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首頁 > XRP > Info

蔡維德:我國區塊鏈產業發展隱憂與互“鏈”網機遇_比特幣:以太坊官網公告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自2010年以來價格突飛猛進、屢創新高。伴隨著交易市場的活躍,比特幣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比特幣交易的到賬時間是以小時計(注1),難以滿足一般支付場景中對于支付到賬速度的要求;更為嚴重的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其成為“地下經濟”的首選工具。美國的“絲綢之路”網站就曾是一個利用比特幣進行非法買賣的匿名黑市網站,在2013年10月該網站用戶一度超過100萬,交易總金額的70%左右都與相關,另外30%也多為槍支彈藥、黑客服務及盜取信用卡客戶資料等違法交易。(注2)

諸多問題讓比特幣備受質疑,但人們在質疑時尚不知道這是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體系不成熟導致,直到媒體對區塊鏈技術的報道,區塊鏈技術才受到關注。

《華爾街日報》于2015年1月發表了題為《數字貨幣的變革力量》(The Revolutionary Power of Digital Currency)的文章,該文在陳列比特幣各種問題的同時,評價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是500年來最大的一次金融科技創新,區塊鏈技術所處時期類似于20世紀80年代的“互聯網”,在區塊鏈平臺上未來有可能催生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一樣的企業。(注3)

2015年10月,《華爾街日報》再次對區塊鏈進行報道,再次肯定了區塊鏈的前景。而隨后,10月3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雜志以《區塊鏈,信任的機器》為封面文章,指出“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鏈’,其價值遠大于比特幣本身”。

《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對區塊鏈的報道引起了世界第一波金融行業在區塊鏈公司上的投資熱潮。同年,英國央行、美聯儲、高盛、花旗銀行等金融機構宣布,要對區塊鏈展開研究與投資。更多實體企業、風投、學術研究機構也紛紛加入到區塊鏈研究的陣營中。也是從這年開始,“區塊鏈”開始跳出“幣圈”,走向學術與更深層的應用研究領域。

蔡維德教授正是在被稱為“區塊鏈元年”的2015年開始了自己的區塊鏈生涯。其時他正在確定未來五年研究計劃,在與以太坊創始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同游、討論了兩周的區塊鏈后,尤其是在閱讀《數字貨幣的變革力量》的文章后更是深感震驚,經過深思熟慮,蔡維德在2015年從軟件工程研究轉向區塊鏈研究。

蔡維德出生于我國臺灣,13歲前往新加坡求學;197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計算機科學專業學士學位,198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明尼蘇達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系任教30余年;2014年受國家邀請回國,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等職務。此外,蔡教授還曾擔任30界IEEE國際會議等多個國際會議的大會主席或程序委員會主席、也曾任歐盟智慧城市和美國多項軟件工程及服務計算項目負責人,并擔任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

自研究區塊鏈以來,蔡維德帶領其團隊行走在區塊鏈技術前沿,成立了產業化公司天德科技,成果頗豐。公司先是于2015年開發了第一代聯盟鏈,早于IBM公司與以太坊團隊,為此,以太坊創始人也曾來華交流一個星期;而針對比特幣、以太坊等在技術上逃避監管的問題,蔡維德呼吁要發展“可監管的區塊鏈”系統,而不是發展逃避監管的區塊鏈系統,于2016年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可擴展、可監管的數字法幣熊貓模型、世界第一個區塊鏈產業沙盒、世界第一個大數據版的區塊鏈、第一個分布式異構鏈網模型——金絲猴模型。由蔡維德總結歸納的新區塊鏈的理論、思想、觀點被英國央行所采納,不僅出現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還出現在美國、澳大利亞、盧森堡、中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的學術論文中。(同注1)

北航蔡維德:一旦區塊鏈加快在政務方面落地就可打通其他跨領域場景: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就是為更好地推動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往往區塊鏈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在公共服務領域方面,尤其是在政務方面。一旦區塊鏈加快在政務方面落地引用,就可以更好地打通其他跨領域場景。(證券日報)[2021/6/10 23:26:22]

