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沒有寫過任何關于NFT的文章。不寫,不表示不關注、更不代表不了解。尤其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問起,有圈內人,更不乏扎根TMT多年的傳統VC。
還是寫一篇吧,聊聊5個合規大方向的話題。
NFT和Token有區別嗎?
準確的說,這個問題應該表述為,NFT和一般所說的Token(即FT)在政策層面或法律屬性上一樣嗎?
答案是一樣,也不一樣,看業務場景。
先說不一樣。熟悉NFT的朋友知道,早先正式場合中,官方都在刻意淡化、甚至禁用“NFT”這一表述,轉而使用“數字藏品”的表述。這一做法,實則是在給NFT和Token劃出一條明晰的分界線——簡言之,兩者不一樣。與此同時,充分肯定NFT作為全新的技術創新應用在數字文創領域的積極價值。這一現象,在過往任何Token上都不曾發生過。
既然楚河漢界都劃好了,為什么又說一樣呢?如若NFT脫離數字藏品等應用場景,沒有了真實的價值支撐、或者價格嚴重背離基本認知,極有可能會被認定為廣義上的Token,并按照現行政策、法律嚴加監管和規制。
監管層對NFT的態度如何?
目前可以總結為:有限鼓勵,謹慎觀望。
Avalanche鏈上DeFi鎖倉量突破85億美元 創歷史新高:10月26日消息,據 Defi Llama 數據顯示,當前 Avalanche(雪崩協議)鏈上 DeFi 鎖倉量達 85.8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4 小時增幅達 24.41%。目前,鎖倉量排名前 5 位的公鏈分別為以太坊(1647.6 億美元)、BSC(207 億美元)、Solana(136.1 億美元)、Terra(100.1 億美元)、Avalanche(85.8 億美元)。[2021/10/26 20:57:15]
接著上一問的背景繼續說,官方一直用“數字藏品”這一表述的同時,境內外NFT業態可謂如火如荼,這一現象使得官方也不得不正視“NFT”,回避已然無用。于是,在2022年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中,公眾首次看到了官方層面關于NFT的較完整表述。
《倡議》的發布者是三家行業協會,從法律層面而言,沒有強制力和約束力,連政策都談不上。但不可忽略協會背后的監管部門。我國對于創新行業的監管邏輯,監管部門通常都會“放權”,初期不多加干預,有不良趨勢顯現,先由行業協會或者自律組織自主管理,引導行業合規有序發展。如果事態不可控或持續惡化,再強權介入。《倡議》的意義也是在此。
新加坡WBF交易所業已上線Chia代幣XCH/USDT交易對:據官方消息,4月27 日17:00, 新加坡WBF交易所正式上線熱門項目Chia代幣, 并于開放區和掘金區上線XCH/USDT交易對. XCH幣種的充值與提現將于Chia主網上線技術對接完成后第一時間開啟。(提示:XCH期貨產品或與現貨價格存在價格偏差,請用戶留意價格波動風險,謹慎參與!)
Chia Network由傳奇程序員Bram Cohen創立,可以借助廉價且冗余的未使用硬盤存儲空間來驗證其區塊鏈。CHIA依賴于文件存儲空間來驗證,再將它與時間證明相結合,即可消除大量攻擊的顧慮。Chia致力于開發一個能夠優化區塊鏈和智能交易的平臺,以改善全球金融和支付系統,將會成為第一個企業級數字貨幣。[2021/4/28 21:07:27]
基于上述邏輯,《倡議》雖然有較大篇幅在講述行業底線、風險事項,希望針對一些可見的“作惡傾向”,起到警示作用。但也在開篇直接肯定了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試圖給予業內人士一顆強力的定心丸。簡言之,行業有前途,業內人別作惡,一起加油好好干。
至于后續監管如何,胡蘿卜還是大棒,全看行業自身發展了。
NFT行業紅線在哪里?
行業合規底線只有4個字——去金融化。若再細化,可以擴張到8個字——去金融化、去證券化。
必須明確一點,監管層從來不曾想要防范或者限制、打擊“NFT”本身,否則也不會換用“數字藏品”這一表述了。監管層不能容忍的是NFT的金融化、證券化。畢竟那些因FT、ICO帶來的惡劣影響仍未消除且在延續。
什么樣的方式會被認定為“金融化”、“證券化”?《倡議》第二部分著重講了行業底線,列了6條。主要有禁止和金融資產掛鉤、保持稀缺性和不可分割性、遏制違規交易、禁止投融資等(提醒一句,這里需要注意下主體問題)。可以說是將目前能想到的所有方式都寫進去了,不想留下一絲可鉆的縫隙。
事實上,即使是這樣看似“一網打盡”的表述仍然存在模糊地帶,集中在“金融化”的認定上。金融離不開交易,但有交易、有價格浮動,是否一律涉及金融行為?需要審慎研究。
再提一點“證券化”的內容。香港等地區已經明確列明了NFT的證券化風險,不少業內人士也在提示相關風險,但火小律個人認為當前國內這部分風險更多存在于紙面上。正如虛擬貨幣政策中提了很多次的“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實務中有人聽說過么……
所以,短期內重點還在“去金融化”。
NFT交易平臺高危法律風險是什么?
