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看似遙不可及的元宇宙 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Author:

Time:

最近,我發現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換了一套很奇怪的頭像。

不僅僅換,這些人還煞有介事地發朋友圈,發微博,稱自己搭上了NFT的快車,站在了數字藝術的風口。我問他們,這頭像不就是到網上隨便找個像素畫復制粘貼嗎,有啥特別的?他們卻告訴我,這頭像可是他們花錢買來的NFT專屬頭像。

并且不只他們在玩,像NBA的斯蒂芬·庫里、徐靜蕾和EMINEM這樣的名人,也在購買自己的NFT頭像。

到底啥是NFT?為啥它們可以被稱為新時代的數字藝術品?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那些售賣NFT的網站,發現上面的商品都是一些常見的數字消費品,比如一張數字圖片,一段音樂作品,甚至一張網頁的截圖。

乍看上去,對我而言,即便我花錢買了這些數字消費品,也完全沒有一種“這個東西確實屬于我”的“實感”。因為即便掛上了所謂的“NFT”之名,這些圖片和音頻也可以隨意地復制、下載和使用。

更別提還有一個NFT,就是一個推特賬號的第一條推文的截圖,任何一個會上網,會用截圖工具的人,都能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復制。

然而,就是這么個簡單的東西,最后卻能賣到291美元。

這個中的邏輯究竟是什么呢?

我咨詢了了解NFT的朋友,他們告訴我,邏輯就在于NFT這個東西的全稱:Non-fungible token,中譯為非同質化代幣。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在網上所購買的,其實不是那一張黑猩猩頭像,那一首說唱歌曲,而是這頭像與歌曲所對應的代幣。

這些代幣則是附庸于一個龐大數據鏈條上的一串串哈希代碼,這些代碼每一條不但獨一無二,且不可隨意分割。

而這,就意味著任何與這些哈希代碼相互映射的內容,都具備了它在數字層面上的獨特性。

具體來說,如果你是一名數字藝術創作者,你就可以把你所創作作品的名稱、創作日期、交易記錄等信息與某個哈希代碼相錨定,這樣就確定了你對自己作品獨一無二的所有權。

而其他人就算可以隨意復制你的作品,也無法對你所擁有的哈希值進行篡改,也無法動搖“你是該作品唯一擁有者”這一事實。

所以我們看到,Injective Protocol花9.5萬美元,拍來班克西的名畫《白癡》,在把該作NFT化后,便當眾把畫燒掉了。

因為此時此刻,擁有這幅畫的標志,已不再是你擁有一張涂抹了大師手跡的畫紙,而是一個可交易但不可篡改的哈希值。

BitWell任命前JP Morgan執行董事Andrey S. Johnson為CRO:7月27日消息,據官方推特,BitWell宣布任命前JP Morgan執行董事Andrey S. Johnson為CRO(首席營收官)。據悉,Andrey將負責規劃和執行BitWell的后續營銷策略。[2022/7/27 2:40:41]

所以,在這個數字內容可以隨意復制和拷貝的時代,NFT可以說是給了那些賽博藝術家一個能宣誓自己作品所有權的機會。與此同時,同傳統的藝術品邏輯相似,NFT的價值,也更多地在于創作者,而不是創作本身。

我們買NFT,買的并不只是一張圖,而是這張圖背后的品牌與藝術家。

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像陳小春、王家衛、Snoop Dogg這樣大咖所創作的作品會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當然,在這個媒體越來越向個體傾斜的時代,由于人人都能在網絡上進行創作和分享,數字藝術的門檻大大降低,所以入局NFT的門檻也比許多人所想象的要簡單。你或許以為玩NFT的都是那些有錢的名人大咖,但實際上,大量的NFT藝術其實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

比如故宮宮苑就在2021年底,借用其自家的歷史優勢,發售了名為《國潮故宮冰嬉圖》的NFT。

這套NFT以故宮藏畫《冰嬉圖》為基礎,融合了奧運的五色元素,成功實現了傳統和潮流的結合。

在同樣的時間,北京則剛剛舉辦完一場全球最大的NFT藝術展,該展覽采用線下與線下聯動的方式——你既可以去藝術館逛,也可以在網絡上戴著VR頭盔逛。

而這一展覽形式,也體現出了NFT更深層的價值——它不僅僅是一種數字藝術品唯一性的證明,也是未來元宇宙世界的重要基石之一。

眾所周知,所謂元宇宙,就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想要進入這個空間,需要的設備是與虛擬現實相關的VR或AR,而想要在這個空間進行數字化資產的交易,構建一套與現實空間交織的金融系統,那NFT便成了這其中的重要道具之一。

