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從年初的羅布樂思上市,到8月字節收購VR公司Pico,再到臉書更名,大廠的“頻繁出擊”將虛擬經濟之火不斷燃到新高度。
作為虛擬經濟核心要素之一,虛擬人更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影視、公關、短視頻、地產等各類公司紛紛推出虛擬人,一時間涌現出一種“滿城盡是虛擬人”的盛況。
然而,虛擬人卻不是近一兩年的產物。
1982年,動畫作品《超時空要塞》的女主角林明美,憑借動人歌聲與純真人設走紅,成為全球首個虛擬偶像,拉開了虛擬人登上歷史舞臺的序幕。
之后,2007年初音未來在Vocaloid語音合成技術之下誕生,2012年說唱巨星Tupac音樂節“復活”,2013年周杰倫與“鄧麗君”演唱會現場同臺對唱……,都讓大家見證了虛擬人的風采。
不過,昔日的熱鬧均僅限于技術的觀賞性,并未真正火起來。直到元宇宙爆火的當下,虛擬人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
虛擬人的三大流派
如今,不論是央視導播小C、清華虛擬大學生華智冰,還是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虛擬人都在不斷涌現。
圍繞著虛擬人已經形成了很多流派。比如,走功能實用路線的功能派,像小C、華智冰,再比如分身派,像迪麗熱巴的虛擬形象迪麗冷巴、黃子韜的虛擬形象韜斯曼等。
而虛擬人中最火爆的當屬以下三大派:
第一,走時尚達人路線的虛擬人——時尚派
這個流派是最受大眾、社會關注的虛擬人流派。當下,由于其高仿真又時尚的特質,比較容易形成社會影響力,因此也最受品牌方的青睞。像與天梭表、奈雪的茶等進行合作的翎,還有出現在屈臣氏飲料上的IMMA,都是這流派的典型代表。
此外還有,AYAYI、集原美、阿喜等,如下圖:
AYAYI是阿里頭號數字人員工,發行了中秋元宇宙的NFT后,又“現身”在支付寶虎年集福活動之中。集原美與蒙牛酸酸乳、喜茶等品牌進行了形象合作。阿喜則與德國名表NOMOS、鐘薜高等進行了合作。
Strik在薩爾瓦多推出比特幣閃電網絡支付應用程序:金色財經報道,比特幣閃電網絡錢包Zap旗下初創公司Strike在薩爾瓦多推出了比特幣閃電網絡驅動的支付應用程序。其團隊正計劃很快在歐洲全面推出該應用,并將允許用戶將其薪資轉換為比特幣。[2021/4/1 19:34:49]
第二,走唱歌跳舞路線的虛擬人——歌舞派
說到歌舞派,必須要提的是洛天依。洛天依在歌舞上做了大量的發展優化,目前仍高居國內的翹楚。
此外,還有QQ炫舞的虛擬代言人星瞳。星瞳可以說是與洛天依并列國內最成熟的虛擬偶像IP,也積累了相當多的人氣。
(左洛天依,右星曈)
這股從日本初音未來、絆愛等興起的歌舞派虛擬偶像浪潮,正在國內快速發展和演變,未來大概率還會出現更多動人的歌舞派。
第三,走形象+故事+產業路線的虛擬人——短劇派
2021年,上線抖音3天便漲粉230萬,出道即巔峰的柳夜熙就是這一類虛擬人的代表。它更像是從劇中走出來的角色,無論是場景設定,還是造型、妝容,都更有設計感。
在柳夜熙一條兩分鐘的視頻里,我們看到了抖音內容的天花板。這里擁有電影級的畫面質感、劇情、后期特效,并將美妝元素和元宇宙概念引入其中,完美展現了現實與科幻的碰撞。看完她的視頻,有些美妝達人甚至直呼再也不想做美妝了。
不可否認的是,柳夜熙是近年來網絡上能夠看到的質量非常高的虛擬人物之一。
虛擬人職業需求旺盛
如何打造高質量的虛擬人呢?