作為區塊鏈的資深研究者與產業踐行者,蔡維德對我國區塊鏈發展現狀多有了解,也深表憂慮。因為自2015年12月由IBM公司主導的區塊鏈開源項目“超級賬本”被推出后,我國大部分公司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研發,開始跟著IBM的開源項目走。蔡維德認為,“殺傷力很大。”目前,國內企業用的區塊鏈底層技術絕大多數都是以超級賬本、以太坊為底鏈,不僅難更新到下一代系統,風險比較高,機會成本也會很高,可能我國區塊鏈產業會錯失這百年一遇的重大機會。

不過,蔡維德也指出,區塊鏈技術還遠未成熟,現有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與區塊鏈應用存在許多不兼容問題,將區塊鏈技術融合到網絡中,走“互鏈網”(區塊鏈互聯網)、區塊鏈操作系統的技術路線既可以發展中國自己的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在互聯網、操作系統領域打破傳統壟斷。《環球財經》與蔡維德的對話就圍繞“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我國區塊鏈發展現狀與新機遇”展開。

IBM全球副總裁Gary Schneider(右)到訪天德科技,與蔡維德教授(中),CEO鄧恩艷( 左)交流

《環球財經》: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生、尚在不斷完善的信息技術,在技術層面有哪些新趨勢?

蔡維德:傳統的區塊鏈賬本系統有三個核心組成部分,即塊子鏈、多節點、拜占庭將軍協議,鏈上的數據不能篡改,可以檢驗說謊(拜占庭將軍協議),是分布式架構(非“去中心化”),具有可靠性、安全性、高性能和擴展性的特性。

但區塊鏈的技術思想一直在進步,新思想正在取代舊思想,新型系統也會逐漸取代舊系統。新型區塊鏈系統包含賬本系統、智能合約系統、預言機,在設計原則上增加了交易性和監管性,這些思想主要來自央行數字貨幣(CBDC)或是數字穩定幣(Stablecoin)。比如2021年2月24日,美聯儲發布報告《央行數字貨幣的先決必要條件》 (Preconditions for a general-purpos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指出,區塊鏈系統必須具備四個特性:交易性、監管性、安全性、擴展性;還比如臉書公布的數字穩定幣區塊鏈系統(2020年4月),技術特點是“共識和交易解耦”“嵌入式監管”“一鏈多幣”以及“鏈幣分離”“棄幣保鏈”等,呈現了交易性與監管性的新路線;其他還包括國際清算銀行也發布類似CBDC的需求。這些新需求和傳統區塊鏈的特性不同,也勝過傳統的區塊鏈系統(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等)。

這些新區塊鏈設計思想與我不謀而合。我從2018年開始呼吁,需要發展“可監管的區塊鏈”系統,而不是發展逃避監管的區塊鏈系統。這些新思想和和現在“流行”的鏈在設計上大不相同。

所以總結新區塊鏈設計原則重要性的先后順序,交易性(交易完備性、支持現代交易流程、清結算、可回滾性)和監管性(KYC、 反洗錢、處理和找尋賬戶等)是兩個最重要的特性,再來才是可靠性(包括容錯性)、擴展性(處理大量數據)、速度。

蔡維德:可監管區塊鏈是中國發展的方向 需通過法律規制區塊鏈:國家特聘教授,北航博導蔡維德日前在接受《中國信息界》采訪時表示,現在許多區塊鏈系統設計是逃避監管的,這些必須更改或換掉,可監管的區塊鏈才是中國應該發展的方向,在實現實時監管的同時也得到政府保護,避免出現風險。蔡維德建議以科技監管區塊鏈和應用。除了監管,中國還需要通過法律規制區塊鏈。他建議,立刻在區塊鏈相關應用、產業方面開始立法工作。重點是需要使用科技來監管科技,不能只使用法律來監管科技。[2020/3/24]

