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中國區塊鏈標準藍皮書(2020)_區塊鏈:PAR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報告摘要:

1、截止目前,主要國際組織ITU、ISO、IEEE共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相關標準23項,其中22項在2020年正式發布,聚焦于技術和數據基礎、安全和隱私兩部分。我國正積極參與區塊鏈架構、區塊鏈金融、區塊鏈數字資產等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主動權。

2、2018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結合國內外發展現狀擬定了我國區塊鏈標準體系的未來規劃,包括5個大類共22項擬制定的國家標準,現階段我國區塊鏈標準體系發展基本按此框架進行。

3、我國標準制定整合政產學研各界力量,基本形成“政府牽頭主導、業界廣泛貢獻、院所參與協作”的模式。

4、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起草過程中,共有302家單位參與,大部分參與單位為區塊鏈產業鏈內相關企業。其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10項以上標準制定,共有23家單位參與了5項及以上標準制定。

5、2020年是中國區塊鏈標準化發展迅速的一年,實現了行業標準零的突破,也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取得多個“首次”,多個標準項目在國際組織成功立項,顯示著我國在區塊鏈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漸獲得國際社會認可。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行業標準3項、省級地方標準5項、團體標準34項。雖未正式發布區塊鏈國家標準但有3項正在加緊起草中。

6、從整體上看,目前國內區塊鏈標準體系的建設推進有序、進程加速、前景光明但仍存困難、道阻且長;我國積極采標、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政府機構和企業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影響力日益提升。

目錄

一、建立區塊鏈標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區塊鏈產業亟需標準的規范指導?

企業到國家都需要“標準主動權”?

國際標準制定競爭激烈、時不我待?

二、區塊鏈相關標準制定情況?

國際區塊鏈標準概覽?

國內區塊鏈標準概覽?

??1.現有標準統計?

?2.各類單位參與情況?

三、2020年中國區塊鏈標準發展情況?

2020年國內區塊鏈標準制定情況?

2020年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情況?

四、2020年新發布標準重點解讀?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與國密改造?

《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與系統評估指標?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與應用開發?

五、區塊鏈標準制定的趨勢及展望?

標準制定有序推進,區塊鏈國標未來可期?

標準體系日趨完善,覆蓋產業全流程仍有距離?

積極采標現行國際標準,參與制定未來國際標準?

自從2016年“區塊鏈”首次在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中出現以來,區塊鏈產業經過了2017-2018年的期望膨脹期和2018年之后的泡沫谷底期,目前已經進入到規范化、規模化的穩步發展階段。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潛力逐漸得到釋放,多個國家都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發力點。近年來,區塊鏈在技術突破、應用創新與產業實踐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發展。

2018年前后,區塊鏈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正式啟動,相關標準的制定因此成為了企業乃至國家之間的競爭焦點。

我國區塊鏈產業規模較大、應用領域基礎較好、整體實力較強,根據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與展望》,2020年上半年,我國落地應用140余項;截至2020年6月,我國的區塊鏈專利公開數量達18555項,區塊鏈研究機構共107家,在2020年上半年具有投入產出的區塊鏈企業共303家,區塊鏈產業規模達到17.15億元。

另外,我國在配套技術方面的標準至今業已較為完備,在區塊鏈標準制定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同時,我國政府對于區塊鏈發展與標準制定十分重視,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組織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明確提出,“要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2019年1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啟動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等一批技術委員會籌建工作。因此,理應把握這一時機,集合政府機構、學界和產業界的力量,緊跟甚至引領區塊鏈國際標準制定的步伐。

本報告從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必要性入手,梳理了現階段國際國內的區塊鏈標準制定情況,力圖描繪區塊鏈現有的“標準版圖”和“未來藍圖”。

Part01

建立區塊鏈標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Solana中國區負責人Chris:核心團隊主要目的是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高主網的性能:5月11日,在以《跨界腦暴:眺望Solana生態大宇宙》為主題的AMA中,Solana中國區負責人Chris表示,Solana 生態上原生項目類型豐富,主要可分為交易、合成資產、借貸、IDO平臺、資產管理、衍生品、基礎設施和工具以及NFT板塊,作為Solana核心團隊,主要目的是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高主網的性能,完善tooling,讓開發者能基于已有的模塊建造出更高級的應用。[2021/5/11 21:49:39]

標準是一個行業長期良好發展的根本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行業層面來講,標準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可以是總結行業共識,構建良好發展生態,讓新的參與者有跡可循;另一方面是規范行業發展,減少合作摩擦,引導行業參與方協同發展。從參與方層面來講,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參與標準制定是自身技術實力被認可的有力佐證,也能夠提升自己在該行業內的話語權。

