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應如何應對數字技術的挑戰?這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部分原因是,各國央行和政府都必須掌控這個私營貨幣泛濫的新蠻荒時代。現在,它們必須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
國家必須要承擔責任,確保貨幣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那種認為貨幣本就應該安全可用的想法是自由主義者的幻想。現在,國家亟需采取行動。耶魯大學的加里?戈頓(Gary Gorton)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杰弗里?張(Jeffery Zhang)撰寫了一篇論文,他們在文中聲稱創新人士現在已經創造了8000多種加密幣。
戈頓和張將這些創造出來的加密幣分為兩大類:像比特幣這樣無信用支持的“不可兌換加密幣”;和由政府法定貨幣一對一支持的“穩定幣”(譯注:穩定幣是指通過與法定貨幣、主流數字貨幣、大宗商品等財產錨定,或通過第三方主體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方式,實現貨幣價格相對穩定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兩者各有問題。
世界各國都在減少現金支付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羅杰?斯文森(RogerSvensson)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不可兌換加密幣達不到任何可用貨幣的標準。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最新發表的年度報告中指出,這類“加密幣是投機性資產而非貨幣,在許多情況下被用來助長洗錢、勒索軟件攻擊和其他金融犯罪。尤其是比特幣,考慮到它還會浪費大量能源,它不具有任何彌補其缺陷的公共利益屬性。”在我看來,這樣的“貨幣”應該是非法的。
SNX突破23美元關口:火幣全球站數據顯示,SNX短線上漲,突破23美元關口,現報23.0311美元,日內跌幅達到1.08%,行情波動較大,請做好風險控制。[2021/2/19 17:31:11]
而穩定幣卻不一樣。正如戈頓和張所說,即使發生了危機,貨幣也必須“毫無疑問”地用于支付。在歷史上出現的很多銀行擠兌現象就是出于這個原因。這就是為什么它們要受到國家的支持和監管。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穩定幣身上。在危機中可能會出現“擠兌”現象,類似于2008年發生的貨幣市場基金擠兌。因此,要么穩定幣必須得到央行貨幣的一對一支持,要么它們的發行人需要受到銀行的監管。
現金仍是成本最低的支付方式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比新“貨幣”出現更重要的是大型科技公司進入了支付領域。這既有好處,也有危險。目前的支付系統成本高昂,小額現金支付甚至比信用卡或借記卡支付還便宜,而跨境支付尤其昂貴。此外,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數字支付系統,即使在高收入國家也是如此。原則上,這些新玩家可以帶來極大的進步。但這一發展趨勢也有危險,可能導致支付系統的碎片化、隱私受到侵犯,甚至使消費者被剝削。
蟲洞存儲與多家企業簽約并達成戰略合作:據官方消息,9月24日,澳亞財經2020成都區塊鏈產業交流大會于成都舉辦,會上蟲洞存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正式啟動,澳亞財經、極豆資本、多米交易所、分布式聚合公鏈Netaggre、起點起源五家企業先后進行了簽約儀式并達成戰略合作。[2020/9/24]
中央銀行(與其他監管機構)的職責是確保這場數字支付革命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而在我看來,現在有可能(在我看來,也有必要)使用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來增加現金數量。
于是,一個重要問題出現了:央行數字貨幣應該只用于大額交易還是也能讓普通用戶使用?答案必須是后者。持有安全法定貨幣的好處常常歸私營銀行所有而非公眾(現金除外),這一直是個問題。現在,為了公眾的利益,這種情況可以而且應該改變。
美國消費者對各個機構私人信息保護程度的評價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然而,還有更多的選擇要做。普通用戶是否應該在央行擁有數字貨幣賬戶,從而完全繞過分發銀行?還是應該采取一種混合形式,即普通用戶的數字貨幣賬戶由央行持有,但由私營機構管理?還是應該像現在一樣,由私營機構持有普通用戶的數字貨幣賬戶,央行只負責批量結算?