《環球財經》:目前市場被廣為使用的區塊鏈系統存在哪些問題,您認為新區塊鏈系統的設計原則在實際應用層面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蔡維德:如果一條鏈沒有交易完備性,其他特性都不需要,因為這鏈基本不能用在金融市場;有交易性后,還需要可監管性,不然就成為洗錢的工具;再來才是其他功能和性能,比如速度,如果一條鏈有交易性,可是速度慢,這鏈就是洗錢的工具。

現在的區塊鏈系統正在往這方面發展,這從臉書的發展可以看出。臉書區塊鏈2.0版白皮書,通篇幾乎都在談監管機制。不但如此,還提出符合現代金融金融系統的設計,例如鏈和幣分開、一鏈多幣等架構,和傳統數字代幣系統不同,而在1.0版中還是提公鏈,主要在談功能和設計。

現在被廣為使用的有超級賬本、以太坊以及比特幣所使用的系統。其中IBM主推的超級賬本在開發當初就放棄了拜占庭將軍協議,也并非分布式架構,而是中心化機制。就這一問題,2017年我在北京會見IBM全球副總裁時當面表示這是嚴肅問題,以后會有影響。2019年,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公開宣布超級賬本根本不是區塊鏈系統,對超級賬本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伴隨臉書區塊鏈系統其新思想、新路線對市場的影響,一直是企業版區塊鏈龍頭老大的IBM公司也已開始重組區塊鏈部門。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系統則都獨立于合規市場,不接受世界政府的監管,但由于已經占據巨大市場,許多政府只能以間接方式來監管,例如監管交易所及錢包。重視隱私(這是比特幣特意設計的原則),但容易成為洗錢的工具。

以后的區塊鏈系統會有許多進步,但要警惕只將交易速度提升但目的使然以致仍不具備監管性,或速度提升但沒有交易性或是監管性,這樣的鏈一是不好監管,二是不論使用在合規市場或是地下市場都會產生許多問題。沒有交易完備性,交易就會出錯,合規市場甚至地下市場都不會接受這樣的平臺。?

《環球財經》:區塊鏈技術對經濟社會將產生哪些重大影響?影響的機理是什么?哪些國家在區塊鏈重大應用層面布局較早?

蔡維德:區塊鏈技術將帶來一種全新的信用模式,哪里涉及到信用哪里就可以應用區塊鏈,從大的方面說將改變金融市場、國家法幣、法律、計算機、互聯網等方面。

區塊鏈技術的影響比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加起來的影響還要大,這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將影響到國家貨幣(法幣),而貨幣是國家的本。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貨幣,等于只是一個經濟附庸國,不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而其他技術的影響雖然也很大,但是并沒有影響到國家的本,無法決定一個國家在世界的金融地位。

區塊鏈技術影響到國家貨幣是基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于2019年7月提出的“數字貨幣區”理論(Digital Currency Areas),在2020年10月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專門復議該理論,最后認為這是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改革。到2021年2月,美聯儲也公開承認區塊鏈技術影響到了美元。這是美聯儲第一次公開表達這一觀點。

聲音 | 蔡維德:區塊鏈技術將對金融行業產生革命性影響:日前,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范區建設暨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技術創新高端論壇在三亞舉辦。本次論壇由海南省科技廳、海南省金融局、三亞市政府聯合主辦,海南省區塊鏈協會、歐科集團承辦。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北航特聘教授在論壇上做了“數字法幣與監管科技創新”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未來基于區塊鏈技術,會對金融行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首先,基于區塊鏈技術,未來的金融流程會發生改變,尤其是清結算的環節;其次,金融基礎設施會發生改變,特別是RTGS(全額支付系統)和CSD(中央證券托管中心)會變;第三,數字股票交易所不再需要CSD,只要有區塊鏈系統就可以。第四,監管的流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2019/12/10]

區塊鏈技術會使貨幣從國家貨幣一下變成為國際貨幣,還可能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這是大部分人沒有預知的,之前就算聽說,也不相信。

