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網傳重慶市江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公布的《關于XX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問題的情況回復》在網絡上引發頗多關注,本文無意于考察該回復的真實性,具體信息以官方的信息為準,但其中反應出的數字藏品市場備受矚目的問題仍值得思索,對于數藏平臺把握自身合規經營風險重點具有借鑒意義。
一、數藏行業,山雨欲來
9月5日,因為多次收到關于XX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舉報,某直轄市下XX委員會對該公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查閱了公司相關信息以及《藝術品經營單位備案證明》。該公司代理有5個系列的作品,購買有7個系列作品的版權,每個系列作品均含有不同的畫作幾張到十幾張不等。
該公司在獲取上述系列數字圖片代理權或版權后,將每張圖片進行數量不等的復制,然后將復制品以不同價格,通過APP向消費者銷售。該公司在銷售相關數字圖片時,并未承諾將其版權轉移給消費者,但是以各種形式承諾購買者數字圖片會升值或者持有一個月后會給予多少其他福利,而購買者買入后,相關數字圖片發生較大幅度貶值。
二、非法集資類刑事風險
颯姐團隊在對《回復》進行研究時候發現,涉案公司之所以被監管機構認為可能存在非法集資等相關問題,其關鍵在于該公司存在“以各種形式承諾購買者數字圖片會升值或者持有一個月后會給予多少其他福利,而等購買者買入后相關數字圖片就貶值了”。
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任何單位或機構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無論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還是變相吸收公眾存款,都可能成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只要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就會被監管機構認定具有利誘性,即使不具有確定性,只要承諾回報具有可能性就會存在觸犯該罪名的風險。
以太坊網絡當前已銷毀237.13萬枚ETH:金色財經報道,據Ultrasound數據顯示,截止目前,以太坊網絡總共銷毀2371358.29枚ETH。其中,OpenSea銷毀230048.26枚ETH,ETHtransfers銷毀220703.56枚ETH,UniswapV2銷毀132884.37枚。
注:自以太坊倫敦升級引入EIP-1559后,以太坊網絡會根據交易需求和區塊大小動態調整每筆交易的BaseFee,而這部分的費用將直接燃燒銷毀。[2022/5/28 3:47:38]
所以,數藏平臺要想避免自身的風險,按照要求做到宣傳合規,就不能變相承諾保證收益,也不能宣傳可以獲得預期收益,就算是一些“最”一類的過度宣傳表述也不能出現。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購買者在買入數字藏品后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或者數字藏品出現了貶值的情況,就很可能認為行為人采取了欺騙行為,進而可能被認定涉嫌集資詐騙,按照集資詐騙罪展開調查。所以,颯姐團隊對于在公司業務開展之初就聯系我們提供法律服務的客戶青睞有加,因為一旦公司已經在業務的運行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前期相應的合規工作,此前的種種宣傳、用戶協議、隱私協議等都可能成為之后的呈堂證供。
亡羊補牢相比于未雨綢繆不僅需要支出更高昂的成本,而且如果窟窿過大,颯姐團隊也只能望洋興嘆倍感可惜,為后續的辯護工作做好準備。
三、侵犯知識產權風險
現如今,保護知識產權并為知識付費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共識。2021年10月,國務院在《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0號)中,明確要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司法改革,有效提升知識產權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已經觀察到對于涉及知識產權相關的各類行政處罰甚至刑事案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密集高發。
(一)民事糾紛,風險徒增
對于NFT數藏行業來說,知識產權方面的民事法律風險主要集中體現在IP侵權方面:UGC平臺普遍存在的用戶上傳侵權作品;PGC平臺則普遍存在相同作品在不同平臺重復發售的問題。UGC平臺在該方面存在幫助侵犯作品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復制權等,且難以受到傳統電商平臺中“通知-刪除”(即避風港原則)的庇護。PGC平臺則除了上述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訴訟風險外,還存在由于不正當競爭可能面臨的行政處罰風險。
雖然杭州第一案的一審結果備受各方爭議且二審未完,但從一審判決來看,行政監管機構和司法機關對于NFT數藏平臺普遍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提起重視。根據最高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11條之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從網絡用戶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的,對該網絡用戶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隨著NFT數藏平臺越加走向UGC模式,該條規定越加成為懸于平臺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行業第一案一審中,法官正式援引了《規定》第11條,試圖通過判決的方式,指引廣大數藏平臺(特別是UGC平臺)通過要求用戶提供權利證明文件、畫作底稿、創作過程等審核上傳用戶作品是否享有合法、適當的知識產權。無疑,此舉大大增加了各大數藏平臺在IP審核方面的義務。
