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請回答 Web3:不得不說的開源演化簡史

Author:

Time:

撰文:weiduan.eth

關于 Web3 這樣的早期浪潮,每一個人都有無數疑問。而我發現,最值得拿出來的「開源」這件事,卻鮮少引起熱議。如果說 Web3 的誕生,源于加密貨幣;那加密貨幣的誕生,則源于開源這座圣杯。

理解開源對理解 Web3 有什么幫助呢?我自己實際上才剛剛入行 3 個月整,不過,和很多 Web3 OG 交流下來,ta 們都驚訝于我入圈時間如此之短、與認知又比較深入所造成的反差。

而回過頭看,這還真不是我學得有多快,只是剛好我之前浸多年的開源社區,已經非常像 Web3 的核心領域之一:DAO。 開源社區,有點類似于公司與 DAO 之間的中間過渡形態,是在加密貨幣還沒有誕生之前,基于法幣的一種「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的折衷方案。

去理解開源文化及其精神,不像區塊鏈、加密算法、拜占庭難題那么難懂那么高門檻;而開源這種價值觀,又是我們這個信息新時代技術演變的重要底層支柱之一。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與你共享這些認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那第一個叩問,開源到底是什么?你可以說開源是公益、開源是奉獻利他,也可以說開源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力組織方式、人類協作標準,甚至說開源是一種宗教、一種信仰。每種說法每個視角自有它的合理性,我主要著力于「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這個角度進行分析。

截止 2022 年,不論國內外 Web2 的開源行為,都已經孵化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尤其隨著云計算渡過了作為不成熟基礎設施的早期,進入推動人類社會全盤數字化的快速發展期,這兩年開源 Infra 可謂蓬勃發展,全球遍地開花。國內僅截止到去年年底,相關創業公司悉數涌現,融資金額令人咋舌(來源:2021 中國開源年度報告):

可以看到,從數據庫、中間件到 AI、云原生領域,開源項目的融資金額加頻率,都在不斷刷新記錄。早于國內一個發展身位的世界級開源公司們,要么上市要么被收購,資本退出的周期越來越短。其中一個顯著代表,云 DevOps 平臺 HashiCorp,2021 年 12 月 9 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IPO 市值約 153 億美元:

顯然當下主流的開源行為,已經變成一個合格賽道、資本游戲。看看下面這張圖,你就會發現開源生態的繁榮,已經達到什么地步:

而整個誕生到上市的過程中,開源創業公司的投資人(GGV 是典型資本代表)注入了大量資本和時間,創始團隊度過了很多難關和掉頭發的會議,來自社區的開源貢獻者則付出了無數 PR 和 「PR」,這背后是一行行代碼、一頁頁文檔和一聲聲的口口相傳。

最后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瀟灑離場;創始團隊功成名就,買車買房;廣大的開源貢獻者,比劃著穿不完的 T 恤、Hoodie 和貼紙,感受到一股投身開源的「參與感」,繼續開心地敲打著下一個 Bug。所以吊詭的是,開源社區的絕大多數實際貢獻者,一直在講自己「為愛發電」這回事,ta 們并沒有從參與開源中獲取持續合理的經濟回報。

接下來是第二個叩問:既然 Web2 的開源日臻成熟,我們用 Web3 模式改進它的必要性是什么?因為目前基于 Web 2 (法幣)的開源協作方式,對「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的作用已經到頭了,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產品成熟周期很難被繼續縮短。要論證這個命題,我們必須簡要回顧一下開源的發展史、以及開源商業三代模式都是如何演變過來的。

如果我們真要追溯起源的話,一直回到 20 世紀 50 年代都可以,一個你可能都沒有聽過的類開源項目阿帕網(ARPANET)。而第一波 Iconic 的開源人物是成立開源促進會 OSI、推動自由軟件運動(free software)的理查德·斯托曼(簡稱 RMS)等人。關于各中種種也就不展開了,不過你也許聽說過 RMS 開源的「神」之編輯器 Emacs。那使用體驗之折磨,誰用誰知道。