布局較早的當屬英國。我在2016年拜訪英國央行時,親耳聽到英國央行講到數字英鎊的愿景,其中一個愿景就是數字英鎊取代美元。回國后就此與學者、觀察家討論,大家都認為這是英國央行的一場春秋大夢,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在2019年8月23日,時任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在美國演講時表示計劃使用“合成霸權數字貨幣”取代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演講震撼到了美聯儲和美國金融界,美國人沒有想到英國央行從2015年開啟的數字英鎊計劃帶有這個企圖,而當時大多數美國媒體還不明白這演講的意義。

卡尼行長之所以認為“合成霸權數字貨幣”將取代美元,是因為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和貿易上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數字貨幣又是24小時全球通用,這種便利性會讓數字貨幣的流動性大,以致有網絡效應。而美國的GDP在全世界的比例越來越低,在這兩種形勢下,繼續使用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是不合宜的:1)美國GDP美元在世界比重在下降,2)美元流動性無法和數字貨幣比。

美國人經過分析后發現,這種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并認同世界正在開始一場新型的數字貨幣戰爭(和傳統貨幣戰爭不同),自此“新型貨幣戰爭”這個詞開始頻繁出現在美國政界、金融界與學術界。

三個月后,2019年11月,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國家安全會議模擬實驗,模擬主題就是“數字法幣戰爭:國家安全危機模擬”,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也參與這次模擬。

這次會議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數字貨幣關系國家安全,而且央行數字貨幣改變國家政策、市場、國際地位。

《環球財經》:在數字貨幣戰爭(新型貨幣戰爭)中,區塊鏈技術起著怎樣的作用?

蔡維德:新型的貨幣戰爭是拼交易速度、安全、監管與貨幣政策,這些都是區塊鏈平臺提供或是支持的。普林斯頓大學“數字貨幣區”理論認為,數字貨幣不是主打,主打的是區塊鏈的系統平臺、技術才是主力軍。所以在數字貨幣戰爭中,要爭取的是系統平臺權,還要不斷完善平臺的技術。哈佛大學也贊同這個觀點,認為新型貨幣戰爭中技術是第一重要。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在真實貨幣戰爭中,中國可能拿國外開源鏈去競爭嗎?

《環球財經》: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區塊鏈技術在什么水平?

聲音 | 蔡維德: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監管沙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教授蔡維德在文章中表示,隨著區塊鏈下一波對金融發展的沖擊,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監管沙盒,并且開啟監管沙盒的實施,包括中國香港以及臺灣。印度、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先后宣布了監管沙盒的一些具體政策以及流程。他還表示,沙盒應該重視法律和科技,而不是單方面的重視;產業沙盒具有特殊的經濟屬性,是產業的推動力;產業沙盒也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全球性的;成功的產業沙盒必須在全球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 成為產業的推進器, 也帶領地方區塊鏈科技發展。[2019/1/10]

蔡維德:關于我國的區塊鏈技術水平,存在不同觀點。

兩三年前,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區塊鏈技術“遙遙領先”國外區塊鏈技術。還有人以數字人民幣舉例,認為數字人民幣是區塊鏈技術領先的象征。但數字人民幣雖使用區塊鏈的相關技術,卻并沒使用區塊鏈系統,是中心化的系統。?

中國區塊鏈技術本來就是落后國外,并且從2018年開始加速落后。原因很簡單,現在世界出名的鏈大都是國外開發的,而中國是使用開源系統的大國。并且中國沒有進行大型區塊鏈實驗并且發布研究報告。在激烈的競爭中,各國的區塊鏈技術是加速跑,在此背景下不跑起來就是加速落后。從2017年開始,世界許多國家都進行大型區塊鏈實驗,并且發布實驗研究報告,例如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中央層面對這有著清晰客觀地認識,在近日發行的《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一書中,習主席指出,“我國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區塊鏈核心算法方面還有差距,國產化高性能區塊鏈系統建設尚未取得有效進展,被‘卡脖子’的風險依然存在。”

但遺憾的是,美國對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技術封鎖。在2020年10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國家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戰略》,該文件將區塊鏈技術等20項技術列為美國國家安全技術,這是區塊鏈首次和其他重要科技一起被列為美國國家安全科技,而且明確美國不再提供區塊鏈技術給競爭對手。這也意味美國關鍵區塊鏈技術不再提供,開源的都是在美國淘汰下來的技術。

《環球財經》:數據顯示我國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超過半數,遠在美國之上,阿里巴巴(支付寶)在區塊鏈領域的專利數量也連續三年居全球第一。專利數量上的領先有哪些意義?

