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全球區塊鏈投融資市場火熱,無論是專業投資機構還是交易平臺均在頻繁出手。DeFi、NFT等賽道輪番掀起熱潮。進入2021年,NFT市場交易火熱,各種項目層出不窮。
據coingecko數據顯示,NFT版塊市值當前(8月19日)已達$245.8億:
Dune Analytics數據顯示,近期Opensea銷售額呈現相應增長趨勢,8月1日至今(8月19日)累計交易量美元已達11.1億,遠超7月整月交易量,各種風格和主題的NFT掀起發售熱潮。
盡管八月初銷售量及用戶均微幅滑落,但是整體爆發式的成長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尤其從七月底開始用戶數量強勁成長,帶動整體交易量超過 2000% 的提升。
今年五月是 NFT 市場的前一個頂峰,之后隨著加密市場崩跌陷入了兩個月的低迷。而近期的成長幅度已超越今年第二季的表現,NFT 市場即將迎來下一個高峰。
NFT 市場交易量及用戶數周折線圖
各種令人咋舌的NFT成交價格,直接促使無數希冀掘金的用戶快速涌入,市場的瘋狂與對NFT的追捧,已經不能單單以火熱所定義:
NFT基本概念
NFT英文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
當前以太坊上DeFi協議總鎖倉量約合131.1億美元:據歐科云鏈OKLink數據顯示,截至今日18時,當前以太坊上DeFi協議總鎖倉量約合131.1億美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Uniswap 30億美元(+0.41%),Maker 21.1億美元(+0.84)以及WBTC 15.7億美元(+4.59%)。[2020/10/28]
在區塊鏈上,數字加密貨幣分為原生幣和代幣兩大類。前者如BTC、ETH等,擁有自己的主鏈,使用鏈上的交易來維護賬本數據;代幣則是依附于現有的區塊鏈,使用智能合約來進行賬本的記錄,如依附于以太坊上而發布的token。代幣之中又可分為同質化和非同質化兩種。
同質化代幣,即FT(Fungible Token),互相可以替代、可接近無限拆分的token。例如,你手里有一個BTC與我手里的一個BTC,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同質化,就是同質化幣。
而非同質化代幣 NFT 是一個擁有區塊鏈管理權,獨特的區塊鏈項目。例如,收藏、游戲物品、數字藝術、活動門票、域名,甚至是實物資產的所有權記錄。
因此,相較于FT,NFT的關鍵創新之處在于提供了一種標記原生數字資產所有權(即存在于數字世界,或發源于數字世界的資產)的方法,且該所有權可以存在于中心化服務或中心化庫之外。NFT 的所有權并不阻止其他人視察它或閱讀它,NFT 并不是捕獲信息然后把它藏起來,只是捕捉信息然后發現該信息與鏈上所有其它信息的關系和價值。
同時,NFT由于其非同質化、不可拆分的特性,使得它可以錨定現實世界中商品的概念,簡單來理解,就是在發行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這個資產可以是游戲道具、數字藝術品、門票等,并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由于NFT具備天然的收藏屬性和便于交易,加密藝術家們可以利用NFT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數字藝術品。
非同質化代幣標準
標準就是讓非同質化資產變健壯起來的那部分。它們向開發人員保證,資產將以特定的方式運行,并且精確地描述與資產的基本功能交互的方式。
ERC721
由 CryptoKitties 提出的 ERC721 是第一個代表非同質化數字資產的標準。ERC721 是可繼承的智能合同標準,這意味著開發人員可以很容易地從導入它來創建與 ERC721-合同一致的新的 OpenZeppelin 庫 (我們在此創建了 ERC721 合同的第一個有用的教程)。ERC721 實際上相當簡單:它提供了一個唯一標識符 (每個標識符代表一個資產) 到一個地址的映射,以此代表標識符的所有者。ERC721 還提供了使用 transferFrom 方法進行資產轉讓的許可方式。
如果您考慮一下,這兩種方法實際上就是表示 NFT 所需的全部:一種是檢查誰擁有什么,另一種是發送什么。該標準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 (一些特點對 NFT 市場非常重要),而 ERC721 的核心部分是非常基礎的。
ERC1155
ERC1155,由 Enjin 公司的團隊首創,提出了 NFT 世界的半同質化方案。在 ERC1155 中, ID 并不表示資產,而是資產的類別。例如,一個 ID 可能代表一把「劍」,而一個錢包可能有 1000 把這把劍。在本例中, balanceOf 方法將返回錢包擁有的劍數,用戶可以通過 transferFrom 調用「劍 ID」來轉移這些劍的任意數量。
剖析 ERC20、ERC721、ERC1155 標準。ERC20 將地址映射到金額,ERC721 將唯一 ID 映射到所有者,而 ERC1155 有嵌套的映射,將 ID 映射到所有者和數量。
非以太坊標準
盡管以太坊目前是大部分業務的所在地,其他業務鏈中也出現了其他幾種 NFT 標準。DGoods 是神話游戲團隊的先驅,它從 EOS 開始致力于提供功能豐富的跨鏈標準。Cosmos 項目也在開發 NFT 模塊,作為 Cosmos SDK 的一部分, NFT 模塊是可用的。
NFT的具體應用場景
NFT的應用場景很多,游戲、票務等等都是它的應用范圍,具體的應用場景如下:
游戲。例如,可用作游戲中的寵物,武器道具,服裝和其他的物品。2018年紅極一時的加密貓,用的就是NFT技術,他們給每個貓進行特殊的標記編號,讓它成為獨一無二的貓。
知識產權領域。NFT 可以代表一幅畫,一首歌,一項專利,一段影片,一張照片,或者其他的知識產權。在這個領域,NFT起到的是專利局的作用。幫助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進行版權登記,幫助其識別專利。
實體資產。 房屋等不動產等其他的實物資產,可以用NFT來表示進行代幣化。可以用作資產的流通等金融市場。
記錄和身份證明。NFT 也可以用來驗證身份和出生證明,駕照,學歷證書等方面。這些可以用數字形式進行安全保存,而防止被濫用或篡改。
金融文件。發票,訂單,保險,賬單等,可以轉變為 NFT,進行交易。
票務。演唱會門票、電影票、話劇票等等,都可以用NFT來標記。所有的票都一樣,但是座位號不同。
NFT是否存在投資價值?