當 70-80 年代的開源運動深入人心后,第二波 Iconic 促成開源真正廣泛普及的人,必須提到 90 年代的 Linus Torvalds。對沒錯,就是那個經常豎中指脾氣火爆的奇人。他一手促成服務器系統領域成為主宰的 Linux,可謂功不可沒。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商業軟件在與開源軟件的「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對壘中,開始逐漸落于下風。

于 1999 年出版成書,開源運動另一個弄潮兒埃里克·雷蒙(Eric S. Raymond)所寫就的開源圣經《大教堂與集市》says it all:

本書中提到了很多方面,核心是把「商業軟件 - 大教堂」和「開源軟件 - 集市」的兩種模式進行了深入對比。前者是封閉的、垂直的、集中式的;后者是并行的、點對點的、動態的多人協同。

它們各有優缺點,閉源商業大教堂模式,統一安排偏執行,集中協作效率高,卻難以提出創新性的想法。開源開放集市模式,能集合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容易創新,但分布式協作效率不高。

那又是什么幫助開源一舉克服了缺點呢?還得看 Linus 釋出的大殺器 Killer Feature:Git。本來程序的編寫就基本是標準化產物,只和邏輯有關。協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代碼無法順暢高效的溝通和合并。Git 的出現,一舉藥到病除,小企鵝 Linux 非常開心,開源也從此不再跛腳。后來基于 Git 的 GitHub 等平臺的出現,更是把程序員之間的協作效率更近一步,加上 issue 和 PR review 等機制后如虎添翼。

開源起飛,也很自然開啟了商業進程。我們來看一看,開源商業模式都經歷了哪些風風雨雨。第一代開源的引領者,叫紅帽 RedHat。如果說 Liuns 憑借個人魅力感召和硬核技術功底,讓 Linux 成為第一個世界范圍內的成功開源項目和社區。紅帽則更進一步,把 Linux 變成了一門成功的生意:

為了打破商業且閉源的 Windows 系統的壟斷地位,紅帽另辟蹊徑,采取了開源這樣的新穎策略。紅帽的開源是 License 授權模式,基于 Linux 的開源提供各種定制解決方案,以商業授權模式賣出從而產生營收,所以 ta 們并沒有自己新創開源項目,去行「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之實。2018 年,紅帽作價 340 億美元被藍色巨人 IBM 收入麾下,為這個開創者的領航時代劃下句號。

第二代開源公司,有趣得多,開始出現真正信仰開源又深諳商業之道的正規軍:數據庫 MongoDB、數據搜索 Elasticsearch、數據集 Cloudera 等公司。這一代開源的命題和「打造出更高生產力 / 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緊緊相扣。

2007 年 MongoDB 母公司前身 10gen 成立。數據庫領域之前一直是關系型數據庫的天下。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類新式需求翻飛,傳統關系型數據庫顯得愈加疲于應付。以 MongoDB 為代表的非關系型數據庫填補了空缺,即「打造出滿足更新需求的軟件」,滿足比如文檔數據庫、KV 鍵值對數據庫和圖數據庫等等新需求。

不過第二代開源公司,也遭遇了時代恩怨:正在崛起中的各云計算廠商,尤其 AWS (亞馬遜云計算)發起狙擊,大肆「拿來」開源項目分叉,再組合賣錢,卻不給開源項目進行貢獻。說起來也是挺搞笑和諷刺,云計算浪潮之所以興盛,正是得益于容器技術 Docker (硬件虛擬化)和容器編排技術 Kubernetes 的開源,讓云計算廠商得以通過虛擬的彈性資源單位買賣云服務,而不是繼續早期難以海量規模化的 IBM 式賣物理服務器的云服務模式。

從道義上看 AWS 的這類行徑,令開源人非常不齒,其中 2015 年 Elasticsearch 的 CEO Shay Banon 公開抨擊 AWS 稱其為吸血鬼的事件堪稱爆炸。MongoDB、Elasticsearch 紛紛修改開源代碼授權,從 IP 產權上限制了 AWS 隨意 copy 開源代碼自用。

