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 現在 · 一個未來:Web3圖書館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然而其無窮無盡相連的構造設計,在物理世界的重重限制中,更像一個思維游戲,并不能真正實現。
時至今日,在區塊鏈上,在元宇宙中,一個群賢咸集、知識通達、時空無限、虛實相生的 ∞圖書館,才終于有了實現的可能。
墨西哥城巴斯康塞洛斯圖書館。「照片:Clinker」
公共圖書館、公共教育……體現了公共物品的道德基礎。重視自主學習和共享知識空間的社區建起了公共圖書館。當一種文化認為數學、科學、語言和歷史的共同基礎豐富了公民生活時,公共學校就會受到重視。
——《公共物品:為世界創造正外部性》
當我們回望圖書館的演進之路,從亞歷山大圖書館,到紐約公共圖書館,乃至 WikiPedia 和 Internet Archive,它們從來就不是一個「把書分門別類擺擺好」的地方那么簡單。它們是人和知識之間的大型媒介,是滿足人們「自主學習」所需的「共享知識空間」,是作為空間、技術、知識和人相融合的社會基礎設施,與人類文明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過程。
物理世界中,圖書館為「自主學習」提供「共享知識空間」的特征顯而易見。圖書館建筑一般都體型巨大,以容納成千上萬的書架,和書架上成千上萬的書籍,并招募專家(比如偉大的博爾赫斯)和雇員(比如偉大……)將書籍分門別類,貼上標簽,準備好接受讀者的檢索和借閱。此外圖書館還要有大量的閱讀空間,以便讀者找到書后,就地學習。更細致的服務比如舒適的沙發,令人愉悅的空間,或一個咖啡吧臺,讓讀者在學習時有更好的感受。新近的公共圖書館甚至更進一步,把「學習」延伸到實踐階段,比如配備了 3D 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Chattanooga 公共圖書館),甚至專業錄音棚這樣的設施。
讓我們切換一個角度,站在「讀者」的視角,我們發現讀者在圖書館里的行為,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1、尋找知識;2、學習知識。無論是圖書館建筑設計,書籍收集與擺放,或者業已成為專門學科的圖書分類法,還有比如一個多世紀前波士頓的圖書館為了快速尋找書籍而鋪設的圖書軌道及檢索傳送系統——機器人前身(《作為公共設施的圖書館》),或者現在的計算機網絡軟硬件設施。可以說,在圖書館漫長的兩千多年歷史中,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的第一點,就是讓讀者可以更快速高效地找到自己想學習的知識。第二點則是讓讀者可以好好學習,無論是設計合理的規則,讓讀者可以把書帶回家;或是在圖書館設置的座位和咖啡,或是其他延伸的服務,都是在努力并嘗試做好這一點。
阿富汗人開始轉向加密貨幣以保護自己財產:9月2日消息,“今日印度”的一份報告稱,阿富汗當地人越來越多轉向加密貨幣以保護自己財產,他們說加密貨幣的不可沒收性和無國界的性質是當地人尋求財富的最佳選擇。雖然加密投資對于大多數阿富汗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隨著塔利班在當地的實力增強,許多人預見到不久的將來將會發生經濟危機,刺激了該國使用加密貨幣。(Bitcoinist)[2021/9/2 22:54:32]
因此,在圖書館和讀者的關系背后,我們發現了 Web3圖書館應該具有的使命:**做知識的策展,讓所有人更高效地學習。**其中,「知識的策展」是在 Web3 的時代背景和技術特性之下,做好讓讀者「找到知識」的事,而「讓所有人更高效地學習」,是圖書館從古到今一直在干的事,是圖書館的要義。
收集信息的奧妙不在于信息的聚合(收集和閱讀書籍 / 鏈接),而在于對信息源的策展和對共同主題的整合。
——Rafa(MirrorDAO 發起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思考工具與人的相互塑造關系。哪怕簡單到一把斧頭,當人類創造出了斧頭,斧頭也開始了參與塑造人類的進程。很難說真的是人類創造了斧頭,宇宙規律面前「人斧平等」,所謂創造可能只是他們在某個時空坐標里的相遇。在佛祖看來,這可能就是「緣分」,是一種反反復復的糾纏前行,也可能是「放下」,放下探究的執念,感受存在本身。
而當下「人類」和「知識」(知識也是工具)之間的關系,也正狀態微妙,我們甚至能模糊感覺到,這兩者在未來某個程度上的統一。人們一邊抱怨知識/信息的爆炸(其實信息一直都在,并無增減,只是現在可以被你更多地觸及,你便無知且自大地以為信息增多了),算法將過載的信息推到你面前,讓你這一具肉身難以承受,甚至想吐。另一方面,人們依然積極地「制作」(或許只是系統通過「人類」這個終端在抽取、編織)著更多信息。在這個螺旋狀的、看似無法停滯的「信息自卷」大周期里,我們人類該如何自處,如何找到后人文主義時代中個體在這個世界上的落腳點?