我國區塊鏈產業亟需標準的規范指導

標準來自于產業實踐,源自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不斷探索;標準又能回歸于產業實踐,幫助業界規范發展,幫助公眾和監管方去偽存真。對于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產業而言,近5年來,中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企業數量、產業規模一直保持喜人增長勢頭,且均居于世界前列,在技術創新、應用落地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在一些環節已經形成共識或已經探索出受行業認可的評價體系、參考方案,通過制定相關標準總結共識、明確階段成果,集中行業力量帶動下一階段發展顯得十分必要。

同時,在現階段產業規模增長迅猛的背后,我們也注意到,區塊鏈行業仍存在諸多亂象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安全問題、效率問題、可信問題、異構協作問題等都是下一步發展的阻礙。以安全問題為例,許多中小企業注重區塊鏈場景設計與技術創新而輕視系統安全措施,監管部門又缺乏統一的標準進行安全評估與管理審計。2020年4月的dForce事件就給這一問題敲響了警鐘。在這種現實情況下,亟需相關標準明確安全審核“紅線”、規范應用市場“門檻”。

企業到國家都需要“標準主動權”

從區塊鏈行業參與方來看,不論是企業、學界機構,還是各級政府、國家,都在積極爭取區塊鏈標準制定權,尤其是在自身具備一定優勢的細分領域。目前,國內國際區塊鏈相關標準制定均處于初步階段,已有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在區塊鏈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均存在不同解決方案的競爭。參與制定標準不僅有助于保持自身領先地位、證明自身技術能力、推廣自身解決方案,也能夠使得企業、國家有更大的行業話語權和發展主動權。

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秘書長周平曾在采訪中說道,國際化標準的制定旨在規范區塊鏈的應用,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有效打通不同國家、行業和系統之間的認知和技術屏障,防范應用風險,為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標準化依據。而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一方面能夠提升我國在區塊鏈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對于我國自身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此舉能夠推動中國區塊鏈技術面向世界。

國際標準制定競爭激烈、時不我待

從標準制定流程上來看,不論是國家標準還是國際標準的制定,都是一個有固定流程的漫長進程,需要多方參與并進行長期討論。前期研究、可行性與必要性論證、標準預研、標準立項、起草修訂和發布實施等階段均不可或缺。

對于國家標準來說,在標準立項之后,即進入標準的研制階段,起草單位需要形成各階段標準草案,面向標準涉及的部門、企事業單位或行業專家征求意見,之后提交管理部門批準,公示最終實施;對于國際標準來說,全球標準化組織ISO給出了詳細的標準發布安排,分9個階段進行立項、制定、發布、撤銷。因此,完善標準體系、爭取標準制定的主動權不能依靠壓縮標準制定時間,不可操之過急,而應該提前布局、盡早論證、及時啟動。

放眼全球,區塊鏈標準的國際賽道競爭激烈,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制定本國區塊鏈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也已經啟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澳大利亞標準局在2016年4月就呼吁制定全球ISO區塊鏈標準,并被ISO任命主導創建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方法;2017年4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日本區塊鏈標準具體的評估方法,其中包括了32個區塊鏈技術指標……

如此情況下,中國自然不能在標準制定中掉隊。2018年,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表示,中國曾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準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如今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要牢牢把握自己的話語權。

現如今,在區塊鏈標準制定進展上,中國和國際組織、其他主要國家基本一致,在國際標準制定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需要及時填補國內區塊鏈細分領域標準空白,盡快推動形成國內行業共識,在國際區塊鏈舞臺推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表1-1: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制定流程

Waves公鏈項目中國區負責人Steve Li:Coinbase的上市影響傳統金融行業擁抱變革的標志:金色財經現場報道,4月28日,第62期金色沙龍“Coinbase上市-踐行合規,對未來市場有何影響?”在北京舉辦。在現場,Waves公鏈項目中國區負責人Steve Li在圓桌對話中表示:Coinbase的上市,以及Coinbase上面的資產得到主流金融行業的認可,是以美國為首的傳統金融行業擁抱變革的標志。也標志著主流的社會和傳統金融圈,越來越多的看加密貨幣和加密貨幣相關的資產,對于新的事物的結合程度越來越高。這個事對傳統行業的影響,它會繼續推動變革的發生。因為它是傳統行業擁抱變革的第一步,是金融行業擁抱變革的第一步,而不僅僅是終點,這是對金融行業的影響。[2021/4/28 21:07:30]

資料來源:01區塊鏈,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

Part02

區塊鏈相關標準制定情況

一般而言,根據制定主體和影響范圍,標準可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區塊鏈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外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下面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來闡述區塊鏈現有標準的制定實施情況。