當前,對平臺而言,主要的法律風險集中在2部分。
第一部分,知識產權保護。NFT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仍是數字藏品,背后的IP權屬問題以及相關衍生權利,必須重視。日前,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國內首例關于NFT數字藏品的著作權侵權糾紛便是很好的例證。該份判決也為交易平臺指明了路徑,也可以說是避坑指南——建立知識產權審查機制、侵權預防機制。否則體量大的平臺極容易陷入侵權糾紛。
第二部分,金融風險防范。這部分風險引發的法律責任最終指向刑事責任,前期則多是行政責任。主要風險來源于2個環節,一是鑄造發行環節,一是二次交易環節。鑄造發行環節,老生常談問題了,本文篇幅有限,不再細說。主要聊二次交易環節。做過調查研究的讀者會發現,目前頭部平臺基本只開放一級市場,不開放或有限開放二級市場,為的就是規避相關風險,盡可能合規運營。而剩余平臺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等原因,對二級市場持相對開放的態度。
二級市場開放大致可分為2種,一是完全不限制二次交易,二是限制二次交易、僅開放贈與功能。先說后一種,贈與有設條件和不設條件2種,無論何種,均無法完全規避線上贈與、線下交易的風險。再說前一種,完全不限制,這一模式相對風險最高,一旦體量過大,被叫去談話也是必然。
NFT行業合規前景如何?
和傳統nf業務相比,合規前景還是一片光明的。具體如何,還是那句,看行業自身發展。
這也是為什么火小律過去完全不寫NFT相關文章的一大原因,因為和NF不一樣的是,NFT行業的底層邏輯是合規的,原則上不會被監管所強力驅逐。而一些知產問題、數據合規問題、隱私保護問題,和傳統業務大同小異的。不涉及具體項目,大方向上不需要說太多。
還有一點,NFT和其他賽道的結合,是有利于“建立”該賽道合規性的。這么說,太抽象、舉個例子,我們知道,早年一些圈內項目是帶有“原罪”的,比如鏈游,不少鏈游做著做著就開始向賭博靠攏、還不自知。而NFT的加入,會增加一個天然的業務支點,使得整個項目的投機性大幅降低。
總之,康莊大道或獨木橋都是業內人士自己走出來的。P2P是怎么從政策鼓勵、欣欣向榮,到全面退出歷史舞臺的,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NFT能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路徑。這也會為后續FT的監管提供更多的思路。
Tags:
原文標題:市場危機分析|其一:DeFi 偽創新導致市場失靈 作者按:整整兩年前,2020 年 6 月15 日,Compound 推出了后來被稱為“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的激勵措施,引爆了“DeFi 之夏”以及隨后整個 crypto 市場一年半的牛市。跟以前一樣,這次牛市也是以劇烈的下跌結束。
將DAO的運作方式比作成細胞,以大眾所知的角度來闡述這一新興組織的內在架構和運作方式,比喻形象也不俗套。作者將進出DAO和穿梭于DAO中的動作比作細胞的流動性和滲透性,DAO的邊界就是細胞膜,能有效隔絕無關事物,只有擁有對應的代幣或同意相關規定才能進入其中。
在 2022 年度以太坊開發者峰會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表示,以太坊預計在 8 月份通過 The Merge(合并)升級將信標鏈與主網合并,使以太坊被切換到權益證明(PoS)共識算法。如果開發人員遇到一些困難,發布可能會推遲到 10 月。
一直以來,沒有寫過任何關于NFT的文章。不寫,不表示不關注、更不代表不了解。尤其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問起,有圈內人,更不乏扎根TMT多年的傳統VC。 還是寫一篇吧,聊聊5個合規大方向的話題。
近日,福建省發布了《福建省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小組關于防范NFT違規風險的提示函》(以下簡稱《提示函》),作出“不得未經批準從事NFT交易、不得違規變相參與NFT活動”等四條提示,引發了業界關注和熱議。《提示函》所指的NFT和國內發行的數字藏品是什么關系,對于數字藏品發展會有什么影響,亦引起廣泛討論。
你在網上創造的一切,全都歸你。 你有沒有過忙碌了一整天后的自顧不暇? 你有沒有過居家隔離時看似輕松卻突然生出的焦慮中年危機感? 從《瞬息全宇宙》到《奇異博士》,當好萊塢都在玩轉多元宇宙這個概念時,我們知道,它離我們的生活不遠了。生活不是電影,電影的藝術卻來源于生活。
5月30日是Chainlink在以太坊主網上線三周年的日子。自從主網上線以來,Chainlink在全球開發者、研究者、貢獻者、數據提供商、節點運營商以及社區成員的幫助下,已經發展成了Web3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預言機基礎設施。 Chainlink在2019年5月30日發布,當時我們只有三個預言機節點,傳輸一個ETH/USD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