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財經訊,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該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背景、定義、設計原則、進展。
以下為《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重點摘要。
背景:
1.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開發。2014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進行專項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法定數字貨幣(以下簡稱數字人民幣,字母縮寫按照國際使用慣例暫定為“e-CNY”)研發試驗。目前,研發試驗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系統調試等工作,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
2.我國現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趨勢。據2019年人民銀行開展的中國支付日記賬調查顯示,46%的被調查者在調查期間未發生現金交易。但根據2016年末至2020年末統計數據,中國流通中現金(M0)余額分別為6.83萬億元、7.06萬億元、7.32萬億元、7.72萬億元和8.43萬億元人民幣,仍保持一定增長。特別是在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地方,公眾對現金的依賴度依然較高。現金管理成本較高,其設計、印制、調運、存取、鑒別、清分、回籠、銷毀以及防偽反假等諸多環節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3.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并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當前,各主要經濟體均在積極考慮或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報告顯示,65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86%已開展數字貨幣研究,正在進行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央行從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據相關公開信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央行及歐央行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公布了關于央行數字貨幣的考慮及計劃,有的已開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測試。
定義:
4.第一,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形式。數字人民幣具備貨幣的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藏等基本功能,與實物人民幣一樣是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管理機制與實物人民幣一致,但以數字形式實現價值轉移。數字人民幣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以國家信用為支撐,具有法償性。
鮑威爾:無法想象我們會在沒有國會批準的情況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6月23日消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無法想象我們會在沒有國會批準的情況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2022/6/24 1:27:57]
第二,數字人民幣采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數字人民幣發行權屬于國家,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負責向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運營機構及相關商業機構負責向社會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和流通服務。
第三,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并存。
第四,數字人民幣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數字貨幣根據用戶和用途不同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于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面向公眾發行并用于日常交易。
第五,在未來的數字化零售支付體系中,數字人民幣和指定運營機構的電子賬戶資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構成現金類支付工具。商業銀行和持牌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面持續遵守合規(包括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及風險監管要求,且獲央行認可支持的情況下,可以參與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體系,并充分發揮現有支付等基礎設施作用,為客戶提供數字化零售支付服務。
5.數字人民幣體系將進一步降低公眾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保持對廣泛群體和各種場景的法定貨幣供應。沒有銀行賬戶的社會公眾可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享受基礎金融服務,短期來華的境外居民可在不開立中國內地銀行賬戶情況下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滿足在華日常支付需求。數字人民幣將為公眾提供一種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樣性,有助于提升支付體系效率與安全。
6.數字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存在一定差異:
一是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法定貨幣,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資產。
二是數字人民幣具有價值特征,可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并支持離線交易,具有“支付即結算”特性。
三是數字人民幣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
數據:灰度對LTC等六個幣種信托進行增持:據歐科云鏈OKLink數據顯示,截至美東時間4月20日,灰度投資已發行的13支單一資產信托基金總價值為443.34億美元,較前日下降1.54%。
灰度對LTC、ZEN、MANA、FIL、LINK以及BAT分別增持17.38枚、1921枚、10.04萬枚、2789枚、2591枚以及15.42萬枚。
當前GBTC和ETHE溢價率分別為-10.05%和4.42%,ETHE溢價轉正。[2021/4/21 20:42:31]
三是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倡議,探索改善跨境支付。社會各界對數字人民幣在實現跨境使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較為關注。未來,人民銀行將積極響應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關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領域的適用性。
設計原則:
7.無損要求:央行數字貨幣應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健康發展和金融穩定,一國數字貨幣不應損害其它央行的貨幣主權和政策獨立性,同時,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
合規要求:央行數字貨幣應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礎和穩健的運營體系,遵守各國關于外匯管理、資本管理等法律法規,做到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匹配,以促進跨境貿易的發展,支持實體經濟,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監管要求。
互通要求:央行數字貨幣可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及金融科技手段,實現不同央行數字貨幣系統間及其與傳統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間的互聯互通。同時,應有利于促進支付業務有序發展,杜絕碎片化局面。
8.數字人民幣設計兼顧實物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既具有實物人民幣的支付即結算、匿名性等特點,又具有電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攜性強、效率高、不易偽造等特點。主要考慮以下特性:
