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交易所 以太坊交易所
Ctrl+D 以太坊交易所
ads
首頁 > BNB > Info

Web3需要中間件,但可能不需要去中心化_Graph:GRAPE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作者:echo_z

區塊鏈的發展歷來有兩大主題,一是作為底層操作系統的公鏈基礎設施,二是滿足各類C端需求的Dapp。Dapp的發展經歷了幾波更迭,從Defi到NFT到Gamefi,每個賽道都有各自的英雄,未來也將不斷有新的潮流。而在這一過程中,公鏈的發展態勢越來越趨近于穩定,發展預期集中于目前的主流L1和L2,很難再有新的巨大投資機會。

在這樣的板塊輪動中,「中間件」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Web3生態發展,Dapp所需要的服務也會越來越細分。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灰度母公司DCG的13項新投資中,有7個中間件項目。今年至今,已有PocketNetwork、Ceramic、Aleph.im等一系列中間件項目獲得Multicoin等一線機構的投資。中間件項目作為加密世界的toB服務,擁有高確定性和高用戶粘性,必定是塊重要的投資領域。

本文梳理Chainlink、TheGraph、PocketNetwork這三個代表性的中間件項目,試圖分析加密圈的中間件所滿足的需求和面臨的問題。

一:We3技術堆棧中的「中間件」

「中間件」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68年,隨著技術的發展,其涵義和分類也在不斷變化。維基百科提供了一種通俗的解釋:中間件是一種計算機軟件,為操作系統之外的應用軟件提供服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軟件粘合劑」。

這一理解基本來自于開源軟件提供商RedHat開發人員發布于2018年的定義,其中RedHat還概述了中間件的主要用途,原文為:「中間件是為操作系統之外的應用提供公共服務和功能的軟件。數據管理、應用程序服務、消息傳遞、身份驗證和API管理通常都由中間件處理。中間件幫助開發人員更高效地構建應用程序。它就像應用、數據和用戶之間的結締組織。」

隨著Web3生態越來越豐富,也開始有不少機構專門定義出Web3開發堆棧中的中間件。對于中間件概念的理解,基本都繼承了原有的含義,認為這類產品的特征是不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是加密世界中的B2B服務,但是分類和范圍界定不盡相同。

例如,Deribit將介于Layer1和Dapp之間的產品統稱為中間件。

來源:DeribitMedium,詳見附錄

MetisDAO則在中間件之外加了一層Layer2,并且將中間件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1)上層中間件,如智能合約開發工具Truffle、或是錢包Metamask;2)下層中間件,如節點運營商Infura;3)項目中間件,這些中間件建立在L1/L2上,目的是增強區塊鏈的核心功能,如TheGraph。

來源:MetisDAOMedium,詳見附錄

TheGraph也梳理發布過一版Web3堆棧分類。TheGraph似乎無意使用「中間件」的概念,但是根據產品用途所做的分類,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中間件所包含的組件。下圖中,文件存儲、索引查詢、預言機、鏈下數據、身份等項目,都符合「為操作系統之外的應用提供公共服務和功能的軟件」的定義,可以視為中間件。

來源:Edge&NodeBlog,詳見附錄

由上述幾種分類可以看到,「中間件」包含的組件類型非常廣泛,本身不是一個賽道,而是開發堆棧中的一個分類。寬泛地來說,除了操作系統和直接面向用戶的應用軟件之外,其他的服務都可以視為中間件。

中間件toB的功能決定了其距離C端用戶較遠,日常用戶很難感知到。但是隨著Web3生態的發展,中間件也必然會蓬勃生長——不論NFT、Gamefi、Socialfi中的哪個賽道會爆發,不論哪條公鏈會成為王者,都需要中間件作為基礎服務設施。中間件所包含的每一種服務,都是確定性極高的賽道。

俄羅斯下議院通過數字盧布法案:金色財經報道,7月11日,俄羅斯下議院通過了數字盧布法案。現在該文件面臨參議院的確認,然后由總統簽署。該法案的最后一次修訂草案于6月底,規定了平臺、參與者和用戶的法律定義,以及CBDC生態系統的一般準則。