畢竟,除了獨特性,NFT的另一大特性就是它強大的可交換性。

簡單來說,在元宇宙用NFT交易,不僅同現實交易一樣真實,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要比現實更安全。

這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英國的RTFKT Studios。

這家新成立的企業專注于做數字潮牌,他們所設計的運動鞋,只會以NFT的形式存在于數字空間,通過VR的形式進行鑒賞,在現實里根本就不量產。

換句話說,如果你購買了一雙RTFKT的鞋,你無法擁有他的實物,但卻可以擁有在無限元宇宙使用它的權利。

在那個無限廣闊,但卻與現實平行的世界里,你甚至可以想象你可以“穿著它”,出現在元宇宙的許多虛擬現實場景里。

并且,這個場景下可沒有所謂的代工假鞋,因為每一個NFT的哈希代碼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分割的。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多年前,錢學森對于元宇宙和虛擬現實的一種暢想。

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了解到了“Virtual Reality”這個概念,并想將之應用到人機結合和人腦開發的領域,使人與計算機進入所謂的深度結合的時代。

而在翻譯“Virtual Reality”時,錢老并沒有將其直譯為“虛擬現實”,而是將之意譯為“靈境”,其中:“靈”取自“靈境”中“虛擬、空靈”的含義,與virtual的“虛擬”義恰合;而“境”的“環境、地方”,義又與reality的“實際、實境”義恰合。

所謂“靈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對于元宇宙的中國化表達,對于未來數字空間和人機交互的一種浪漫的想象。

而在錢老提出“靈境”概念后,20多年彈指一揮間。

在這些年里,無數領域萌芽、發展、蓬勃、消亡,有關數字空間的想象一個接著一個,而“靈境”也在一波波由互聯網和技術革命主導的浪潮里,不斷地演變和進化,一點點靠近錢老所幻想的那個未來。

在今天,要想描述何為“靈境”,我們可以先找到這個詞所延展出的幾個錨點:

它所描繪的,是一個新興的數字空間。

它可以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進行娛樂。

它有著中國式的浪漫。

基于以上這些,我能想到的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天貓超級品牌日,安踏所推出的“安踏冰雪靈境”虛擬數字空間。

顧名思義,“靈境”所代表的,是安踏邁向元宇宙的一次嘗試,而“冰雪”所指代的,則是馬上就要召開的北京冬奧會。

而眾所周知,冬奧會是一場全民參與,相互連接的大型活動,這與元宇宙天然自帶的參與性不謀而合。

所以,安踏同天貓超品日打造了“安踏冰雪靈境”,并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升溫,讓所有人都在線上聚集在一起,共享盛會。

而共享的方式,則是元宇宙世界里最常見的一種交互手段:游戲。

1月6日,走入“安踏冰雪靈境”,有三個子世界等待著你的探索。

這其中,超能熾熱空間可以說是“安踏冰雪靈境”的主戰場。

因為從1月6日到1月24日,在這里,你可能會獲得12個中國冰雪國家隊數字藏品。

你在某游戲里,花錢買的皮膚,那個叫使用權,但你玩安踏游戲,拿到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字藏品。

而要解鎖這些數字藏品,就要靠一種名為“熾熱加油值”的東西,在積累該值到2022點后,你就會隨機解鎖一座中國冰雪國家隊數字藏品。

那么如何獲得這個“熾熱加油值”呢?

這就需要你去做各種各樣的小任務,就像你小時候玩的《摩爾莊園》和《搶車位》一樣,通過觀看視頻和點擊分享的方式,積累加油值,獲得各種LEVEL的勛章,并在最后完成解鎖。

注意,每位用戶均可解鎖多個數字藏品,但每個數字藏品只有500份,且僅限解鎖1次。所以所有數字藏品先到先得,發完為止。

而這還沒完,這僅僅是“安踏冰雪靈境”的第一階段。

從1月25日到2月4日,“靈境”第二階段開啟,超能熾熱空間全面升級,2款神秘數字藏品盲盒正式亮相。除此之外,在第二階段,用戶除了可以累積第一階段的加油值,還可以在加油值每滿10000點時,獲得一個解鎖數字藏品盲盒的機會,讓每個玩家都能有所收獲。