蔡維德:專利數量上的領先并不代表區塊鏈技術的領先或是自主可控。我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活躍,但存在水分。這與專利申請成本有關。我國專利的申請成本大約是幾千元人民幣,美國則需要3~5萬美元,在后期專利的維持成本上也遠高于我國,所以美國企業在專利申請上會謀定而后動,必須確保專利具有帶來較大回報的可能性。

按照工信部下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在2019年時我國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就已居全球第一 。該白皮書也指出我國區塊鏈專利多為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并不多,“截至2018年底,全球有771件區塊鏈發明專利獲得授權,中國僅有53件”;二是授權專利多為邊緣專利。

我國一些大企業的區塊鏈專利我也分析過,主要都在錢包、游戲等方面。但實際上與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關系有多大,有多少區塊鏈核心技術含量?

《環球財經》:您認為我國區塊鏈技術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千人計劃”特聘教授蔡維德:數字法幣或要等第10代區塊鏈技術才能實現:中央組織部“千人計劃”特聘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CL) 區塊鏈研究中心科學顧問蔡維德近日在金融界的采訪中表示,一般的數字代幣根本達不到數字法幣的要求,如果用第一代或是第二代數字代幣的技術做數字法幣,恐怕會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技術距離實在太遠。這距離就像用腳踏車上月球一樣,是不可能的。大規模數字法幣可能要等第10代區塊鏈技術出來才能實現。[2018/3/23]

蔡維德: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1.區塊鏈的行業生態有待提高,現在劣鏈驅逐良鏈(像經濟理論上劣幣驅逐良幣);2.拿來主義嚴重,自主創新可借鑒日本;3.實驗是科學之母,在國家層面缺少科學的實驗驗證機制。

1.區塊鏈的行業生態有待提高,劣鏈(幣)驅逐良鏈(幣)。一方面是區塊鏈行業的商業化氣息重,造成一些不好(甚至沒有)的東西被過度吹捧,劣鏈驅逐良鏈。中國區塊鏈的現況是到處都是偽鏈(用中心化的系統做區塊鏈,如超級賬本作為區塊鏈底鏈,或使用已經被攻破的加密算法)、弱鏈(劉關張將軍數據協議,每個節點互相信任)及非鏈(有部分區塊鏈機制,但不是區塊鏈)等。目前這些偽鏈還用在公檢法和金融重要應用上面,以后這些偽鏈一旦出事,提供偽鏈的單位是不是也需要負責?另一方面是區塊鏈行業的投機者比較多,有一些企業打著區塊鏈的旗幟(實際并非區塊鏈)投其所好,有一些還利用國外的技術打著“自主可控”的旗號在國內招搖撞騙,有一些則在應對招標要求中“切換自如”,當要求底層技術是超級賬本時就自稱是超級賬本,要求是自主原創時一夜之間就能變成自主原創。

2.拿來主義嚴重,自主發展可借鑒日本。區塊鏈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必須要有創新,不僅在應用層,在底層也要創新。但目前在中國做底層區塊鏈的團隊真的不多,有很多號稱是自主研發的,而實際上是用超級賬本在做,真正自主研發的團隊真的不多。由于做底鏈非常辛苦,而商業上許多公司寧愿選擇國外的偽鏈,因此遇到團隊放棄自己研發。

目前國內企業現在用的底層技術絕大多數都是超級賬本或是以太坊改造的。特別是超級賬本,這原來是IBM公司主導的是開源項目。2015年12月推出后,中國絕大部分公司就主動放棄自己的研發,跟著IBM開源項目走,同時以跟隨為榮到處宣傳。