在當前框架下,俄羅斯中央銀行(CBR)將成為數字盧布基礎設施的主要運營商。它還對所有存儲的資產承擔責任。CBR稱,CBDC的主要目標是作為一種支付和轉賬方式。因此,其用戶將無法開設儲蓄賬戶。支付和轉賬對個人客戶是免費的,而企業客戶則需要支付0.3%的費用。[2023/7/12 10:50:18]

下文將梳理并分析三種中間件服務類型中的代表產品,分別為:預言機Chainlink、數據索引及查詢服務TheGraph、API服務PocketNetwork。

二:Chainlink

Chainlink是頭部的去中心化預言機網絡,主要服務是為Defi產品提供喂價功能。

??2.1產品機制

Chainlink的主題機制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用戶選擇預言機服務商,可以通過鏈上聲譽系統和歷史服務記錄手動選擇,也可以通過Chainlink提供的訂單匹配合約自動匹配。隨后,預言機服務商執行合約,將鏈下的數據上報。最后,多方返回的數據會通過聚合合約來確定最終值,對于數值類結果則取加權平均,對于無法取加權平均的結果可由用戶自行配置聚合方式。

在2021年4月發布的新版白皮書中,Chainlink闡述了其產品更新:通過DON實現安全的鏈下計算,將預言機的功能從單純的數據傳輸擴展為數據計算。通過采用Chainlink新的DON方案,Dapp可以將鏈上代碼與鏈下計算結果相結合,提升可擴展性。Chainlink將這樣的智能合約稱為「混合智能合約」。

為了保證鏈下數據和計算的安全性,新版白皮書中引入了雙層預言機網絡。一層預言機網絡即上文所述的、執行合約的預言機服務商,當這些預言機對聚合結果有質疑時,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成為監督者發出報警。隨后,二層網絡會對一層的結果進行投票決議,如果判定報警生效,那么一層網絡中生成錯誤結果的惡意節點就會被沒收質押的保證金,獎勵給監督節點。

來源:官方博客,詳見附錄

二層網絡包含成百上千個獨立的Chainlink節點,如Aave、Synhetix和Compound等,這些節點的利益與Chainlink深度綁定,Chainlink依賴這些節點的決議來保證安全性。

攻擊者如果要避免一層網絡節點上報,就必須賄賂每個一層節點。假設共有n個節點,每個節點質押的保證金為d,則所有保證金為dn。由于要買通多數節點作惡,所以惡意節點的保證金總額至少為dn/2,而監督者可以獲得所有惡意節點的保證金,即dn/2。任何節點都可以成為監督者,因此需要賄賂的總額為(dn/2)*n=dn2/2。

2.2通證經濟

平臺代幣LINK的主要功能,一是作為用戶支付給預言機運營商的費用,二是預言機運營商質押LINK作為保證金,以防作惡。與一般項目不同的是,Chainlink還沒有挖礦增發代幣的收益。

在2017年9月初始發售時,項目方總共鑄造了10億枚LINK,這也是LINK的總量上限。其中,3.5億枚用于公開發售,3億枚歸屬團隊母公司,還有3.5億枚用于未來的激勵和空投,最后一部分目前還沒有挪用過。根據Coingecko的數據,當前流通總量約4.67億枚,FDV約130億美元。

圖片來源:Messari

??2.3運營現狀

2017年6月成立,2019年5月上線主網。Chainlink的提供了多種功能模塊,包括:去中心化的喂價,提供可靠的鏈下數據;可驗證的隨機函數,為NFT何鏈上游戲提供公允隨機數生成器;儲備金證明,為智能合約審計鏈上資產的真實鏈下儲備抵押率;Keepers,幫助Dapp獲取鏈下數據并自動化交易。

Web3游戲開發公司HitBox Games完成160萬美元融資:11月30日消息,Web3游戲開發公司HitBox Games完成160萬美元融資,Fundamental Labs、Gate io Labs、Master Ventures等參投,旨在支持其在Polygon區塊鏈上最新推出的Web3角色扮演游戲《Swords of Blood》。(VentureBeat)[2022/12/1 21:13:35]

其中最主要的業務,應當還是喂價服務。Chainlink網絡中的主流喂價包括ETH/BTC/穩定幣等主流幣種,多數在以太坊、Polygon、BSC上,少數建立在Gnosis、Arbitrum、Heco。