國際區塊鏈標準概覽

國際標準方面,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國際標準化組織、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構均成立了區塊鏈標準工作組或委員會,致力于推動區塊鏈國際標準的制定。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一個重要的專門機構,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負責制定全球電信標準等,下設電信標準化部門、無線電通信部門、電信發展部門等部門。ITU既吸收各國政府作為成員國加入,也吸收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融資機構、研發機構和國際及區域電信組織等私營機構作為部門成員加盟。目前已有近200個成員國以及包括各公司、大學和國際組織以及區域性組織在內的900余成員。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網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12月,ITU-T已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相關標準14項,其中2項在2019年年底批準,全部14項均在2020年發布。在已經發布的標準中,4項與安全相關,3項與數據管理相關,3項與物聯網相關,由此可見ITU對于安全問題和物聯網、數據問題的重視。

表2-1:ITU-T區塊鏈標準發布情況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ITU公開信息整理

國際標準化組織是標準化領域中的一個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由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國家標準化團體組成,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代表中國積極參與其中。2016年9月12日,ISO成立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技術委員會”,旨在推動區塊鏈與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

2017年3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被指定為ISO/TC307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具體負責區塊鏈方面的國內采標和國際標準制定。截至2020年12月,ISO/TC307共設立12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區塊鏈技術、互操作性、安全等細分領域的具體標準審核,秘書處設在澳大利亞,在世界范圍內有46個參與成員和13個觀察成員。

表2-2:ISO/TC307工作小組

資料來源:01區塊鏈,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

圖2-1:ISO/TC成員分布圖

資料來源:01區塊鏈,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12月,ISO/TC已經發布區塊鏈相關國際標準4項,撤銷1項,另有11項正在制定中,已發布的標準包括了區塊鏈術語概念、系統概述、隱私保護和人員管理,構建了國際區塊鏈領域的共識基石,正在制定中的標準將對區塊鏈的參考架構、分類、案例等方面給出規范,打造更好的國際區塊鏈合作基礎。

表2-3:ISO區塊鏈標準制定情況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公開信息整理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電子信息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國際學術組織,其下設的IEEE標準協會(IEEEStandardsAssociation)是世界領先的標準制定機構,標準制定內容涵蓋信息技術、通信、電力和能源等多個領域。在區塊鏈領域,IEEE陸續成立了區塊鏈標準委員會、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委員會等專門機構,負責相關標準的立項、審核與批準。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是IEEEC/BDL的主席單位。

根據IEEE標準網站公布的信息,2020年3月,第一項IEEE區塊鏈標準“IEEEStandardforDataFormatforBlockchainSystems”成功通過委員會批準,明確了區塊鏈系統的數據格式要求,在數據結構、數據類型等方面給出規范。截至2020年12月,IEEE已發布區塊鏈相關標準5項,其中3項與加密貨幣相關,另有1項數據格式標準和1項數據管理標準。

杭州十四五規劃:建設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推動中國區塊鏈之都建設:12月15日消息,杭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規劃指出,杭州將建設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中國區塊鏈之都、全國云計算之城和全球數字安防產業中心、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建設。規劃還指出杭州下一步加大數字基建力度,推進下一代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和應用,拓展數字化生活場景應用,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實施全民數字教育培訓,完善托底公共服務,積極消除“數字鴻溝”,加快形成共建“數字社會”、共享“數字紅利”的良好氛圍。(政在解讀)[2020/12/15 15:17:49]

表2-4:IEEE區塊鏈標準發布情況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網站公開信息整理

截至2020年12月,IEEE仍有20余項的區塊鏈標準已經立項,進入起草制定階段,預計在2024年以前陸續發布。數字資產識別管理、區塊鏈物聯網、區塊鏈互操作性/跨鏈技術是其中占比較大的部分,這些領域也是區塊鏈后續發展的重點,同時,區塊鏈從業人員能力評估標準的制定也受到了產業界的廣泛關注。

表2-5:IEEE正在進行的部分區塊鏈標準項目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網站公開信息整理

綜上所述,2020年是區塊鏈國際標準制定成果豐碩的一年。ITU、ISO和IEEE三個主要國際標準化組織共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相關標準23項,其中22項均在2020年正式發布。從所屬領域來看,國際上目前聚焦于技術和數據基礎、安全和隱私兩部分,在區塊鏈物聯網和加密貨幣方面也有所進展,但在智能合約、跨鏈、分片等技術細分領域和具體應用方面涉及尚少,整體處于區塊鏈標準體系的基礎建設階段,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表2-6:ITU、ISO、IEEE區塊鏈標準所屬領域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區塊鏈標準概覽

1、現有標準統計

自2016年,中國便已開始啟動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團體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在2017年5月由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聯合萬向區塊鏈公司、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發布第一份團體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

