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Living Opera
貢獻者:Shaun
審核者:DAOctor
原文: Pricing Tokens in a Web3 Economy
根據Statista的數據,目前有超過10,000種代幣在流通,但其中大部分可能并不值錢。其中有些代幣是公然的騙局,但其他很多代幣則比較模糊,它們可能很有趣也可能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景象。
你如何去判斷哪些選擇是正確的,如何判斷出所有正在進行的行動是否都是明智的決定?雖然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了騙局背后發出的危險信號,但關于代幣實際定價的文章卻少之又少。因此DAOrayaki 社區成員Shaun編譯Living Opera的《Web3經濟中的代幣定價》一文,探討web3經濟中代幣定價問題。就像大多數其他活動一樣,為代幣定價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
讓我們從基礎知識開始:風險和回報。
加密貨幣的波動性比股票市場的標準證券要大得多。例如,Yukun Liu和Aleh Tsyvinski在2020年寫了一篇開創性的研究論文,發現加密貨幣的每日回報率為0.46%,而股票的日回報率為0.05%。同樣,加密貨幣的月回報率為20.44%,股票的月回報率則為0.94%。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差異,更不用說偏度和峰度的差異。
就像這張令人震驚的表格,即使它只是一個羅列不同維度分布情況的簡單報告,就傳達了關于代幣波動性的大量信息。
問題是,是什么推動了所有的這些變化呢?
有兩個最常引用的因素:
網絡利用率(即,網絡上有多少用戶)
執行交易的成本(即,共識機制的成本有多高)
這些因素中哪個更重要?有趣的是,Liu和Tsyvinsky(2020)發現,生產成本的衡量標準,比如電價或計算能力,與回報率并不相關。"總體而言,有限的證據表明計算因素是代幣回報的重要驅動因素"。他們還發現,宏觀經濟和其他貨幣的波動也不是導致幣價增長的實質性因素。
不過,他們發現,網絡效應很重要。一個平臺上的用戶越多,幣價的表現可能就越好。在Web2領域,很容易得出類似的結論,比如如果你是Facebook上的唯一用戶,那么它對你來說毫無價值,因為你無法與其他人交流。
但是,對于Web3來說,這就不那么清楚,也不一定是真的了。
Yukun和Tsyvinski通過用量化用戶數量、活躍錢包數量等方式來分析網絡效應后,他們發現這些變量對代幣價格增長有很強的預測性。當然,這個結論并不令人驚訝,擁有更多用戶的代幣確實可能表現會更好。
事實上,Web3時代的一大優勢是,跨鏈的操作性更容易。因為無論是明確的還是基于共識機制的隱含數據,通常都被個人所擁有,這就為跨鏈橋梁的形成創造了動力。
Yukun 和 Tsyvinski (2020) 還探討了投資者關注市場事件所發揮的作用,發現它也很重要。例如,他們發現當投資者對“比特幣黑客”搜索的關注度增加一個標準差,會導致下周加密貨幣市場回報率整體下降 2%。
(投資者的情緒很重要。他們用正面故事和負面故事的比例來代表代幣價格增長的正負關系)。
然而,當你試圖深入了解代幣背后的實際基本面時,這真的很困難。代幣沒有 "賬面價值",更新一個標準的實物資產。以下是來自Yukun和Tsyvinski的五個例子。
過去 100 周累計代幣市場回報率
用戶市場比
(錢包)地址市場比率
交易市值比
支付市場比率
每個人都努力捕捉加密貨幣資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 "賬面價值",并以當前的市值為尺度。
不過有趣的是,他們發現這些措施也不能預測代幣的增長。"總的來說,未來的代幣回報和當前的代幣基本面與價值的比率之間的關系非常弱"。這便是代幣基本面不重要的主要證據。但是,基本面永遠是重要的,至少最終是重要的,因為物理定律是無法規避的,這些結果更充分的表明,我們在如何思考代幣基本面的問題上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我們目前各社區中對代幣的分析仍然主要處于 "藝術形式",而不是 "科學實踐"。
雖然代幣與股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們也有一些重要的區別,例如它們在區塊鏈上提供的實用價值完全不一樣。這種基于區塊鏈使用的共識機制增加了額外的安全層。
在傳統的創業公司中,創始人和風險資本家擁有股權。這意味著決策是相當集中的。也意味著,很少有員工和參與者會覺得自己是真正的股東。
在Web3經濟中,股東的概念變得更加寬泛。突然間,任何擁有代幣的人都可以作為基礎平臺的股東。也就是說,當有交易的時候,代幣持有者可以從整個交易中分得一杯羹。此外,如果代幣被賦予了治理能力,那么代幣持有人可以對協議的發展進行投票,這意味著他們甚至可以影響收費結構。
除了治理能力得到更大規模的傳播,代幣還提供了無限多的方式來為用戶創造效用。例如,在Living Opera中,人們正在圍繞美術品建立NFTs,允許持有者使用NFT來訪問現場音樂會。股權本身只是提供了一個現金入口,但實用型代幣提供了經驗和現金。
就像股權可以被稀釋一樣,代幣也可以被稀釋。重要的是要看一個平臺如何決定對其代幣供應所采取的不同經濟政策,是更多的通貨膨脹還是更多的通貨緊縮,且這一決定應該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潛在用戶的市場是什么?