來源:https://data.chain.link/

根據官方報告顯示,在2021年末采用了Chainlink服務的項目總共達到1,000多個,而其中一半都是在2021年新增的。

從業務總量來看,每日請求數在2021年下半年的部分時間點達到高峰最高達到3,000多萬次/天,近期集中在500萬~1,000萬次之間,這一數字看起來并不龐大。也許依靠Defi賽道的喂價服務難以增長,也使得Chainlink需要拓展鏈下計算、Keepers等其他服務。

來源:https://www.chainlinkmetrics.com/

??2.4團隊及融資

Chainlink的母公司是SmartContract,由SergeyNazarov和SteveEllis于2014年聯合創立。

SergeyNazarov擔任CEO。Sergey出生于紐約,是俄國移民的后代,畢業于紐約大學,獲得PhilosophyandManagemen學士學位。畢業后,Sergey曾在FirstMarkCapital工作,也在NYUStern商學院短暫擔任助教。在創辦SmartContract之前,Sergey處在職業探索期,也曾挖過比特幣。

SteveEllis擔任CTO,與Sergey同樣畢業于紐約大學。

在開發Chainlink之前,Sergey與Steve在2014年就開發了SecureAssetExchange,是一個基于區塊鏈的眾籌平臺,運行至2016年,隨后開始摸索預言機,并于2017年宣布Chainlink的誕生。

Chainlink在2017年拿過2筆種子輪融資,但均未公布額度;同年9月通過ICO籌集了3,200萬美元。

??2.5優勢及風險

Chainlink提供的主要服務——喂價功能運行穩定,擁有主流Defi產品作為客戶,用戶不易轉移,業務穩定性強。

但從每日請求數這一業務量來看,Chainlink在2021年8~10月之間出現個別高峰,其后業務量漸趨穩定,但并未有顯著增長,集中在每天500~1,000萬次左右。相對下文提到的TheGraph和PocketNetwork來說,沒有特別明顯可見的業務增長趨勢。這可能是由于Chainlink的主要服務依賴于Defi,而Defi不再像前兩年那樣爆發式增長,也給Chainlink的業務帶來了一定局限性。

三:TheGraph

TheGraph是一個提供區塊鏈數據索引和查詢的去中心化網絡,能夠讓開發者搭建區塊鏈數據的API,并通過GraphQL讀取數據。由于TheGraph將復雜的區塊鏈信息分類整理成了便于檢索的格式,類似于Google將網絡中的繁雜信息貼上標簽、提供檢索,因而也被稱為「區塊鏈的Google」。

TheGraph早期以中心化的托管服務來支持Dapp,目前為止大多數的查詢也都還發生在托管服務上,并且完全免費。但是TheGraph真正吸引人、也是支撐其幣價的地方,是其構建的去中心化網絡,主網已于2020年12月上線。TheGraph正在試圖將托管服務遷移到去中心化網絡上,遷移后的發展情況仍有待觀察。

GlobeTopper和Knox Wire宣布建立5000萬美元的全球支付伙伴關系:金色財經報道,GlobeTopper和Knox Wire宣布建立 5000 萬美元的全球支付合作伙伴關系。此次合作將增強全球支付能力。該合作在Zed Network的協調下,將為GlobeTopper在190多個國家提供同一天的支付服務。[2022/11/27 20:55:21]

??3.1產品機制

數據的索引本質上是一個「人為建立分類標準、隨后不斷重復給數據貼標簽」的過程,區塊鏈數據的索引也依賴于用戶完成這兩個過程。本節介紹TheGraph去中心化主網的工作機制。

在TheGraph的索引工作中,首先會由開發者來定義一個子圖,也就是一個數據API。在其中,開發者需要定義子圖索引的智能合約、合約中的哪些特定事件、如何將事件映射到特定的字段,這些就是一個分類標準,一個給數據貼標簽的方案。完成這樣一個分類標準之后,需要網絡中的其他節點依照這個標準不斷執行,將區塊鏈中新的數據按照這個框架貼標簽,存儲在節點中。

其基本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Graph節點會不斷掃描區塊鏈中新的區塊,搜尋子圖所需要的數據,隨后通過事先定義了貼標簽方式的WASM模塊,將這些數據貼上標簽,并存儲在Graph節點內。Dapp想要調取數據時,就通過GraphQL端口向TheGraph提出請求。

