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太坊的交易吞吐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區塊鏈不斷發展而日益增大的需求,不但用戶需要忍受高昂手續費的折磨,開發團隊也往往受制于底層架構的限制,需要不斷更改產品設計甚至推遲發布時間,以等待底層公鏈更新的擴容方案上線。
當然,行業的開發者們也在通過各種方案,不斷嘗試對以太坊的基礎設施進行擴容。
為了解決擴容問題,以側鏈或 EVM 兼容鏈為代表的多鏈解決方案,在近一年的時間內陸續得到了市場的熱捧,并接連引爆了諸如 BSC、Polygon 等諸多生態型公鏈或側鏈。根據 DeBank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 BSC 上的凈鎖倉量已超過 94 億美元,Polygon 上的凈鎖倉量也達到了 46 億美元。
雖然用戶在這些兼容鏈上可以享受更快的交易速度與更低的結算成本,但原本統一的以太坊生態也開始變得支離破碎,用戶不得不頻繁使用各種跨鏈橋進行資產的遷移。
而這依然不是終點。有別于被市場廣泛接受的側鏈與兼容鏈解決方案,由以太坊基金會力推的 Layer2 擴容項目也于近期逐步落地。除了目前已經接近正式應用的 Optmistic Rollup 以及 Arbitrum Rollup 解決方案,隨后還會有諸多基于零知識證明的其他 Rollup 方案上線。原本已經被割裂的流動性與使用體驗,也將隨著各種 Layer 2 方案的落地而變得更加破碎。
今后用戶不僅會經常遇到主鏈與側鏈或兼容鏈的跨鏈,還會頻繁進行資產的跨層遷移,甚至可能會在不同的 Layer2 與 Layer2 之間進行轉換。為了使得資金獲得最好的回報或投資機會,用戶可能不得不體驗各種各樣的遷移路徑,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跨鏈平臺。此時,如果依然按照之前的方式,在每兩個平臺之間構建跨鏈橋接功能,那么整個系統的復雜度,將會隨著參與平臺數量的平方指數增長,而這也將會極大的降低用戶的使用體驗。
同時,跨鏈橋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就在幾天前,跨鏈橋項目 Chainswap 第二次遭到黑客攻擊,在該橋部署智能合約的超 20 個項目代幣遭遇黑客盜取,損失約 800 萬美元。此后 1 天,另一個跨鏈交易協議 Anyswap v3 版本遭到攻擊,同樣損失了約 800 萬美元。
布倫特原油期貨漲超5%:布倫特原油期貨漲超5%,現報67.2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漲4.88%。此前消息,歐佩克+代表表示,歐佩克+決定4月不增產50萬桶/日,沙特決定將在4月維持自愿原油減產規模100萬桶/日。[2021/3/5 18:16:20]
為了降低以太坊生態逐漸割裂帶來的影響,同時保護用戶跨鏈資產的安全,市場需要一種更優的跨鏈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在日益復雜的多鏈生態中管理資產。在眾多現有跨鏈橋方案中,Celer Network 團隊上周推出的跨鏈和跨層流動性解決方案 cBridge 備受關注,在我們深入了解和使用后,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它的獨特優勢。
cBridge 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雙鏈跨鏈橋,而是可以兼容多條 EVM 公鏈的多鏈跨鏈平臺。目前產品已經成功接入了以太坊、BSC、Polygon 以及以太坊上的 Arbitrum Rollup 四個主流平臺。根據團隊開發計劃,預計短期內將陸續支持更多 Layer2 和 Layer1 區塊鏈的跨鏈和跨層轉賬以及 Optimism Rollup 和 Celer Rollup。將來待波卡的生態逐漸成熟,也有可能適時的通過波卡 EVM 平行鏈進行接入。此外,cBridge 目前也已經支持了一些主流穩定幣幣種,包括 USDT、DAI、USDC 以及 BUSD。
cBridge 跨鏈橋采用了與以往跨鏈橋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而是以一種更通用的方案,致力解決所有主流平臺的跨鏈問題。cBridge 底層技術和 Celer 原有的狀態通道相同,都是基于哈希時間鎖的原子交換合約,所以可以在任何兼容 EVM 的鏈上同時支持跨鏈功能。
相比于傳統的雙向跨鏈橋產品,cBridge 還具有以下顯著優勢:
多步跨鏈簡化為一筆交易
曾經,如果用戶想將一筆資金由側鏈轉移到以太坊的 Layer2 上,至少需要進行兩步操作,并繳納兩次手續費。而 cBridge 將原本多步的交易聚合成了一筆交易,直接實現端到端的資金轉移。不但降低了操作復雜度,還幫用戶減少了交易成本。
降低跨鏈成本
在以太坊 gas 費暴漲的那段時間里,眾多用戶感嘆以太坊已經變成了富人的游戲。即便有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資金量較小的用戶在扣除交易手續費后,依然難以在短時間內盈利。
跨鏈領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發現,不同鏈上的生態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周期,而資金往往在新興的公鏈中才能獲得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回報。因此,DeFi 礦工往往需要在不同的鏈間頻繁進行資金的遷移。而每一次跨鏈所必須支付的較高資金成本,同樣會將體量較小的用戶拒之門外。
cBridge 通過新的基于狀態通道的技術手段,避免了在每次跨鏈時向底層跨鏈橋繳納手續費。簡化跨鏈步驟并降低了交易成本,將參與跨鏈的門檻大大降低。使得普通用戶也可以參與到跨鏈的收益競賽中。幫助區塊鏈逐漸從富人的游戲,逐步回歸到人人可參與,人人可以賺錢的最初理想狀態。
即時到賬
當然,以上說的幾條優勢,對于資金體量較大的用戶來說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 Layer2 的出現給這些用戶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從 Layer2 將資金提取回主鏈,往往需要經歷一個 7 天到 1 個月長度不等的等待期。