而 Web3圖書館這個我們嘗試去建造的「小工具」,它應該以什么形態存在,使它能夠順勢而行,在急速的旋轉中,獲得一個合理的生命周期,而不是逆流愣闖,被大周期力量瞬間擊碎,不見蹤影?
我們嘗試給出這兩個問題的公約數:以人文主義的方式,為信息建立人與算法之間的鏈接,并提供人可以、但算法尚不可以提供的價值。這樣做能讓人的個體保持在一個自洽的狀態里,并產生當下的價值,且鏈接未來。預期一個合理的產品(工具)生命周期,放下生死執念,感受當下存在。具體的操作方式就是:知識的策展。
「知識的策展」和其他信息聚合工具相比,有一個關鍵區別:它發揮了「已經掌握了知識的人」對知識分享的策展作用。這看起來很笨,但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人類需要繼續輸出給算法的內容。
「知識的策展」將幫助想要學習的人更條理、更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當策展的內容不斷積累,信息聚合算法將會介入,通過標題、摘要、標簽、所在列表、所在主題等鏈接點,甚至加入段落語義識別,將知識點、知識列表和與此有關的策展人、文章作者、NFT 收藏者、讀者做更深度的鏈接,構建出一個不斷擴展、無窮無盡的知識圖譜和關系網絡。
人類是視覺動物,尤其是針對學習,有超過 70% 以上的信息通過視覺獲得。
——TakanoGawa Research Center
物理圖書館的建筑有其傳統和體系。到了互聯網圖書館時代,無論是 Wikipedia 還是 Internet Archive,或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專題圖書館,都成為了一個「類門戶」的方式。
誠然,物理圖書館的建筑,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合理的、容納知識和人的「共享知識空間」,在互聯網圖書館時代,并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我們不會否認,建筑物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視覺對象,哪怕不談功能性,其視覺部分對圖書館的目的依然重要。
而在 Web3 時代,我們可以在元宇宙的 Wonderland 里重新建造視覺化的「建筑」。因為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某些不同基本特性(比如重力、距離),「建筑」的形態也將產生較大變化。這些 Wonderland 建筑,不是「懷舊」,也不是追憶一個「黃金時代」,而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人類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就是視覺。我們認為在元宇宙中建造「知識的視覺化」的圖書館,利用元宇宙特性,提高信息傳輸和展現效率,相比只是瀏覽器上的一個頁面,將更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平行元宇宙」中的 Web3圖書館
在元宇宙中,有一萬種視覺風格的 Wonderland,也將會有一萬種視覺風格的 Web3圖書館。視覺是打開知覺大門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它可以承載無邊的想象力,讓我們可以在元宇宙中把理想變為現實:
舉個 ? 致敬博爾赫斯的 ∞ 圖書館
博爾赫斯曾親自設計了他想象中的這個天堂圖書館,他嘗試用六邊形來構建一個無窮無盡鏈接在一起的圖書館,象征知識的無窮鏈接、想象力的無窮可能性。這個 ∞ 圖書館的概念,在現實里本無法存在,但在元宇宙中,沒有重力和距離的束縛,我們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再舉個 ? 致敬《夏日大作戰》的漂浮圖書館
《夏日大作戰》(Summer Wars)是細田守于 2009 年導演的動畫電影,是無數人心目中「元宇宙」的先驅,這部動畫作品同樣在數據可視化方面非常出色。當時社交媒體剛興起不久,它已經用上網絡結構拓撲圖了。
也許未來,我們也可以在元宇宙中復現這個漂浮的建筑。
參與共建
一起研究治理和激勵
通過輸出正向價值,產生正外部性;通過社會體系的認可獲得回報,建立正現金流;通過 DAO 治理和激勵,取得貢獻者付出與回報的平衡。Web3 及其背后的基礎設施,提供了建設這樣一個圖書館的可能性。
—— Web3 圖書館
Web3 圖書館的組織運營,從最開始就以 DAO 的方式運作。
物理世界的公共圖書館,因為實際條件受限,只能在服務讀者這一端做到開放性,但建設端只能中心化運作(并沒有不好,適合的就好)。這是因為圖書館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心化的政府撥款或者慈善家捐贈,具體事務(圖書館建筑的設計和建造,資源的采購維護,以及所有的行政性事務)也必須依靠圖書館內部組織才能有效推進。但在 Web3 時代,基于 DAO 的組織形態,可以將建設者這一端也完全公開給全社會的人參與。而促成這種參與成為可能的,就是一個健康的激勵體系。