2017年12月,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的首個區塊鏈領域國家標準《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正式立項,標志著區塊鏈國家標準制定的開始,與國際區塊鏈標準制定的起步基本同時。

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5月提交了《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申請書》,其中通過對共識機制、數據存儲、網絡協議、加密算法、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6個核心關鍵技術及區塊鏈治理和安全問題的分析,結合國內外發展現狀,擬定了我國區塊鏈標準體系的未來規劃,整體體系包括基礎、業務和應用、過程和方法、可信和互操作、信息安全5個大類,初步列出了擬制定的22項國家標準。

表2-7: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擬制定標準體系表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申請書》整理

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12月,已發布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國家標準0項、行業標準3項、省級地方標準5項、團體標準34項。雖未正式發布任何一項國家標準,但有3項正在加緊起草中,涉及參考架構、智能合約和存證。而這三個方面也是區塊鏈的發展基礎和當前主要應用方向。

表2-8:國內區塊鏈相關標準發布年份分布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表2-9:正在起草中的區塊鏈國家標準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區塊鏈配套技術上看,密碼和數字簽名屬于區塊鏈底層技術中的重要部分,加密算法也被工信部列入區塊鏈核心關鍵技術,我國在這方面標準體系已較為完備。其中,密碼算法和數字簽名國家標準共制定60項,其中現行45項,廢止7項,正在起草、批準8項,以算法和應用為主;國家密碼行業標準91項,覆蓋國密算法、身份鑒別、參數設計、數據和接口規范、檢測、設備管理等全流程,多項國密行業標準逐步被采納為國家標準。密碼體系和接口設計的完備,將為區塊鏈技術突破提供核心支持。

表2-10:密碼和數字簽名國家標準發布年份分布?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注:2015年以前發布的國家標準中有7項已廢止。

表2-11:暫未發布的密碼領域國家標準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在密碼和數字簽名領域,我國在完善自身標準體系的基礎上也致力于與國際發展接軌:制定的60項國標中有12項采標ISO國際標準,主要集中在密鑰管理和安全檢測方面,提升了相關產品參與國際合作、與國外產品互聯協同的便利性。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中國區副主席陳軍:區塊鏈為制造業創新帶來非凡意義:金色財經現場報道,今天的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區塊鏈技術與產業融合應用論壇上,全球中小企業聯盟中國區副主席陳軍表示,區塊鏈為制造業創新帶來非凡意義,制造業智能化是數字化變革,區塊鏈為制造業提供可信、共享、安全底層基礎。區塊鏈能夠解決制造業供應鏈中缺乏追溯能力的問題,區塊鏈能夠幫助制造業解決售后情況,降低倉庫管理成本。[2018/5/26]

表2-12:密碼國家標準采標國際標準情況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已發布的42項區塊鏈標準來看,根據《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申請書》中的區塊鏈擬定標準體系框架,將這些標準劃分為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過程和方法、可信和互操作、信息安全5個類型。可以看到,業務與應用標準是目前發布標準最多的類型,占到了21項;基礎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分別占到了24%和19%;目前還沒有出臺過程和方法類相關標準,即在跨鏈、共識等方面仍然存在標準空白。

針對21項業務與應用標準進行細分,可以看到,目前在區塊鏈溯源方面應用的標準最多,共有9項,包括《區塊鏈技術產品追溯應用指南》《區塊鏈應用商品及其流通信息可追溯體系框架》等;數字憑證應用的標準也較多,主要用于司法取證、電子數據存證等,民生領域的2項包括《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和《基于區塊鏈的精準扶貧實施指南》,都是在2019-2020的大背景下出臺的針對性標準。

表2-13:國內區塊鏈標準類別占比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進一步針對標準等級進行劃分,可見目前我國團體標準體系較為完備,包括了基礎標準、業務與應用規范、可信和互操作、信息安全標準四類,且在每一類中都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

表2-14:不同層級區塊鏈標準類別數量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區塊鏈標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從各層級來看,團體標準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并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乃至國家標準提供較好的借鑒,通過小范圍討論與實踐,為更高等級標準的制定積累經驗、打下基礎。從工信部擬定的區塊鏈標準體系來看,目前我國在22個細分領域中均有布局,但目前僅在10個細分領域發布相關標準,發展還不成熟,和建立完備的區塊鏈標準體系仍存在很大差距。

圖2-2:區塊鏈標準體系框架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各類單位參與情況

從參與單位來看,不論是區塊鏈領域相關標準還是密碼領域國家標準,都有效整合了政府部門、產業界、學界的力量,多方參與,共同制定廣泛認可、行之有效的標準。

標準來源于產業、應用于產業,因此,產業界是與標準制定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國在標準制定中十分注重聽取產業界的意見,致力于促進產業界通力協作、形成共識。