來源:https://thegraph.com/docs/en/about/introduction

TheGraph是如何激勵節點進行數據索引,維持整個網絡生態的呢?在整個運行網絡中,有四種主要角色,共同完成這些任務,分別是開發者、索引人、委托人和策展人。

開發者即上述建立分類標準的人,他們提出一份索引提案,給節點提出索引需求。未來當他們或其他任何終端用戶需要查詢數據時,需要支付查詢費用。

索引人則是運行節點、為子圖提供索引和查詢的角色。索引人必須質押平臺代幣GRT來運行節點,而其激勵來自于兩部分:一部分是子圖投入使用后的用戶查詢費用,另一部分是索引成果帶來的直接獎勵,后者來自于GRT每年的3%通脹。

委托人向其信任的索引人質押GRT,來獲得成比例的查詢費用,是散戶參與投資的一種方式。

策展人的職能類似子圖的孵化器,在全網中尋找有索引價值的數據,并通過質押GRT代幣來示意索引人為此做索引。區塊鏈數據龐雜,節點工作量有限,因此需要有人來排優先級,策展人就承擔了這樣的角色。

策展人質押代幣可獲得相應的GraphCurationShares,類似于子圖的股份,而這些股份依據BondingCurve來定價,未來如果子圖獲得更多質押,那么策展人在退出時可以獲得更多的GRT,反之則會損失。同時,策展人也會獲得子圖投入使用后的查詢費用。

??3.2通證經濟

平臺代幣GRT最初發售100億顆,每年有3%的通脹,作為索引獎勵,也會銷毀所有查詢費用的1%。代幣的價值捕獲來源于用戶查詢支付手續費、及每年1%查詢費用的銷毀。

網絡內部的代幣流通為:索引人、策展人、委托人質押代幣,查詢者支付代幣。索引人質押以進行索引,防止作惡;策展人質押以投資子圖;委托人質押以支持索引人;查詢者支付的代幣將會分配給以上三種角色。每年3%的通脹,則會根據每個子圖獲得的策展人質押量,分配給索引人。

除了查詢費用和索引獎勵外,TheGraph還設計了一個返利池,一部分查詢費用會先進入返利池,延后發放給索引人,只有當索引人質押GRT的比例與其貢獻給返利池的比例一樣時,他們才能獲得全部的返利。這是為了平衡索引人在網絡中的工作占比和質押量,保證網絡的安全。

數據:過去90天OpenSea占以太坊NFT交易量的76%:9月29日消息,據Delphi Digital統計數據顯示,過去90天內,OpenSea平均占以太坊NFT交易量的76%,而sudoswap在8月中旬達到以太坊NFT交易量的18%的峰值。[2022/9/29 22:40:04]

來源:https://thegraph.com/blog/the-graph-grt-token-economics

代幣初始分配如下:35%分配給社區,其中包括負責撥款、教育活動的Graph基金會,以及公開發售;~34%分配給投資方;23%分配給早期團隊和顧問;8%分配給Edge&Node,也就是原GraphProtocol,Inc.更名后的新公司。

來源:https://thegraph.com/blog/announcing-the-graphs-grt-sale

3.3運營現狀

TheGraph的運營現狀和上述漂亮的產品機制,其實有很大差距。如開頭所述,TheGraph以托管服務起家,目前主要的查詢也都還發生在托管服務上。相對主網而言,托管服務完全免費,而且托管服務支持多條公鏈,除了以太坊主網外,還支持kovan等一系列ETH測試網/Near/Matic/Fantom/BSC/AVAX/Arbitrum/Optimism等。遷移不僅僅涉及到要向服務方開始收費,也涉及到跨鏈兼容的技術問題。

當然,TheGraph的愿景是成為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官方也在努力將服務遷移到主網上。2021年4月開始了第一波從托管服務到主網的遷移。6月,TheGraph官宣了一批項目的遷移,包括:Audius,DODO,Livepeer,mStable,Opyn,PoolTogether,Reflexer和UMA。但是如Uniswap這樣的大客戶,目前仍在托管服務中,享受免費服務。