一個相關的選擇涉及普通用戶的數字貨幣賬戶是基于銀行賬戶還是采用數字錢包的形式。國際清算銀行傾向于前者,這意味著央行數字貨幣不會直接取代現金。其他問題涉及身份識別系統。在這方面,國際清算銀行傾向建立一個基于數字身份而非紙質身份的系統。其他重要問題涉及隱私保護、私營支付網絡的作用,特別是國際支付的便利化。
世界各國流通現金與銀行儲蓄的比值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最終,目標應該是建立更快、更安全、更便宜且能被所有人使用的支付系統。至關重要的是,貨幣的自然壟斷屬性和支付系統的公益屬性不能演化成數字技術巨頭的獨家壟斷。將銀行的公共用途與私人利益相結合已經夠糟的了。如果同樣的情況在更大范圍內發生,比如臉書的出現,那情況會更糟。
一個重大的問題是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對私營銀行意味著什么。顯然,在危機中,資金可能會從其他流動資產(包括傳統銀行存款)流入央行數字貨幣賬戶。但也有人認為,擁有絕對安全的央行數字貨幣賬戶可能是一件好事。以公共利益擔保私營銀行所引發的道德風險可能會因此終結。如果沒有這種道德風險,金融體系將被重置。
普通人的跨境交易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多場技術革命開辟了新的天地。但這些技術革命卻并不決定體系的架構。公共機構必須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統。公共機構有必要監管甚至淘汰危險的新玩家。最重要的是,它們必須確保新技術能帶來更快、更便宜的支付系統,這個支付系統要能夠支撐起一個更好的貨幣體系并改進金融機構的中介服務。
現在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在做出選擇的過程中,老玩家可能會消失,新玩家可能會出現。但最基本的要求仍是一成不變的,即建立一個公眾可以信賴的可靠系統。中央銀行將發揮主導作用,確保這一目標實現。它們可以通過引進可能的新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防止出現一場大混亂。國際清算銀行極好地概述了這些問題。現在是時候有所進步了。
文/馬丁·沃爾夫 譯/由冠群
Tags:
2019年至今,筆者先后代理了四家幣圈交易所涉嫌詐騙罪的案件,其中一起機關沒有報捕,兩起檢察院不批準逮捕,一起檢察院以證據不足不起訴。之所以能取得不錯的辯護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幣圈交易所具有一定的行業特性,檢察機關在批捕和起訴的環節對證據的審查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筆者代理的交易所在幣圈內算是良心從業者,不是以瘋狂割韭菜為目的的。
伴隨最近Osasion歐賽項目消息的逐漸鋪排,結合推特等內容進行梳理和學習,社區聯合基金會編譯組也對Osasion歐賽發布的內容做了相關梳理和匯編,以方便社區的伙伴學習和了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被提出的元宇宙概念,突然在30年后的今天以另外一種形式“復活”,并且在NFT市場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元宇宙概念的漸熱標志著NFT從最早的數字收藏拍賣場景向更加復雜和龐大的體系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游戲成為了元宇宙+NFT設計的重要載體,這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及配合關系很容易混淆,本文將對三者的關系和協同配合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各國央行應如何應對數字技術的挑戰?這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部分原因是,各國央行和政府都必須掌控這個私營貨幣泛濫的新蠻荒時代。現在,它們必須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 國家必須要承擔責任,確保貨幣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那種認為貨幣本就應該安全可用的想法是自由主義者的幻想。現在,國家亟需采取行動。
加密貨幣現在似乎是全世界的話題。談及這項技術及其潛力,也還不能完全一概而論。 一方面是比特幣,2008年白皮書首次引起關注的原始加密貨幣。從那時起,比特幣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數字領域,使得銀行、傳統金融機構甚至加密懷疑論者都不得不開始認真對待它。 另一方面是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
DAO是Web3時代社區應有的樣子,所以下面的內容不再強調DAO,均稱為社區。 社區是有著共同價值觀和愿景的人匯集在一起,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并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同時讓所有成員受益 (精神和物質)。 社區共建并傳遞我們的文化共識。如果社區只有金錢交易行為,沒有人會真正熱愛這個社區。 我有一個心愿,希望可以構建一個真正的社區,我也將用一生為之努力。
這輪312瀑布低點啟動的行情,到目前已經持續了486天,走勢整體震蕩向上,一直見目前頂64850美金然后迎來了大調整,調整最大幅度接近56%,和以前牛市進程中的大調整相比屬于正常范圍,關鍵趨勢支撐依舊發揮作用,所以目前還不能判定牛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