2016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螞蟻金服、萬向、微眾銀行、平安集團、樂視聯服、萬達網絡、用友、三一集團、海航科技等國內從事區塊鏈的重點企事業單位聯合成立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論壇致力于我國區塊鏈標準化路線和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研究、標準研制以及國際標準化工作,不斷提升我國區塊鏈產業的標準化水平。2017年5月論壇發布的《區塊鏈參考架構》是我國第一項區塊鏈團體標準,同年12月,基于該項團體標準,電子標準院聯合國內30多家企業編制的《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國家標準獲批立項;論壇在2018年發布的《區塊鏈智能合約實施規范》《區塊鏈存證應用指南》兩個團體標準也是現今正在起草的兩項國家標準的重要參考。

2018年4月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起的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是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合作機制。截至2020年7月,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已集合400余家區塊鏈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在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政策法規、國際合作等方向設立工作組21個,在國內國際區塊鏈行業發展和標準化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目前,我國區塊鏈標準制定已基本形成“政府牽頭主導、業界廣泛貢獻、院所參與協作”的模式。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起草過程中,共有302家單位參與,大部分參與單位為區塊鏈產業鏈內相關企業。其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10項以上標準制定,共有23家單位參與了5項及以上標準制定。

表2-15:參與5項及以上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單位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標準文本“起草單位”統計

在密碼與數字簽名的60項國家標準制定過程中,中國人民銀行主管5項,其余均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管,參與制定的單位共有113家,其中22家單位參與了5項及以上國家標準制定。

表2-16:參與5項及以上密碼國家標準制定的單位

中國區塊鏈企業融資次數已超美國:據報道,中國與美國在區塊鏈融資次數方面,長期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但中國在2017年反超。同時中國公司也爭相涉足區塊鏈,不僅有百度、京東等公司,腦白金、茅臺、五糧液等也在積極與區塊鏈建立聯系。另外,據烏鎮智庫發表的《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近年中國區塊鏈技術發明與專利數量呈爆發式增長,2016年區塊鏈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已達到205件。同花順顯示,截至3月15日,A股涉及區塊鏈的股票已達71只,比1月底上升近20只。3月份以來,共有19只股票累計漲幅超過5%,有7只個股月內吸金共計7.14億元。[2018/3/16]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標準文本“起草單位”統計

Part03

2020年中國區塊鏈標準發展情況

2020年國內區塊鏈標準制定情況

2020年是中國區塊鏈和密碼標準制定進展迅速的一年。在密碼和數字簽名領域,SM9標識密碼算法和匿名簽名由行業標準正式納入國家標準,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區塊鏈系統的隱私保護和傳輸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表3-1:密碼和數字簽名領域2020年新增國家標準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區塊鏈領域新增標準如表3-2所示。其中,金融領域是中國區塊鏈最早落地的應用領域之一,因此金融行業的區塊鏈標準布局較早、進展較快,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兩項行業標準《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于2020年正式發布實施,實現了區塊鏈領域行業標準零的突破。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是國內甚至是國際金融業的第一個區塊鏈規范,《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則是首個由最高權威機構頒發、較為完整的對區塊鏈體系和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評估辦法,在共識協議、智能合約、數據格式、運維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規定,保證區塊鏈金融的健康發展。

區塊鏈省級地方標準的實施也在2020年有了零的突破,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首個付諸實施的省級地方標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為區塊鏈參與抗疫提供了良好的指導;同時,貴州省早先發布的4項省級標準也于2020年6月正式實施,在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區塊鏈的應用也將助力脫貧攻堅高效化、智能化、長效化。

團體標準的發展保持了2019年的增長勢頭,2020年共新增14項團體標準,牽頭團體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上海等區塊鏈產業較為成熟的地區。出臺的標準也側重于所在行業具體應用場景與區塊鏈結合的設計與規范。

表3-2:中國區塊鏈領域2020年新增相關標準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20年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情況

在國際標準立項和制定過程中,我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積極承擔國際組織標準制定任務,在2020年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標準立項層面,我國政府機構和企業多點開花,接連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多項“首次”。2020年5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與好撲科技提交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識別標準》《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交易所標準》等區塊鏈資產相關國際標準通過了IEEESA標準委員會審核正式立項;同月,螞蟻集團螞蟻鏈、百度超級鏈、分布科技Onchain在IEEEP3200s“跨鏈互操作”系列標準中獲得三項立項,分別承擔P3205、P3203、P3204三個跨鏈標準的制定,其中由分布科技支持的跨鏈互操作性協議PolyNetwork是實現異構鏈間任意信息跨鏈的首個可用方案;2020年7月,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牽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國際標準《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應用指南》在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成功立項,這是我國牽頭的首個金融區塊鏈國際標準;2020年9月,騰訊云提交的《智能合約安全管理要求》在ITU-TSG17全票通過、成功立項,這是ITU首個區塊鏈智能合約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