但超級賬本、以太坊現在回頭看,既不是理論最前沿(由于基于舊區塊鏈設計原則,而不是新型區塊鏈設計原則),更不是創新制高點,也不是自主創新。國外開源技術的教訓已經發生,例如華為手機雖然賣到全世界,但一直使用開源的安卓操作系統,這種關系到身家性命的技術居然掌握在他人手中。那么,如果中國企業的底層技術仍然以超級賬本、以太坊為底鏈,不僅難更新到下一代系統,同時機會成本也高,還可能會錯失百年一遇的重大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對自主開發的要求非常高。多年前我在日本富士通、日立公司做顧問,發現日本公司盡可能自主開發,即使成本再高,寧可花大代價自主開發也不放棄自己開發。常常看到他們重新開發國外的產品,我多次提出他們這樣做代價太高。他們回答說,成本雖然高,但是以后不會有卡脖子事情發生。這是他們的企業精神,日本企業的這種骨氣還是值得學習的。?

3.實驗是科學之母,在國家層面缺少科學的實驗驗證機制。科學工程要建立在科學客觀的實驗、驗證基礎之上,比如現在的太空計劃,還有其他的科學工程都是如此。而區塊鏈部分科技也是系統工程(其他包括金融、法律),不能紙上談兵,需要用實驗來檢驗真理,用實驗報告來分析。西方國家就及早認識到這一點,就像在2017~2018年間,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及包括SWIFT和DTCC等重要金融機構都在從事大量的區塊鏈實驗,出實驗報告,而且連不算科技大國的南非(還有許多其他國家)都從事類似實驗。雖然他們的許多實驗是失敗的,但失敗為成功之母,經過這些實驗,大家才能前進。例如加拿大央行在2017年的實驗報告中就指出,區塊鏈系統沒有監管性不能被任何央行接受。

但遺憾的是,在區塊鏈領域我國還缺少科學、客觀的實驗驗證機制。現在很多區塊鏈是假的、虛的或者沒鏈,但卻照樣能通過相關部委的區塊鏈系統測試;沒有研發過區塊鏈的單位竟也參與重要區塊鏈標準制定,這些問題的源頭是對區塊鏈的機遇與戰略意義認識不清,對習主席提出“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理解不足。目前很多人還認為區塊鏈只是商業活動,區塊鏈開發可以遵循拿來主義,寧愿選擇以后有卡脖子的可能,而不愿像日本人一樣花大代價自己重新開發一次。幾年前,一些學者還認為區塊鏈不是基礎科學或是工程學科創新研究。

《環球財經》::面對現階段與西方國家的技術差距,我們應該如何自主創新?

蔡維德:區塊鏈技術還遠未成熟,至少還需要多年的研究,并且今天的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與區塊鏈應用存在著許多不兼容的問題,因此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設施也還需要開發,鑒于此,我們應該選擇“一石二鳥”的戰略,重點發展“互鏈網”。總結起來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對于區塊鏈,安全為第一優先,但目前大部分安全機制都需要在區塊鏈系統里面進行。安全機制很難做,在2019年上千種鏈都因為安全機制問題沒能開發成功,成功的只有少數。在未來“鏈滿天下”的時候,那么多的鏈都做同樣事情(安全機制),這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是因為現在互聯網的網絡協議已不能滿足時代需求,但現在我國每年花費巨資租用互聯網,而互聯網的網絡協議已經有40多年歷史,雖然它在當初絕對是完美、偉大的創新,但網絡協議已經有40多年沒有改變,對于現在層出不窮的各種應用來說,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比如它的架構是一個頭重腳輕的架構,這樣的系統架構不穩定;比如在安全、隱私上的問題,容易受(黑客)攻擊,欺詐事件也比較多;比如它不支持監管,但由于數字貨幣運行在網絡上,為了防止洗錢等,監管也需要全面網絡化;還比如隨著區塊鏈的普及,未來每個人的手機上可能都有20條鏈,所以網絡設施也需要高性能。我們團隊基于許多區塊鏈的實驗發現,一旦我們做到高速區塊鏈時,服務器90%的時間和90%的計算力用在做區塊鏈的基本功能,而使用在應用的時間和算力非常少(最多10%)。這代表現在的服務器不適合區塊鏈應用,現在的互聯網并不支持區塊鏈。應該是區塊鏈最多使用10%的資源,而應用方可以有90%。