這一點或許對資金規模較小的用戶影響不大,但是對于超大規模的資金而言,資金的凍結會帶來極大的機會成本。這段時間內,用戶將無法使用這部分資金賺取收益,也不能即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持倉頭寸。而 cBridge 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部分問題。不但從 Layer2 到 Layer1 可以即時到賬,即便是從 Layer2 到 Layer2 的資金遷移,也可以做到即時入賬。這便大大降低了資金在遷移過程中承擔的機會成本。
當然,想要達到以上的諸多優點還需要跨鏈資金池的配合,系統也為資金的提供者設計了較好的激勵機制。由于在此種模式下,雙向的跨鏈交易不再需要逐筆結算,節點的運營者只需要根據凈額的流動方向進行少量的資金支付便可以達到平衡,而剩余的手續費收益都可以由運營者獲取。
讓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更好地理解 cBridge 實現跨鏈的方式。當用戶希望通過 cBridge,將資產由轉出鏈 A 跨鏈到轉入鏈 B 時,將經過以下步驟:
1.用戶通過網頁前端向門戶服務 (gateway service) 發出跨鏈請求,并收到一個返回的轉發節點 (relay node) 地址和需要支付的手續費。
2.用戶通過部署在轉出鏈 A 上的 cBridge 合約,向轉發節點的地址發送一筆帶哈希鎖的轉賬,并指定一個過期時間鎖。
3.轉發節點通過轉入鏈 B 上部署的 cBridge 合約向用戶的地址發送一筆帶同樣哈希鎖的轉賬 (扣除手續費)。
4.用戶在發現這筆來自轉發節點的轉賬后,在轉出鏈 A 公布 secret,解開哈希鎖,并將資金釋放給轉發節點。
5.轉發節點在轉入鏈 B 用同樣的 secret 解開哈希鎖,把資金釋放給用戶,完成跨鏈過程。
6.如果用戶在有效期內未公布 secret,資金會自動退回給用戶,保證用戶的資金安全不受影響。
可以看出,cBridge 在實現跨鏈的底層邏輯上是去中心化的,資金安全并不依賴第三方,因此不會出現如 Anyswap 與 ChainSwap 類似的被攻擊風險。同時也因為其底層技術復雜度較低,合約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更小。
此外,cBridge 的合約也更易移植,對于其他兼容 EVM 的公鏈或者 Layer 2 方案,可以很輕松地部署 cBridge 合約。未來還可以拓展到任何支持哈希鎖的公鏈(如 BTC),為將來實現更多鏈的跨鏈鋪平了道路。
在當前各種 Layer 2 方案百家爭鳴,以太坊生態碎片化愈發嚴重,且跨鏈橋安全問題頻出的當下,用戶急需一種既能夠整合跨鏈與跨層功能,又能更好地兼顧用戶資金安全且易于使用的產品。cBridge 這種整合了多鏈與多層的綜合跨鏈解決方案,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Tags:
進化是什么? 如果你看過艾舍爾表達怪圈的畫作,就會明白為什么進化的方向是一個需要探討的話題。 因為我們無法論證所身處的這個宇宙世界是否存在莫比烏斯環的扭曲狀態——每一小步的前進(科技的更新迭代)并不能表示整個群體是在進化,可能只是邁向起點(意味著退化)的另一種不直觀的方式而已。 元宇宙的出現,讓這個問題的解答出現了一絲曙光。
雖然程序漏洞的檢測和驗證已經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但在區塊鏈行業內,安全問題仍舊頻繁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22家交易所被黑客成功攻擊,被盜次數達30余次,總共約1,000,000枚比特幣和8億美元的等值數字貨幣被黑客盜取。
DeFi的優雅之處在于,它能夠為每個類別提供最好的財務解決方案。但如今用戶在尋找去中心化穩定幣時,不得不在令人沮喪的選項中做出選擇。一方面,是臃腫的、由債務推動的超抵押穩定幣,它們難以擴大規模以滿足需求,而另一方面,無抵押的算法穩定幣會加劇波動性,并不斷地將獎勵集中在最早的持有者手中。
目前以太坊的交易吞吐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區塊鏈不斷發展而日益增大的需求,不但用戶需要忍受高昂手續費的折磨,開發團隊也往往受制于底層架構的限制,需要不斷更改產品設計甚至推遲發布時間,以等待底層公鏈更新的擴容方案上線。 當然,行業的開發者們也在通過各種方案,不斷嘗試對以太坊的基礎設施進行擴容。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對于交易所來說是不太平的一段時間: IEO火了,IEO涼了,ILO又來了,Bitfinex8.5億美元疑云還沒搞清楚,幣安又被盜7000個比特幣,交易所可謂做山車式的感受:起起落落落落落……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成立沒多久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itsdaq的一波操作著實吸引了大批關注。
2022年1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并明確了我國在“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及目標: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從2020年7.8%的水平上提升至2025年的10%,而其中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有望將數字經濟發展帶到新的高度。
在 2020 年初期,DeFi 合約的總鎖倉量只有不到 10 億美元,而在 2021 年巔峰時期總鎖倉量達到了驚人的 900 億美元。DeFi 協議的可組合性讓資產可以無阻力穿梭在不同協議間,產生令人不可思議的資產回報收益。 在傳統金融中,能做到 20% 的年化回報已經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在 DeFi 領域,年化到達 100% 以上都是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