標準制定層面,2020年6月22日,ITU-TF.751.0、F.751.1、F.751.2三項標準通過ITU-TSG16全會審議,進入公示階段,并在8月份通過委員會批準,在10月份正式發布。中國專家擔任了上述三項區塊鏈標準的編輯人,并提交了大量高質量的提案,在制定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提出的是,本次通過審議的ITU-TF.751.1和F.751.2兩項標準主要是基于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的相關研究成果提出的,體現了我國政產學研協作的巨大能量。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區塊鏈國家標準制定負責人周平曾表示,標準是公益性的,誰都可以拿來用,但是區塊鏈也存在標準之爭。因為標準背后一定會站著技術專利,對于各國企業來講是個戰略高地,哪國在相關標準上的貢獻大,哪國企業在相關領域就占據優勢;哪國在標準上有話語權,也就意味著哪國企業在事實上就對相關領域有主導權。2020年,我國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在區塊鏈國際標準制定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也涌現出好撲科技、分布科技等多家技術企業參與甚至主持國際標準制定,這顯示著我國在區塊鏈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漸獲得國際社會認可,應當在之后的發展中保持自身優勢,發掘、培育更多區塊鏈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爭取標準制定領域更大的話語權。

Part04

2020年新發布標準重點解讀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與國密改造

2020年2月5日,央行發布了《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金融行業標準,是我國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領域第一項行業標準。該標準在密碼算法、賬本數據、身份管理、隱私保護等多方面,對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機構、項目提出了更為正式的規范和要求。

在該標準中,明確了如下圖的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體系框架,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體系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密碼算法、節點通信、賬本數據、共識協議、智能合約、身份管理、隱私保護、監管支撐、運維要求和治理機制12部分。

圖4-1: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體系框架

圖源:《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01區塊鏈

密碼算法部分是此標準最受關注的內容,標準中明確提出了使用國密算法的要求,目前我國公開的主要國密算法包括ZUC祖沖之算法、SM2、SM3、SM4、SM9五種,分別為流密碼、非對稱密碼、散列算法、分組對稱密碼和非對稱標識密碼,國密算法從設計上對標目前國際常用的相應密碼算法,在性能上也有所優化。截至2020年12月,這五種國密算法已經基本完成了各自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定。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中規定:分布式賬本系統所使用的具體密碼算法應符合GB/T32905-2016、GB/T32907-2016、GB/T32918-2016等相關國家規范以及GM/TO006-2012、GM/TO009-2012、GM/TO010-2012、GM/T0015-2012、GM/T0044-2016等相關行業規范;分布式賬本系統應使用符合GB/T37092-2018等相關國家標準以及GM/T0028-2014、GM/T0039-2015等相關行業標準的密碼模塊進行密碼算法運算和密鑰存儲。根據此標準,利用非國密區塊鏈平臺如HyperledgerFabric搭建的區塊鏈應用需要進行國密改造,將底層平臺中使用的哈希算法、數字簽名、數字證書用相應的國密算法替代,以滿足此標準。

表4-1:國密算法體系一覽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除了對密碼算法的要求外,該標準對于賬本數據也提出了要求。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數據監管和數據審計在標準中被著重強調,即要求監管信息應至少包括金融監管信息,如行業類型、居住國家/地區、民族、居民/非居民、出生日期、個人月收入、稅務信息等監管數據項和反洗錢特色數據項,審計記錄包括訪問的日期、時間、用戶標識、數據等審計相關信息,以及數據變更成功的記錄和數據變更失敗的記錄。

在共識協議和智能合約方面,該標準對于使用哪一種共識協議和哪一種智能合約語言并沒有給出明確規定,但在共識的可擴展性、可監管性等特性,以及智能合約的安全審計、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給出了簡要要求。

《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與系統評估指標

202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金融行業標準。該標準是首個由最高權威機構頒發、較為完整的對區塊鏈體系和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評估辦法,是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給出一整套的評估規范,適用于金融機構開展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的產品設計、軟件開發、系統評估,目的是在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系統版本確定的基礎上,對區塊鏈金融應用的基本要求、性能、安全性進行評估,客觀、公正評價系統是否能夠保障區塊鏈金融設施與應用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標準中,中國人民銀行首次給出了區塊鏈的定義,即區塊鏈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體系。同時,標準中規定了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的具體實現要求、評估方法、判定準則等,主要評估內容包括基本技術要求、性能、安全性三方面。