根據上面所述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將區塊鏈技術與網絡融合中,打破傳統系統的局限,重新設計一個融合集成的架構,信任與監管等全面網絡化,這相當于一種全新的網絡出現,是一種區塊鏈互聯網,我們稱其為互鏈網。

在互鏈網建立以后,區塊鏈系統的建立就是幾分鐘的事情,大部分區塊鏈服務可以由互鏈網提供,所以區塊鏈的系統會簡化。這樣的設計會節省很多資源(人、財、物、時間),互鏈網將成為可以走區塊鏈的高速公路,許多的區塊鏈系統都可以在上面運行,如安全機制等許多工作不需要重復做,金融交易安全,政務作業安全,法務處理安全,這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力量。

互鏈網的概念是倪健中(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執行會長)、朱波(原華為互聯網業務總裁,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互鏈網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和我聯合提出。2017年我在研究中使用的詞匯是區塊鏈互聯網(2017年),在貴陽數博會公開提出這概念,但在2019年開始使用“互鏈網”這名詞。2020年3月份我們發布了《互鏈網白皮書》,2020年12月份《互鏈網:未來世界的連接方式》出版,對互鏈網技術有詳細的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財政部在2020年也計劃3~5年后會建立新型區塊鏈網絡,取代現在美聯儲和SWIFT網絡,等于承認現在互聯網需要更新。美國財政部沒有公布這種新型區塊鏈網絡信息,只是表明這是“區塊鏈網絡”,不是傳統金融市場的互聯網。美國在2018年也提出基于區塊鏈的新型互聯網,瑞士也提出類似概念。這表示已經有三個國家都提出“互鏈網”這概念,而美國財政部更提出愿意這新型網絡會是企業化作業,讓企業在這新型網絡上盈利。這樣看來,互鏈網時代真的非常可能會來臨,問題只是這會是美國版本的網絡,還是其他國家版本的網絡?

《環球財經》:既然區塊鏈技術能與網絡融合,區塊鏈技術能否與操作系統融合,打破傳統的壟斷?

蔡維德:可能是打破壟斷的一個機會。今天是個思想爆炸的時代,除了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都有它們傳統架構和思路,但這以后可能都會改變。

與現在互聯網存在的問題相近,目前的操作系統都是在區塊鏈時代來臨之前開發的,操作系統都沒有考慮監管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逃避監管的機制一直是金融界所困擾的問題,現在區塊鏈技術就要來到合規市場,這問題必須解決。我們解決的方法就是從底層做起,在操作系統上就阻止像比特幣系統的運行,而又同時間記錄和監管數字資產交易。這些都需要在系統底層進行的。

圍繞操作系統,臉書在已經于2019年底宣布開發100%原創的新操作系統,并聘請了微軟Windows NT的聯合開發者盧科夫斯基(Mark Lucovsky),新操作系統的辦公室可容納大約4000名員工。

為什么臉書公司要冒著風險斥資開發100%全新的操作系統?因為臉書想要在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上運行Libra,這有可能是開發“區塊鏈操作系統”。在臉書的Libra 2.0中就提出要開發嵌入式協議層的監管機制,否則如監管只是應用,洗錢就可能會發生。為了防止這樣攻擊,就需要在操作系統上建立監管機制。

《環球財經》:區塊鏈互聯網或區塊鏈操作系統的開發難度有多大?您有何建議?

蔡維德:新的互聯網協議我已經開發了。但如果整個互聯網全部改,這會是大工程,周期也不止十年,可能要一直迭代下去。

圍繞桌面操作系統,我們團隊嘗試了一下,碰到一些問題就停了,持續下去需要投入資源。但操作系統一直是中國的短板,國家層面應該去做這個事情,組成多個研發團隊,用3~5年時間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協同競爭。

無論是互鏈網還是下一代操作系統,對我國來說都是彎道超車的機會,誰先做,誰就會拿到國際話語權,制定標準和“游戲規則”。

《環球財經》:最后一個問題是圍繞區塊鏈,中美之間是否會有合作的空間?