所有的激勵體系設計者都有一個完美的目標,實現 POW 的一個理想模型。這個理想模型真實存在,但對于每個不同組織,這個理想模型并不相同,哪怕對同一個組織,隨著組織發展狀態和周期不同,這個理想模型也在不停變化。而組織能做的,就是努力嘗試趨近這個模型。
我們需要合適的小伙伴,一起來探索實現這個模型。
做知識的策展
知識的策展是起步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策展人將文章、論文、書籍、音頻及視頻等知識點,通過自己的敘事邏輯,建立一個主題列表(連成線),為入選的文章、論文等編寫摘要,設置標簽,清晰明確地呈現知識列表的主題,并為主題撰寫介紹,就完成了一次「知識的策展」的內容編輯。
視覺設計師同期參與,為一期策展設計一個主題圖,作為該次策展的 NFT。
完成以上兩步,便完成了一次策展需要準備的主要內容。
每一次知識的策展都是圖書館基礎內容的積累,為下一階段算法介入做好準備。
參與視覺建設
視覺建設是每一次策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歡迎天馬行空的設計師加入策展,將知識的鏈接通過各種可視化方案呈現出來,在元宇宙中大膽探索、大膽創造。同樣地,Web3 圖書館的共建(如 NFT 設計),也需要各位視覺小伙伴的支持。
生命的夢想旅程
歷史上的圖書館,無論是物理圖書館,還是互聯網圖書館,從來沒有實現過經濟自足。我們將探索,在 Web3 價值傳輸的基礎上,圍繞著「知識的輸出」的核心生產力,是否可以達到整個圖書館系統的經濟自足。例如,使用 Mirror 的 NFT 眾籌,探索針對每次策展的收益可能,讓策展人、NFT 設計師、乃至策展中各作者都獲得收益的可能性。
通過內部激勵體系和外部獨立捐贈(雖然還是捐贈,但和傳統的政府撥款性質不同),期待可以得到好的結果。
Web3 圖書館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公共物品項目,我們通過創建這個公共物品項目,探索一條途徑,也為未來其他公共物品項目的創建提供經驗。
Tags:
在本文中,我將使用 Web3 來泛指支持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去中心化所有權的社區和項目,以及使用 Web2 來泛指互聯網「常態」部分特有的社區和項目,比如 Tumblr、Reddit 或維基百科。FOSS 指的是免費的開源軟件 (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
OTC操作對接了專業服務商,由于GTC市場流動性很好,300萬的拋壓對市場的影響倒也還好,評估是總滑點不超過10bps。 方案要等待社區投票,比較確定的部分只有從二級市場來的300萬美元,其余1200萬還需要積極尋求戰略貢獻者。 Gitcoin的財庫多元化的討論和方案設計始于半年前,但進展緩慢,一直拖到了熊市,現在再也拖不起了,馬上要進入執行階段。
頭條 ▌數據:越南NFT用戶量突破200萬,全球排名第五 金色財經報道,據retailnews消息,根據德國數據門戶網站Statista 發布的《數字經濟指南針2022》(Digital Economy Compass 2022)顯示,越南2021年NFT用戶達到219萬,落后于泰國、巴西、美國和中國,排名第五。
過去 · 現在 · 一個未來:Web3圖書館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然而其無窮無盡相連的構造設計,在物理世界的重重限制中,更像一個思維游戲,并不能真正實現。 時至今日,在區塊鏈上,在元宇宙中,一個群賢咸集、知識通達、時空無限、虛實相生的 ∞圖書館,才終于有了實現的可能。 墨西哥城巴斯康塞洛斯圖書館。
北京時間6月22日1時,以太坊擴展方案Arbitrum正式啟動The Arbitrum Odyssey活動。 為期 8 周的活動中,用戶將通過執行鏈上任務來了解目前 Arbitrum 上的一些頂級 dapp。
那些認為加密貨幣崩盤尚未到頭的空頭們又得到了一個押注比特幣下跌的新工具。金融機構ProShares于周二推出了做空比特幣策略ETF(代碼BITI),這是美國第一只與比特幣掛鉤的反向ETF。 那些認為加密貨幣崩盤尚未到頭的空頭們得到了一個可押注比特幣下跌的新工具。
自2021年以來,互聯網巨頭們在經歷了十年野蠻發展后進入了停滯階段。在過去的十年間,人們已經習慣了巨頭們憑借其資金和技術優勢向新行業擴張,但現在聽到關于它們的更多消息往往是裁員和削減非盈利業務部門。與此同時,Web3越來越受歡迎,并已成為加密運動的新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