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社交巨頭 Twitter Spaces 首席數據科學家 Julien Gaillard 在 Twitter 上宣布,他將離開社交媒體巨頭,擔任DeFi借貸巨頭 Aave 的數據科學負責人。
Source: Twitter
此前,Aave 的創始人 Stani Kulechov 對外表示,正在考慮打造以太坊上的 Twitter,建立Web3 的去中心化社交平臺。Julien Gaillard說,Web3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去中心化、創新、公平性和實驗性,在于其開源和透明。
同時,Facebook(現名為Meta)加密貨幣項目負責人David Marcus也于2022年1月1日開始了自己的Web3創業項目。
另一位Meta員工Evan Cheng也是在去年九月就離職,創辦專注做區塊鏈基礎建設的MystyLab。他在采訪中透露,他團隊的員工有八成來自Web2的互聯網行業。
Web3是一種萬維網新迭代的想法,基于區塊鏈技術而發展其核心在于去中心化、放權于民。
web1是靜態的只讀網絡,Web2是人人可以貢獻的社交網絡,而Web3是分布式的的去中心化網絡。
雖然目前來看Web3的具體概念還有些模糊,但大體來看,就是將Web2屬于互聯網公司的管理權、監督權通過討論—提案—投票—實行的形式更廣泛地分配。決定權將分配到每一個互聯網參與者手中,由參與者來決定互聯網平臺或者項目的走向。
區塊鏈這種分布式的技術是Web3的核心。
根據Footprint Analytics的數據,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已經在過去一年內達成了翻倍增長,目前超過2萬億美元。區塊鏈世界正在飛速發展。
24小時合約市場爆倉超4744萬美元 BTC合約爆倉2506萬美元:據合約帝行情統計報告顯示:過去24小時合約市場全網總計爆倉4744萬美元,爆倉人數6489人。其中,Huobi爆倉1378萬美元,OKEx爆倉919萬美元,BitMEX爆倉850萬美元,Binance爆倉831萬美元,Bybit爆倉764萬美元。爆倉金額前三的幣種是BTC2506萬美元,ETH1281萬美元,BSV183萬美元。[2020/9/11]
Footprint Analytics - Crypto Market Cap
區塊鏈起源于比特幣,2008年誕生于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 對等網絡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中的一種不依賴信用中介的電子支付系統。由于對中心化監管體系和金融系統的不信任,比特幣選擇把信任放在一種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公共賬本,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區塊鏈上,這樣就可以不受中心化機構的審核。
作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層的先驅,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互聯網邁向Web3的重要一步。至今,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層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依然占據主要地位。Footprint Analytics統計了近一年的去中心化金融項目總鎖倉量(TVL),從中看出,自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去中心化金融迎來了極大發展。
Footprint Analytics - DeFi TVL
而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類似于去中心化金融的區塊鏈應用項目也成績斐然,去中心化自治(DAO)廣泛應用于區塊鏈項目中,NFT、元宇宙等賽道迎來爆發式增長,數據云儲存越來越成熟人們漸漸想把這種對中心化權利的約束推動到互聯網的方方面面,推動互聯網向Web3的方向發展。
在目前的Web2時代,網絡世界被少數幾個互聯網大型公司所控制,Twitter、Youtube、Facebook通過大數據算法決定了絕大部分內容的推薦機制,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表言論的規則。因此,人們對Web2的隱私問題和言論問題逐漸不滿,意欲逃離被少數科技公司所控制的言論環境。
科技公司收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主要用于完善其內容推薦機制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但與此同時,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擔憂。2018年,英國咨詢公司劍橋分析公司被爆在未經Facebook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獲取數百萬用戶的個人數據,用于為之前的美國大選提供幫助。這引起了用戶對中心化科技公司的極大不信任。
2021年11月,華盛頓郵報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2%的民眾不太相信或者根本不信任Facebook。
目前,對于類似的數據與隱私濫用主要用政府立法來解決,但當大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降低,或許分散權利才是更好的做法。
在Web3領域,人們通過分布式數據儲存來保存數據,避免個人數據被中心化機構利用。目前,已經有一些項目進行了一定的嘗試,比如去中心化儲存Arweave,專為數據隱私而構建的Secret Network等等。
言論自由
2021年1月,推特封禁了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賬號,原因是煽動暴力,這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對言論自由的討論。
這些討論的核心是,一家社交媒體公司是否有自行審查言論的權利。但如果Web3時代真的來臨,如果權利可以分散到每一個互聯往用戶身上,世界是否會擁有更自由的網絡環境?