在基本技術要求評估中,涵蓋了賬本技術、共識協議、智能合約、節點通訊等10個部分共55個評估項的內容,各個評估項深入到項目實施之中,既考慮了所選擇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和功能性,也兼顧了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制定了詳細的評估內容表。在性能評估中,對交易吞吐率、查詢吞吐率、同步性能、部署效率、賬本數據增長速率5個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安全性方面,相較于《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本次給出的評價項更細化,共12部分70個評估項,既涵蓋了信息系統中的傳統固有問題,如基礎軟硬件,隱私保護、運維等,也針對區塊鏈系統應用的特點,在共識協議、智能合約、賬本數據等方面做出了規定。

表4-2:基本要求評估項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整理

表4-3:安全性評估項

資料來源:01區塊鏈根據《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整理

在進行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的評估時,依據如上基本要求、性能、安全性三方面評估項,將每一項中存在的問題分為“建議性問題”“一般性問題”和“嚴重性問題”三種,判定該評估項“符合”“不符合”或“不適用”。其中,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嚴重性問題和一般性問題,即對客戶利益造成直接或潛在損害、不利于管理部門合法監管工作的開展等問題將被判定為“不符合”。

在當前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的出臺,給出了“區塊鏈金融”新應用的統一評價指標和測試要求,也體現了央行對于區塊鏈金融領域的發展要求:一方面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區塊鏈應用風險防范機制,推動技術規范應用、開展應用備案和審計;另一方面要求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檢查、信息共享等機制,這對于區塊鏈市場的規范和未來區塊鏈行業長足健康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與應用開發

2020年4月3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省級地方標準。該標準于2020年5月3日正式實施,標準中規定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基本原則、平臺用戶、建設要求、架構、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要求等,適用于山東省行政區域內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這也是區塊鏈領域第一個實施的省級地方標準。

該標準基于山大地緯建設濟南市疫情防控平臺的成功實踐,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方法,提出了如下圖4-2的平臺推薦架構,并明確了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需要具備的功能——可信疫情防控數據上報和分析功能,提供疫情信息發布和共享方式,為疫情監控、精準施策提供科學化、數據化支撐。

圖4-2: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架構圖

圖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指南》,01區塊鏈

在基本原則部分,標準中明確提出時效性、有效性、安全性三點要求,即根據各級人民政府疫情信息采集需求及時建立相關疫情防控信息服務平臺,保證各層級有效運行、實現疫情信息可信流轉,采用國密算法保護數據、保證上鏈主客體信息安全。性能方面,對容災備份、響應時間、安全體系等方面給出了簡要要求。

該標準的發布實施,一方面可有效規范山東省疫情防控平臺建設模式,提高此類平臺的影響力、認可度和公信力,確保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提供關鍵可靠的信息化支撐;另一方面也為區塊鏈技術在各類社會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中發揮作用樹立了樣板。

Part05

區塊鏈標準制定的趨勢及展望

標準制定有序推進,區塊鏈國標未來可期

從整體趨勢上看,我國區塊鏈標準制定按照團體標準、省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再到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這一自下而上的初步制定過程,又遵循從上而下的協調修改過程。

從制定層面看,從下而上的過程是符合我國現狀的審慎安排。從團體標準到國家標準,影響范圍更大、適用范圍更廣,這就要求國家標準的制定需要吸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等在制定、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這一過程涉及到產業共識、技術共識的形成,由團體共識推廣至地方共識、行業共識,最終形成全國范圍內從業者和政府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這一過程也涉及到標準的擇優選擇,根據不同團體、不同地方的標準實踐,選擇被證明更具有可行性、更利于產業整體發展的標準推廣至全國范圍,最終形成統一的“中國經驗”推廣至國際組織。

從協調層面看,從上而下的過程符合標準運行的邏輯。在國家標準制定結束后,給出適用于全國范圍最基本的規則,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需要基于國家標準提供有益補充,團體標準則在特定群體范圍內進行約束,各級標準在協調滿足上一級標準的要求下,根據自身范圍進行再細化,補充不同層次中標準的缺漏,促進技術向應用成果快速轉換。

自2019年“1024”會議明確提出“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之后,區塊鏈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度都有了快速推進,目前,區塊鏈國家標準已經提上日程、正在加緊制定,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內,區塊鏈技術體系和智能合約將擁有統一的國家規范,區塊鏈行業能夠進入有序發展期。

表5-1:“1024”會議后區塊鏈標準發布情況

數據來源:01區塊鏈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標準體系日趨完善,覆蓋產業全流程仍有距離