最近幾周,基于以太坊的游戲Axie Infinity已經成為按費用收入計算的領先去中心化應用(DApp)。根據Token Terminal的數據,Axie在過去30天里推動了3.085億美元的平臺費用,相當于每天平均近1030萬美元。
根據Dune Analytics的數據,受歡迎的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OpenSea最近似乎也在費用收入方面超過了Uniswap,該平臺每天產生420萬美元的費用。根據CryptoFees的數據,Uniswap每天的平臺費用為390萬美元。
根據Ultrasound.Money的數據,OpenSea自倫敦上線以來,銷毀了7956個以太,Uniswap v2以4482個以太排名第二,其次是Axie Infinity的3400個以太,以及Tether(USDT)的3138個以太。
我們認為,雖然當前NFT仍是一個以藝術收藏品和游戲為中心的小眾市場,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NFT本身發展的蓬勃生機。NFT從2017發展至今應用逐漸豐富,生態多樣性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用戶活躍度低、流動性不高等問題。市場目前對NFT的熱度愈發膨脹,新的玩法和新的經濟模式不斷涌現,未來或將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經濟生態。
Tags:
質押和CCIP即將推出,這兩項重要變化會給Chainlink帶來什么? 自推出以來,Chainlink 已經成為 DeFi 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他們的價格反饋至今仍是最值得信賴的,許多 DeFi 協議依靠 Chainlink 的價格預言機來提供準確的價格數據。 $LINK 主導了預言機領域,而且這個情形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不會發生改變。
1.金色觀察|Aptos官方解讀白皮書:安全可擴展升級的Web3基礎設施 8月11日,公鏈項目Aptos正式發布白皮書,稱Aptos區塊鏈是安全、可擴展和可升級的Web3基礎設施。Aptos是Diem原團隊成員成立的公鏈項目,激勵測試網3將于8月19日啟動注冊,預計在9月底左右推出主網。白皮書發布后,Aptos Labs 對白皮書做了解讀。
目前許多主流敘事認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構建的 Web3 產品,能夠通過發行代幣賦予用戶以真正的資產所有權。如區塊鏈游戲可以將傳統游戲中的游戲資產,由游戲公司托管變為玩家自己持有;而 NFT 技術則賦予創作者以真正的作品所有權,并可以據此對創作者進行更好地激勵。 的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傳統資產的托管問題。
近兩年來,全球區塊鏈投融資市場火熱,無論是專業投資機構還是交易平臺均在頻繁出手。DeFi、NFT等賽道輪番掀起熱潮。進入2021年,NFT市場交易火熱,各種項目層出不窮。
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多年的考驗和磨難,作為新的資產類別持續存活發展。但是,如何評估加密項目的價值仍然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對于樂觀主義者來說,通常,大多數加密項目可以根據參與其底層區塊鏈的網絡規模進行估值。這是梅特卡夫定律的變體,即網絡的價值與網絡中用戶或節點數量的平方成正比。除此之后,我們還需要以不同維度來評估加密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眨眼間,2021年已進入尾聲,如果回顧今年整個加密市場的發展,那么NFT必然是TOP入選話題之一。如果說2020年是DeFi之年,那么2021年可以說是NFT強勢爆發的一年。 從藝術畫作、收藏品,到頭像、圖片,到音樂、社交,再到游戲、元宇宙,NFT在今年進行了“更新迭代”與“進化”。“萬物皆可NFT”,似乎可以與任何東西擦出火花。
近日,上海圖書館東館啟動首次大規模讀者公測,邀請市民提前體驗。上圖東館的建設目標是:“全媒體時代的復合型圖書館”、“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圖書館”。在這里,可借閱的圖書、可使用的座位、可參與的活動與可利用的空間,都能實現預約,既保證便利性與公平性,也促進了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