資本是否愿意放棄中心化的權力
在通向Web3的道路上,難題之一就是:人們真的可以與科技巨頭,或者說資本抗衡,得到權利嗎?
顯然,相當一部分人是不相信的。2021年12月21日,Twitter 創始人兼 Block 首席執行官Jack在推特上表明,他認為人們并不能擁有Web3,資本才可以擁有。
Web3需要科技和資本,科技巨頭和風投公司是否覺得去中心化有意義,對互聯網的演變至關重要。Web3的最終形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與資本的態度。只有得到了科技和資本的支持,Web3這一互聯網新形態才有可能更快地形成。
Web3的準入門檻遠高于Web2
除了對資本和科技巨頭的質疑之外,區塊鏈領域的高門檻也是人們擔心的事情之一。截止1月18日零點,DeFi總用戶數為436萬,這與傳統金融領域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來源于區塊鏈領域的門檻很高。與早已發展成熟的傳統金融相比,DeFi更難入門。
區塊鏈應用層的其他領域也是一樣。在人們適應了中心化的科技公司之后,接受全新的平臺和系統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Web2時代的到來使得在網絡中進行貢獻的門檻降低,讓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貢獻內容。不同于Web2網絡人人都可以加入的低門檻,目前看來,在準入門檻方面,Web3還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
區塊鏈和比特幣領域都有著積極的布道者來傳播知識和理念。Web3還有多久到來,還需要看Web3布道者們的行動和技術的發展。
去向Web3的路程還十分遙遠,需要我們每個相信開源、透明、平等精神的人來推動。雖然目前的Web3還只是初級階段,但一眾Web3支持者都在努力布道,構建基礎設施。相信互聯網用戶擁有更多權利的時代會很快到來。
Jan.2022, Lesley@footprint.network
Data Source: Footprint Analytics
Tags:
核心觀點 鏈游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是更高質量的3A大作;另一方面是充分發揮Game/Defi/NFT的可組合性,構建可持續的經濟系統和游戲生態。
目前,加密貨幣代表著技術創新的前沿,這已不是什么秘密。隨著人力和金融資本進入該行業,如果認為一個人就能跟上整個行業的發展,那就太樂觀了。 12個月前,這個游戲還相對簡單。在市場上的大多數人關注之前,在以太坊上找到未被充分關注的DeFi代幣,并在資本最終旋轉時獲利。那時,回報率很高,機會是可以有效識別的。
Yat Siu 已經筋疲力盡了。這位49歲的奧地利出生的香港高管最近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幾個小時,但當被問及他的區塊鏈游戲業務Animoca Brands時,他忍不住跳了起來。他身穿連帽黑色夾克,戴著半框眼鏡,瘋狂地打手勢,闡述他看到的游戲權力下放和數字知識產權的光輝命運。 “也許我們甚至可以重塑人們對經典資本主義形式的看法,”他說。
前社交巨頭 Twitter Spaces 首席數據科學家 Julien Gaillard 在 Twitter 上宣布,他將離開社交媒體巨頭,擔任DeFi借貸巨頭 Aave 的數據科學負責人。
2021 年 11 月,去中心化域名項目 ENS(EthereumName Service)發行其項目 Token 并向社區空投,空投覆蓋近 13.8 萬地址,早期貢獻者最多可收獲近 4.6 個 ENS Toke,當時價值約 552 萬美金,成為 2021 年項目空投的神話。
本文由公號"老雅痞"(laoyapicom)授權轉載 “比特幣的統治和meme coins的崛起:為什么2021年是加密貨幣最瘋狂的一年?” 比特幣接近70,000美元(61,800歐元),"memecoins "價值數十億美元,在華爾街上市的coinbase 和中國的全面打擊挖礦活動。
去年6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提及加強央行數碼貨幣的研究,為香港未來數字港幣發展做好鋪墊與準備。香港數字貨幣的路線圖也趨于明朗:一是繼續并拓展與其他央行的合作,研究所謂批發層面的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應用;二是研判香港發行零售層面央行數字貨幣,即所謂“數字港幣”或e-H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