新用戶的構成如何發生變化?
現有的用戶是什么樣的?
可能很難有人認為代幣有一個確切的價格,但為了讓那個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我們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創造一個臨時的估值,作為一個指導性的指標。
今天在平臺上購買每個代幣的價格是多少?
社區預計會增長多少,在這些不同的增長階段,收費結構是什么?
折扣率是多少,可比較的投資對象是什么?
這些顯然不是一套詳盡的問題,但它們是探究性的問題,你可以把它們與整個文章介紹的更廣泛的背景結合起來。因為目前并沒有全面的證據來解釋代幣價格增長的分散性,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出明智的問題并創造一個臨時的估值,作為一個指導性的指標。
Tags:
6 月 29 日去中心化交易平臺Balancer Protocol至少有兩個多代幣資金池因漏洞損失了超過 50 萬美元,該事件發生在自動化做市商(AMM)和通縮代幣模式的環境下。黑客通過閃電貸借入資金,實施多次 STA 代幣兌換交易,最終耗盡了 Balancer 資金池內的 STA 余額。
我們都知道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的名言: “軟件正在吞噬世界。” 軟件一直是行業的死神。 某一天,它會來臨,并將永遠重塑某個行業。 似乎所有行業都注定要成為軟件驅動的行業,軟件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更多方面,這超出了我們在幾年前的預期。
在以太坊網絡上,你的資金擁有巨大的潛能 —— (一經設置便)可以自動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事,如,向慈善機構捐款,或儲蓄增收(比傳統銀行提供的利率更高),而無需每次都手動執行并為之付費。 Spendless 匯聚了構建在以太坊上的高質量智能合約和協議,讓用戶的資金能夠發揮更多用處。Spendless 是通往 DeFi 交易的門戶。
原文作者: Living Opera 貢獻者:Shaun 審核者:DAOctor 原文: Pricing Tokens in a Web3 Economy 根據Statista的數據,目前有超過10,000種代幣在流通,但其中大部分可能并不值錢。
2020年是?DeFi發展的一年,盡管今年的概念板塊很多,像跨鏈、存儲、NFT發展的勢頭都很猛,但頭條新聞肯定是屬于 DeFi。回首2020年,?DeFi已經成為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展望2021年,預計 DeFi 將發揮比2020年更具影響力的作用。
就目前 DeFi 的基建水平、法律法規等方面來看,機構大規模采用 DeFi 協議還為時過早。 原文標題:《CeDeFi?機構入場 DeFi 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炎炎夏日,DeFi 藍籌紛紛觸底反彈。其中,Compound、AAVE 的表現最為亮眼。
最近幾個月,加密貨幣市場未能取得重大進展,但這并沒有阻止該行業的建設者進行建設。非同質化代幣(NFT)、加密抵押貸款、區塊鏈驅動的蜂窩網絡和Web3游戲都激起了風險投資人的興趣。隨著風投基金繼續瞄準區塊鏈最有前途的價值領域,這些新的、熟悉的投資主題成為了最新一期VC綜述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