,從資金池中獲得資金,并最終歸還本金和利息。
一位名叫@quantbike的以太坊社區成員最近用他的一個Cryptopunks交換了Art Blocks Curated系列的15件作品。當時,這可以說是自蘇富比去年6月的“native Digital”拍賣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公開)Art Blocks銷售,因為“Punks”聲稱具有一定的傳奇性、稀有性和價值,其他作品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今天的主題是「AAVE:一種跨鏈協議」,我會就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討論: 什么是AAVE protocol? AAVE是如何跨鏈運作的?AAVE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以及AAVE是怎么賦能整個生態系統的? AAVE是目前最大的去中心化的流動性協議,用戶可以存入資金后可從作為抵押品的資金中提取流動性。
我在思考Curation economy這個主題。 Curator這個詞不大好解釋,他們處于創作者(creators)和消費者(consumers)之間,就如同下圖這個3c金字塔。中間整理、編織信息的就是curators,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信息的“策展人”。 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成功的策展業務的經典例子是唱片店和書店,或是現在的一些買手店。
DAO(去中心自治組織)在幾年前就了解,近期在加密VC圈又開始火了,記不清是哪個投資人說的,現在的DAO將會是下一個"defi summer" 。 奔著summer的目標研究了幾個DAO,卻沒有感到熱度,我們與DAO可能依然在早春,甚至是冬天。 DAO簡單來說就是一幫人聚在一起搞事情。
原標題:10 Giant Crypto And Blockchain Rounds Single-Handedly Raised $3.9 Billion This Year 區塊鏈初創企業不斷創造新的融資記錄。在這個新生市場的公司有史以來完成的12輪最大融資中,有10輪是在2021年完成的,總額為39億美元,還有5個月。
圖為區塊鏈電子發票。(資料圖)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 供圖 區塊鏈電子發票10日迎來在深圳落地三周年。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稱,截至目前,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累計開票超5800萬張,日均開票超12萬張,累計開票金額近800億元,覆蓋零售、餐飲、交通、房地產、醫療、互聯網等百余行業領域,接入企業超3.2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