虛擬人的制作涉及渲染建模、動捕面捕、AI技術、XR設備廠商等技術方,它們的技術實現程度直接關系到虛擬人的質量。如果太假,就缺乏了人類的靈魂,都是一種間接的塌房。
虛擬人光鮮亮麗地站在臺前,臺后的支柱卻是關鍵所在。
然而,技術上競爭壁壘的鞏固離不開前期大量成本的投入。據了解,一個3D虛擬偶像的資金投入,可達數十萬乃至百萬元。普通小企業一般都沒有這樣的雄厚資金,相較而言,頭部互聯網企業比中小型技術廠商更具資金與資源優勢,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近兩年虛擬人產業得到一定程度發展,但當下的狀況是即便廠商肯投入資金,卻也無奈于人才匱乏。前不久,央視財經就曾報道,隨著虛擬人概念的火熱,目前相關領域的軟硬件工程師已成為熱門職缺。
《區塊鏈日報》記者查看招聘平臺的相關數據發現,虛擬人軟硬件工程師一般工資是50-80K/月(14薪),有些則高達60-90K/月(14薪)。與虛擬人相關的職位工資大致在12-110K/月之間,其中無經驗要求的虛擬人運營最低為12-20K/月(13薪),而虛擬人技術專家則最高能達到80-110K/月(16薪)。
據公開資料顯示,與虛擬人相關的技術美術人才也出現了巨大的缺口。比如,動畫師、三維角色綁定師、特效設計師等,這類崗位要求既要懂技術,也要懂美術,同時能與程序員溝通協作解決美術方面的技術難題,薪資從月薪2萬至年薪百萬不等。
真是應了那句話,只要你有才,錢不是問題!
除了上文提到這些相對“前期”的職業外,圍繞著虛擬人不得不提一個“錦上添花”的職業角色——捏臉師。
在一些熱門游戲中,都有給角色捏臉的功能。在捏臉系統里,角色面部和身體的細節都是可以調整的;于是,捏臉師應運而生。這些捏臉師集技術與美術功底于一體,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往,捏臉師更多是存在于大型網游中,隨著元宇宙的崛起,捏臉師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漸漸成為虛擬世界中最剛需的職業。因為現實世界中自己的容顏改變起來比較困難,在“顏值即正義”的虛擬世界中為自己定制完美形象是每一個玩家,尤其是當下消費主力軍——Z世代的向往。
目前圍繞著熱門游戲,原創捏臉價位從10-100元不等。如果是定制化捏臉,售賣價格在800-2000元左右,具體看難度要求。相關報道顯示,一些收入較高的兼職捏臉師月收入接近4.5萬。
近期,捏臉師成功入選2021年十大冷門職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PS: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熱愛,也許捏臉師是一個比較好的職業方向。)
大廠虛擬人動作頻繁
虛擬人風口剛至,搶跑者早已先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虛擬人”、“數字人”的相關企業28.8萬余家。2016-2020年,5年新增注冊企業增速復合增長率近60%,行業進入爆發期。
這其中就包含嗅覺敏銳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們,他們一方面打造自己的虛擬人相關平臺,加大虛擬人制作技術團隊人才引入,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加大資本布局。
不久前,百度公司發布了數字人平臺——百度智能云曦靈,希望在最近兩年內,通過百度智能云曦靈平臺的開放,讓每個人實現數字人自由。
而字節跳動則推出了沉浸式虛擬社交平臺Pixsoul,還全資入股了擁有虛擬偶像團體A-SOUL著作權的公司,并收購了VR創業公司Pico,布局AI虛擬交互的上下游。2022年1月,字節跳動又參與了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的天使輪融資,獨家投資了數千萬元。
對于虛擬人的布局,網易的力度不但很大,而且布局相當廣。網易公司旗下的網易資本從2019年到2021年有多起虛擬人相關投資。
僅2021年,網易參與的虛擬人公司相關融資事件就有5起,包括虛擬形象技術公司Genies、元宇宙社交平臺Imvu、打造虛擬交互式演唱會的直播公司Maestro、“微軟小冰”母公司—北京紅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虛擬人生態公司次世文化。
網易的投資可以說貫穿了整個虛擬人產業鏈,既涉及前端研發場景,又延伸到了虛擬人終端商業場景。不由得感嘆,網易這棋下得挺大的。
此外,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在技術和產業鏈生態各方面競速。
結語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