從標準覆蓋內容來看,我國在區塊鏈領域的基礎標準已具有基礎,而在應用、接口規范、測評等細分方向還不完善。目前區塊鏈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都在逐步推進,標準體系正在拓寬,國密行業標準體系的完善也給區塊鏈安全標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基礎,未來將做到對區塊鏈產業全流程的規范,標準化前景光明。

但是,受限于現階段區塊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標準制定現狀與前景還有很大差距。在安全多方計算、跨鏈技術、共識算法等多項核心領域還存在很多技術難關,行業內難以達成共識;在應用層面,目前缺少有影響力的區塊鏈落地應用,相較于起步較早并已經基本成熟的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區塊鏈行業的市場拓展還不夠完備、成熟度較低;在標準化人才層面,目前區塊鏈領域從業者以開發、運營等為主,缺乏制定標準、管理標準、執行標準的人才隊伍,需要制定相應發展規劃從行業中選拔、培養標準化人才。

目前,云計算、物聯網領域已經分別出臺33項、72項國家標準,覆蓋了定義、參考架構、測評、具體行業應用等環節,而區塊鏈目前剛剛完成基礎標準制定,距離工業和信息化部2018年規劃的“5類22項”區塊鏈標準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積極采標現行國際標準,參與制定未來國際標準

我國在制定協調國內各級標準外,也認真研究和推廣國際標準,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制定時就采標國際相應標準。將我國標準化體系與國際標準相兼容,是增強我國技術競爭力、改進技術先進性的最優方式,也是吸收國際經驗、理解國際共識的最佳途徑。

同時,我國正積極參與區塊鏈架構、區塊鏈金融、區塊鏈數字資產等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主動權。但目前不應滿足于此,而要繼續力爭區塊鏈標準更大的話語權,并在框架標準內提前開展對區塊鏈未來國際標準體系的規劃布局,增加參考架構、風險控制、安全和隱私保護、各細分領域區塊鏈業務規范等子標準,同時在區塊鏈產業內扶持龍頭企業、鼓勵技術創新和實踐,積極落地一批有市場、有價值的區塊鏈應用,提升業內影響力。

Part06

后記

標準的制定對于中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曾指出:標準發布只是剛剛開始,重點是將標準應用到產業中,建立產業基線,形成技術共識,創新應用模式,建立商業生態,提升產業效率,促進產業發展。

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0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目前中國的區塊鏈行業已經進入穩步爬升的光明期,這一時期正需要標準的規范與引導,區塊鏈國內國際標準的制定,前路光明,但道阻且長,需要適時總結行業經驗、凝聚政產學研多方力量,發展國內區塊鏈產業,進而爭取國際主動權。也需要國家各級標準制定牽頭單位提前布局,督促推進,及時實施,為中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做出具有長遠意義的貢獻。

Tags:區塊鏈EEEARTPAR區塊鏈游戲LEEE價格BlockChain Search ArtifactsTRANSPARENT幣

Gate交易所
以太幣交易價格自2018年以來首次突破700美元_ETH:比特幣

以太幣價格周日飆升,自2018年5月21日以來首次突破700美元。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的以太幣價格.

1900/1/1 0:00:00
BBKX關于上線1INCH-USDT幣對的公告_USDT:USD

親愛的BBKX用戶 平臺已上線1INCH-USDT幣對,并開放交易。1INCH是1inch交易所發行的功能型代幣.

1900/1/1 0:00:00
火幣運營周報(2020.12.18-12.25)_SDT:usdt幣交易違法嗎

本周大事記 本周火幣有哪些大事兒 火幣生態鏈Heco《造物主計劃》開始報名 12月25日 火幣生態鏈Heco《造物主計劃》正式開啟報名火幣礦池將為火幣生態鏈Heco內的優質項目提供流動性支持被甄.

1900/1/1 0:00:00
財哥談幣:比特幣三天拉升5500點止漲了 接下來將進入震蕩區間_EGR:比特幣中國官網

三天,5500點拉升,財哥分析比特幣這么久以來沒見過這么瘋狂的時候,今晚央行兩次報導比特幣。那么最重要的,比特幣的拉升停止沒有?財哥認為已經停止了,圖中我在超短5M級別來敘述一下本次拉升的階段A.

1900/1/1 0:00:00
FIL/filecoin最新分配以及釋放——看看_OIN:smartcontractschemecoin

這里是IPFS資訊快車,想進filecoin技術交流群的以及與圈內大佬深入溝通,或者了解更多FIL資訊,深入了解FIL的(+V:FIL101).

1900/1/1 0:00:00
喜迎元旦,GUSDT溫暖送禮_GUSD:USD

尊敬的用戶: 為慶祝GUSDT上線WBF交易所,WBF聯合GUSDT項目方開展“喜迎元旦,溫暖獻禮”活動.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