加油值還會不斷地積累在你的勛章上

并且,不論你在哪個階段獲得了哪種數字藏品,都不但會獲得該數字藏品所對應的獨家電子證書,還有機會參加安踏所舉辦的抽獎。第一階段是價值不低于1599元的[安踏 高端禮盒],第二階段更有價值 3199 元的[安踏冠軍 龍服禮盒]。

而所有獲獎者的名字,將在“安踏冰雪靈境”的另一個子空間“靈境冰雪天宮”公布,這是一個你可以留言為奧運健兒加油的平臺。在天宮的隔壁,則是“安踏數字博物館”,在這里逛一逛,你就能全景觀看安踏的奧運歷程和安踏 30 年的歷程。

[“靈境冰雪天宮”入口圖]與["安踏冰雪靈境" 進入畫面]

冬奧會還有不到30天就要開始了。

雖然我們大多無法親臨現場,為冬奧喝彩,但得力于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可以在“安踏冰雪靈境”里,助力國家隊,用手指的點擊,在數字的世界里感受冬奧和科技交融所帶來的獨特浪漫。

所以,元宇宙其實并不宏大,而NFT也不是什么“小圈子的游戲”,它們在本質上都是數字世界演化的必然結果,是我們所找到的,另一種感受世界的方式。

因而,雖然“靈境”的基底是無數冷冰冰的“0”和“1”的交織與堆砌,但我們卻依然能從它們所編織的數字時空里,體會到真實的感動與欣喜。

而這,或許就是“靈境”與“元宇宙”之所以誕生的初心。

Tags:

火幣交易所
Cosmos 2.0 淺析:比 2017 年的以太坊更成熟

撰寫:Curious J 編譯:深潮 TechFlow Cosmos 是我見過的最完整的生態系統,對開發、合作、擴張和進化的進程讓我想起了 2017 年的以太坊,但它的成熟度更高。 $ATOM 2.0 的演變 新的代幣經濟學,實現了流動質押的新實用程序、調度程序、分配器和鏈間安全性。

Cobo安全團隊:ETH硬分叉里的隱藏風險和套利機會

隨著 ETH 升級 PoS 共識系統,原有的 PoW 機制的 ETH 鏈在部分社區的支持下成功硬分叉(下文簡稱 ETHW)。但是,由于某些鏈上協議在設計之初沒有對可能的硬分叉做好準備,導致對應的協議在 ETHW 分叉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其中最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則是重放攻擊。

Multicoin Capital合伙人:Loot與元宇宙無關 它可能是更好的DAO

注:原文作者是Multicoin Capital管理合伙人Kyle Samani,其最近透露Multicoin已購買了價值千萬美元的Loot,在這篇文章中,他講述了自己對Loot的看法。 關于Loot的一些想法。 我不認為 Loot 與任何元宇宙的東西有什么關系。

看似遙不可及的元宇宙 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最近,我發現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換了一套很奇怪的頭像。 不僅僅換,這些人還煞有介事地發朋友圈,發微博,稱自己搭上了NFT的快車,站在了數字藝術的風口。我問他們,這頭像不就是到網上隨便找個像素畫復制粘貼嗎,有啥特別的?他們卻告訴我,這頭像可是他們花錢買來的NFT專屬頭像。

Messari:21年第二季度Web3及NFT報告

如果今年年初,有人走到我面前說,NFT的銷售額將輕松超過10億美元,GaryVee將推出NFT項目,Axie Infinity將成為五大NFT市場之一,我會回答:"我會相信其中之一"。

美聯儲的加息邏輯是什么?

作者:Susan Feng 美聯儲Minneapolis 銀行行長Neel Kashkari 在周二重申美聯儲的緊縮政策。 他在《華爾街日報》主辦的線上活動中說,美聯儲需要收緊貨幣政策, 直到確認潛在通脹下降,然后再確定下一步的政策方向。 這再一次明白無誤的表達了美聯儲加息的決心。

本周NFT動態:無法抵擋的NFT熱潮

親愛的Bankless社區: 本周是關于NFT生態系統中的戰利品。 這些 "隨機冒險者裝備"?NFT為圍繞游戲和元宇宙看似無窮無盡的 Web3 可能性鋪平了道路,所以它們以快速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以太坊用戶的想象力。 除了Loot的快速漲價之外,本周還有很多其他的NFT大事發生,所以讓我們按照慣例探討一下亮點。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