生意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暫時的敵人和永遠的朋友。第二代開源公司和云計算公司的沖突歷歷在目。那有沒有一種方式,大家一起賺錢呢?第三代開源公司,發展出了云托管 SaaS 的方式。前文提到的 HashiCorp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買來云計算廠商的 IaaS 資源自定義一個云平臺,互相分成。又或者開源廠商,干脆把自家開源軟件托管在云計算廠商上作為一種整合服務賣出,比如國內消息中間件 StreamNative 和騰訊云的合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整理出來開源商業發展的脈絡。第一代開源,我就賣賣開源,誰愛搞開源誰自己去搞。第二代開源,我愛開源社區愛搞開源項目,但有人白吃白拿不給錢;第三代開源,我愛開源社區愛搞開源項目,VC 風投是我上游,云計算廠商是我下游,大家一起賺錢,真香。

以上簡史,只是開源歷史的一小部分。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和討論。后續我將繼續發文探討:開源和 DAO 有哪些相似之處。一直高喊 Community 為王的 Web3,是不是就是從開源社區精神所演變來的?開源項目普遍存在的項目分叉「Fork」,是不是有助于我們理解 BTC、ETH 時不時驚天動地的分叉運動?

Foresight News

企業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Bress

財經法學

PANews

成都鏈安

鏈捕手

Odaily星球日報

Tags:

火幣網下載官方app
金色Web3.0日報 | 扎克伯格因押注元宇宙損失近5000億元

1.DeFi代幣總市值:441.51億美元DeFi總市值 數據來源:coingecko 2.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31.84億美元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 數據來源:coingecko 3.DeFi中鎖定資產:544.6億美元DeFi項目鎖定資產前十排名及鎖倉量 數據來源:defillama NFT數據 1.NFT總市值:182。

Coinbase:Web3身份都需要什么?

作者:Alex Reeve 為了給世界創建一個開放的金融系統,我們需要確保每個人都可以使用Web3。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在結合Web2和Web3的優點基礎上,建立一種直觀、寬容、值得信賴的身份體驗,該體驗的第一步就是讓任何人都能輕松獲得免費的Web3 (ENS)用戶名,在此步驟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虛擬服裝 元宇宙中皇帝的新衣

最近打開小紅書,日常穿搭分享、美食安利、店鋪打卡已經越來越難以吸引小藍的視線。 就在無聊的刷刷刷時,幾個新奇的tag吸引了小藍的注意:中國國際時裝周、元宇宙、虛擬服飾。 話題下眾多模特都穿著靚麗的虛擬服裝,同時這些服裝確實展示出比現實服裝更為科幻的場景——有一瞬間,小藍真的想下單擁有這樣一件服飾。

請回答 Web3:不得不說的開源演化簡史

撰文:weiduan.eth 關于 Web3 這樣的早期浪潮,每一個人都有無數疑問。而我發現,最值得拿出來的「開源」這件事,卻鮮少引起熱議。如果說 Web3 的誕生,源于加密貨幣;那加密貨幣的誕生,則源于開源這座圣杯。

金色圖覽 | NFT行業周報(8.28 - 9.3)

【0828 - 0903】周報概要: 1、上周NFT總交易額:277,385,692(美元) 2、上周NFT總交易筆數:1,067,696 3、上周NFT總用戶數268。

DeFi 借貸領域將如何發展?基于銀行業、ETH 質押率等 5 個方面進行探討

原文作者:Michael Nadeau,來源:The DeFi Report 本周我們將重點關注 DeFi 的借貸領域。

科技巨頭創始人眼中的元宇宙

元宇宙近一年多來受到持續的關注,最近雖然有些降溫,但仍然有許多公司積極布局,希望能夠吃下元宇宙的紅利。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大科技企業創始人對于元宇宙的看法,特別是經歷了“挫折”后觀點是否有所轉變。 黃仁勛:未來元宇宙將全民免費 2022年8月,英偉達發布了第二季度的財報。然而這是一份非常讓市場不滿意的答卷,因其PC和游戲銷售業務收入急劇下降。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