(1)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征。數字人民幣兼容基于賬戶(account-based)、基于準賬戶(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價值(value-based)等三種方式,采用可變面額設計,以加密幣串形式實現價值轉移。
(2)不計付利息。數字人民幣定位于M0,與同屬M0范疇的實物人民幣一致,不對其計付利息。
(3)低成本。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向指定運營機構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指定運營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4)支付即結算。從結算最終性的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基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資金轉移,可實現支付即結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數字人民幣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充分考慮現有電子支付體系下業務風險特征及信息處理邏輯,滿足公眾對小額匿名支付服務需求。
(6)安全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保障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風險可控。
(7)可編程性。數字人民幣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模式創新。
9.數字人民幣采用的是雙層運營模式。人民銀行負責數字人民幣發行、注銷、跨機構互聯互通和錢包生態管理,同時審慎選擇在資本和技術等方面具備一定條件的商業銀行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牽頭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服務。在人民銀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他商業銀行及機構的創新能力,共同提供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服務。具體來說,指定運營機構在人民銀行的額度管理下,根據客戶身份識別強度為其開立不同類別的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數字人民幣兌出兌回服務。同時,指定運營機構與相關商業機構一起,承擔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服務并負責零售環節管理,實現數字人民幣安全高效運行,包括支付產品設計創新、系統開發、場景拓展、市場推廣、業務處理及運維等服務。
已開展的工作:
10.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自2017年底開始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并依據資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前、技術開發力量較強等標準,選擇大型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作為參與研發機構。
人民銀行和參與研發機構以長期演進理念貫穿頂層設計及項目研發流程,經歷開發測試、內部封閉驗證和外部可控試點三大階段,打造完善數字人民幣APP,完成兌換流通管理、互聯互通、錢包生態三大主體功能建設。
同時,圍繞數字人民幣研發框架,探索建立總體標準、業務操作標準、互聯標準、錢包標準、安全標準、監管標準等較為完備的標準體系。
2019年末以來,人民銀行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2020年11月開始,增加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6個新的試點地區。
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地區的選擇綜合考慮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各地產業和經濟特點等因素,目前的試點省市基本涵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東北、西北等不同地區,有利于試驗評估數字人民幣在我國不同區域的應用前景。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試點期間,數字人民幣注重持續探索應用模式創新。利用智能合約技術,賦予數字人民幣可編程特性,提升擴展能力,促進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與相關手機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雙離線交易等功能在內的移動支付新體驗。
基于智能可視卡測試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為彌合“數字鴻溝”提供可能。在北京冬奧組委園區內,立足科技冬奧、智慧冬奧建設,試點部署無人售貨車、自助售貨機、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場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奧支付服裝等可穿戴設備。
試點用戶普遍認為數字人民幣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社會公眾、小微商戶、企業切實感受到便利和普惠。研發及試點期間,人民銀行積極參與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國際清算銀行(BI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等國際組織多邊交流,同各司法管轄區貨幣和財政監管部門、跨國金融機構及世界頂尖院校交流研討法定數字貨幣前沿議題,并在國際組織框架下積極參與法定數字貨幣標準制定,共同構建國際標準體系。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加入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BISIH)牽頭的多幣種法定數字貨幣橋(mCBDCBridge)項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等BIS創新分中心以及各央行共同探索法定數字貨幣相關實踐。
《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全文
Tags:
上個月,薩爾瓦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BTC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雖然看到外國政府接受這種貨幣我并不感到驚訝,這只是時間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假設,但對加密行業來說,這仍然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時刻。正因如此,本文將更深入地探究一下該國目前現狀及對未來發展道路。
7月26日消息,比特幣總轉賬量在2021年前半年首次超過15.8萬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22萬億美元的70%。 此外,比特幣轉賬量已經超過了美國2010年和2011年全年的GDP,分別為15萬億美元和15.5萬億美元。2021年1月~4月的比特幣價格的大幅上漲是比特幣轉賬量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8月4日(UTC時間),以太坊將在區塊高度12,965,000迎來倫敦硬分叉升級。此次升級被稱為以太坊有史以來最大的升級。 它對以太坊的用戶體驗、安全性、潛在經濟價值等方面產生的重大影響,或僅次于以太坊2.0 的PoS轉型。這次升級將有助于推進以太坊進入新時代。
金色財經訊,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該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背景、定義、設計原則、進展。 以下為《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重點摘要。 背景: 1.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開發。
編者按:6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清華長江講座教授,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在人大重陽主辦的“新型貨幣戰爭的科技、市場、監管”系列直播活動第十講中,分享了他對“數字資產交易”的最新思考。該期內容將分為上下兩篇發布,這是下篇。以下為直播視頻實錄。
DeFi數據 1.DeFi總市值:777.07億美元 市值前十幣種排名數據來源DeFibox DeFi總市值數據來源:Coingecko 2.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20.7億美元 過去24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數據來源:Debank 交易量排名前十的DEX 排名來源:DeFibox 3.DeFi借貸平臺借款總量:184。
流動性挖礦推動DeFi走向興盛。根據PAData對今年上半年DeFi領域的綜合分析,DeFi上半年總凈鎖倉量已飆升至568.62億美元,漲幅約為307.09%,AMM DEX上半年月均交易總量達到約803億美元,漲幅約為24.12%,16個主要DeFi協議的上半年總營收超過18.43億美元。可見,經過這一年多的發展,DeFi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