當然,由于我國并非判例法國家,司法判例僅可以為今后發生的類似案件提供審判參考,而不能產生類似法律規范的普遍效力,因此單純的“法官造法”在我國是行不通的。那么,NFT數藏平臺“較高的注意義務”究竟作何解?我們相信其并不會因為第一案的結果而變得更加明確,換言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平臺將要在審查標準不明的形勢下對知識產權審查盡到“較高的注意義務”。
(二)刑事風險,不容忽視
侵犯知識產權可能導致的犯罪在NFT數藏行業中主要集中在侵犯著作權罪這一罪名上。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之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該罪: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及其他作品的;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的;
(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NFT數藏平臺需要額外注意,根據最高院、最高檢、部《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意見》,除銷售外,“以營利為目的”的情形中還專門規定了:......(2)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他人作品,或者利用他人上傳的侵權作品,在網站或者網頁上提供刊登收費廣告服務,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3)以會員制方式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他人作品,收取會員注冊費或者其他費用的......此二種情形在NFT數藏平臺的經營中是較為常見常發的。
另外,在認定構成該罪過程中,違法所得數額極為關鍵。根據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的相關司法解釋,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于“違法所得數額較大”;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屬于“違法所得數額巨大”。但從違法所得數額上來看,UGC平臺單個藏品價格一般很難達到三萬,PGC平臺則更加需要提起注意。
寫在最后
由于受到國內國外市場的雙重影響和21年的非理性繁榮,NFT數藏平臺的發展進入困難時期,目前我們已經觀察到部分藏品平臺客訴量暴增,引起不同職能監管機關的注意。
颯姐團隊認為,在此關鍵時期,平臺需要更加重視和發揮數藏本身固有的文化價值屬性,立足文化數字化浪潮,通過創造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數字藝術品,實現平臺的長期存續和向好發展。
肖颯lawyer
個人專欄
閱讀更多
金色早8點
財經法學
成都鏈安
Bress
鏈捕手
PANews
Odaily星球日報
Tags:
原文作者:Ben Giove,來源:Bankless,本文由 DeFi 之道編譯 市場處于動蕩之中。監管絞索正在收緊。區塊空間需求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加密 Twitter (CT)如同一座鬼城。而現在,今年最大的事件——合并,已成為過去。 是只有我覺得,還是加密界現在真的感覺沒有方向了? CT 的現狀 我們知道這種感覺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數年等待,不負期待。北京時間 2022 年 9 月 15 日 02:44 PM 左右,以太坊 The Merge 正式被激活,幾分鐘后,第一個 epoch 完成,標志著以太坊區塊鏈完成了由工作量證明(PoW)向權益證明(PoS)的過渡,PoS 新時代正式開啟。
在你最喜歡的 dApp 上質押以賺取 RealYield 和在 DEX 上開多/開空獲利之間,你是否很難做出選擇? 但現在出現了一種協議——Fluidity money,可以同時讓你獲得這兩樣利潤,而不必再做出選擇。 Fluidity 是一個產生真實收益的協議,它會為你使用加密資產付費。
就在昨日,網傳重慶市江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公布的《關于XX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問題的情況回復》在網絡上引發頗多關注,本文無意于考察該回復的真實性,具體信息以官方的信息為準,但其中反應出的數字藏品市場備受矚目的問題仍值得思索,對于數藏平臺把握自身合規經營風險重點具有借鑒意義。
今年8月底,一位web3.0項目負責人發了一條朋友圈:“VR是如此貼近用戶的交互形態,目前的兩大推手卻是最像機器的扎克伯格和張一鳴。” 此時距離去年抖音集團宣布收購VR頭顯廠商Pico正好過去一整年。在抖音的大力助推下,剛剛宣布品牌升級的PICO銷量繼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今年4月9日以來,PICO上線了3場演唱會。
概覽:Crypto頭部量化機構梳理(含傳統跨界) 背景:2015 年在英國成立,隸屬于日本 SBI Holdings 。
近期,在新一輪公鏈敘事中,有著 Move 雙子星之稱的高性能新公鏈 Aptos 與 Sui,均收獲了行業中眾多開發者、明星機構和用戶的廣泛關注。同時,他們的開發團隊大部分來自于原 Facebook,且項目都獲得了大額融資,因此兩個項目難免會被做一些比較。 不過,兩個項目之間孰優孰劣,還未有定論也屬于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