這一年,與互聯網相伴成長的Z世代消費主力軍作用突顯,他們的新需求提供了新市場,也催生了新職業。元宇宙里的生活豐富多彩。
這一年,大廠、小廠同臺競技,意圖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攻池略地”。
這一年,隨著元宇宙的爆火,也催生了虛擬人這個子行業,讓各個虛擬形象活躍于臺前。
無論如何,我們儼然看到了一群人登上舞臺,一起狂歡。這里有現實人,也有虛擬人,有一技在手的打工人,也有求賢若渴的大廠們。大家一起展示了虛擬與現實交織的無窮魅力,成就了一場“烏托邦”式的勝利。
展望未來,作為元宇宙基建的虛擬人賽道,成長空間給外界留下了很多想象。一場圍繞虛擬人運功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精彩繼續!
Tags:
1.金色觀察|盤點與2022北京冬奧會相關的NFT/游戲 冬季奧運會呈現的冰雪上的競技歷來令全球體育迷心馳神往。2022年2月,一場舉世矚目的冬季體育盛會在北京拉開帷幕。2月4日至20日,冬奧會的各項賽事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舉辦。賽場上如火如荼,爭分奪秒,賽場下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各種NFT、游戲等來為本次冬奧會助威加力。
得益于FaceBook改名Meta的助推和各國政府、公司不遺余力地布局,如今元宇宙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其實際應用已經拓展至游戲、電影、音樂、演唱會、博物館甚至金融產品和房地產領域,一場肉眼可見的互聯網革命正在這個時代迅速發生。 能否站上元宇宙的風口取決于辣的眼光和精明勇敢的營商頭腦,但能否在風口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卻有賴于企業長期以來的合規建設。
隨著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冬奧版權保護工作也正式提上日程。1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版權局聯合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版權保護集中行動”暨“版權守護計劃”。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獨家全媒體持權轉播機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決心通過上述兩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涉冬奧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有效維護奧運版權及相關權利。
2021年,元宇宙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從年初的羅布樂思上市,到8月字節收購VR公司Pico,再到臉書更名,大廠的“頻繁出擊”將虛擬經濟之火不斷燃到新高度。 作為虛擬經濟核心要素之一,虛擬人更是火得不要不要的。影視、公關、短視頻、地產等各類公司紛紛推出虛擬人,一時間涌現出一種“滿城盡是虛擬人”的盛況。 然而,虛擬人卻不是近一兩年的產物。
這些年來,區塊鏈技術已經帶來了多種應用。自 2016 年以來,加密貨幣一直是熱門話題,現在 NFT 占據了新聞的熱點地位,DAO 是另一個熱點。 什么是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是通過智能合約運作的去中心化風險管機構,在這里,金融交易和規則被編碼在區塊鏈上,無需中央管理機構。 與集中式企業相反,DAO 沒有等級制度。
還記得曠日持久的 Curve War 嗎?協議們為了話語權激烈廝殺。現在,「Curve War」在 Fantom 鏈上被復制,受到 YFI 創始人 Andrew Cronje 的號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 Fantom 上引爆的一場新戰爭——Vampire War。
破解加密貨幣需要數百萬個量子比特。 在過去十年中,計算編程穩步發展并進入量子領域,產生了令人費解的設備,這些設備有望實現不可思議的計算效率。 例如,在2020年,中國科學家利用一臺量子計算機來運行一個數學問題,而這個問題需要一臺典型的超級計算機25億年才能解決,而使用量子機卻在200秒內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