蔡維德: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可以合作,例如一起對抗比特幣。

2020年11月,比特幣已經是世界第六大市值的流動貨幣(超過英鎊),三個月后(2021年2月)比特幣突破五萬美元,一度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世界第四大流動貨幣。這時美聯儲第一次意識到比特幣真的在挑戰美元,在美國媒體已經大量出現“比特幣取代美元”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出自于像黑石(Blackrock)這樣的重量級金融機構。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美聯儲也開始放話打擊比特幣。

對于政府來說,私幣會造成全球金融體系的不穩定。自 2019年6月以來,臉書穩定幣引起許多國家的擔憂,認為該穩定幣可能取代本國貨幣;到了今天,臉書穩定幣還沒有出來,但是比特幣已經在世界許多地下市場或合規市場通行無阻,在一些地方也已取代美元的功能。如果比特幣繼續擴大流動性,影響將是驚人的。由于可能會挑戰人民幣、歐元、美元。這是所有國家政府都會為之憂慮的事情。這就給中美之間帶來了一個合作機會——在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法幣上合作一起對抗比特幣。

注:

1.蔡維德:《互鏈網:未來世界的連接方式》,人民東方出版傳媒,2021年1月;

2.36氪:《36氪領讀 | 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鏈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662603468520866&wfr=spider&for=pc;

3. MICHAEL J. CASEY和 Biography(華爾街日報);稿源(譯):巴比特資訊;鏈接:

http://www.8btc.com/wsj-bitcoin-revolutionary。

本文刊發于《環球財經》2021年5月刊

記者?| 王維

編輯 | 路明

Tags:區塊鏈比特幣數字貨幣以太坊區塊鏈游戲幣最高漲多少閃電比特幣Lbtc價格數字貨幣違法判刑嗎以太坊官網公告

XRP
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發展七個新趨勢:新架構、新網絡、新商業模型_區塊鏈:blockchain怎么用

背景? 新型數字貨幣戰爭實際上可分為三部曲:第一階段與支付相關,第二階段是銀行改革,而第三階段則是各行各業改革.

1900/1/1 0:00:00
金色觀察丨算力從中國轉移北美對比特幣會有何影響?_比特幣:小比特幣最新價格

金色財經 區塊鏈5月9日訊? 盡管大多數比特幣(BTC)挖礦仍位于中國,但有跡象表明如今該活動已經開始向其他地方轉移.

1900/1/1 0:00:00
2021新經濟·資產數字化高峰論壇圓滿落幕_EFI:DEF

2021年4月28日,由澳亞財經、懂得財經主辦,REITs CHAIN總冠名,金色財經、幣世界、大德資本、正十七資本、DAP集團、UAV Chain聯合主辦的“2021第二屆新經濟資產數字化高峰.

1900/1/1 0:00:00
火幣科技子公司火幣資管基金規模超7千萬美元 虛擬資產市場迎來新變局_611:區塊鏈

4月26日,記者從火幣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火幣科技”;1611.HK)處獲悉,火幣科技全資子公司火幣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稱“火幣資管”)旗下4只基金產品合共融資已超7千萬美元.

1900/1/1 0:00:00
金色趨勢丨BTC持續蓄勢 新一輪爆發不可避免_300:HDBTC價格

我們看下這段時間的走勢,從比特幣觸及58350美金開始回落至43000美金,然后再反彈至64850美金頂點再回落的走勢,整個還是一個大區間震蕩的走勢,截止目前已經75天的時間,如果從周線看.

1900/1/1 0:00:00
AART與永樂文化聯合推出“區塊鏈數字藝術中堅力量展”5月29日即將開啟_NFT:SOVI

AART與永樂文化聯合推出“區塊鏈數字藝術中堅力量展”將于5月29日在北京798幻藝術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