已遷移到主網的Dapp,來源:https://thegraph.com/explorer

我們來看一下TheGraph的運營數據,會發現這很像一個靠補貼用戶賺DAU、再靠DAU去賺估值的敘事。而且,TheGraph需要同時補貼數據查詢方和數據索引方的雙邊市場。

對于數據查詢方,也就是Dapp而言,TheGraph確實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根據CEO在2021年12月發布的年終回顧,托管服務每天要處理超過15億次查詢請求。筆者沒有查到主網的查詢次數,但是根據社區人員反饋,絕大多數查詢都發生在托管服務上。

那么15億應當接近總數,而這已經是個相當可觀的數據。作為粗略對比,Google在2021年每天處理的查詢次數超過85億次,TheGraph至少已經達到了同等數量級。

對于數據索引方,包括所索引人、委托人和策展人,也確實從TheGraph獲得了不小的回報。根據主網數據可以看到,索引人和委托人的總質押量達到27億顆GRT,價值約9.5億美元,通過主網增發獲得的索引獎勵合計3.34億顆GRT,約合1.2億美元,幣本位年化率約1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上線以來到現在合計產生28萬顆GRT的查詢費用,僅約10萬美元,連索引獎勵的零頭都不到。可以看到,數據索引方的收益主要來自于主網的代幣增發,實際產生的效用價值卻并不高。

來源:https://thegraph.com/explorer/network

應該說,TheGraph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補貼行為占據了市場,其猛增的查詢數據也驗證了市場需求,但是項目還沒有過渡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上。將Dapp遷移到主網也是TheGraph今年需要攻克的難關,也是其能否上岸的考驗。

英國央行副行長:隨著美聯儲量化緊縮,加密貨幣將迎來艱難時刻:金色財經報道,英國央行副行長?Jon Cunliffe在周二的華爾街日報會議上向加密貨幣投資者發出了警告。

Cunliffe警告稱,加密貨幣投資者應該預料到未來會有更多困難時期。他解釋說,隨著美聯儲和世界各國央行收緊金融條件,投資者將更傾向于更安全的資產。在回答有關利率上升是否會增加加密貨幣壓力的問題時,Cunliffe表示:我認為隨著這一過程的繼續,隨著(量化緊縮)在美國開始,我認為我們將看到風險資產的轉移。

Cunliffe 還討論了影響加密市場的另一個因素。他指出,俄烏戰爭正促使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到更安全的資產中。[2022/5/19 3:27:30]

3.4團隊及融資

TheGraph于2017年成立團隊,2019年1月上線托管服務,在托管服務時期已經和Uniswap、Synthetix、Gnosis、AAVWE、Aragon、Moloch、Decentraland等應用合作。2019年開始往去中心化的網絡轉型,2020年12月主網上線。

團隊由YanivTal、JannisPohlmann和BrandonRamirez三人聯合創立,三人此前也在多個創業公司做過開發者工具。公司更名為Edge&Node后,YanivTal繼續擔任CEO,

團隊累計已融資6,960萬美元,包括2019年1月由Multicoin領投的250萬美元、2020年6月的510萬美元、2020年10月通過ICO籌集的1,200萬美元、以及今年1月由TigerGlobalManagement領投的5,000萬美元。

3.5優勢及風險

TheGraph處在一個確定性高的賽道中,其每日超過15億次的查詢數據也驗證了區塊鏈數據查詢的市場需求。TheGraph成立早,知名度高,已經布局了幾乎所有的頭部Defi項目,且作為ToB服務有較強的用戶粘性,整體有很大的市場先發優勢。

但是從其運營數據可以看出,當前仍然依靠免費的托管服務提供數據索引和查詢,還沒有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未來團隊的重點工作就是從中心化的服務模式,過渡到去中心化的服務模式上,這一進程是否順利仍待觀察。

四:PocketNetwork

PocketNetwork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去中心化的API服務,從賽道分類上來看,處于區塊鏈的云API賽道。

在任何網絡服務中,當業務量足夠大時,客戶端就需要與服務器分離來提升處理性能,而當客戶端需要調用服務器的數據時,就需要專門的接口來輔助,這就是API的作用。API的分類多樣,也因此誕生了專門的API服務市場。根據MRFR調研,預計2022年全球的云API市場規模達到7億美元。

在區塊鏈中,所有的Dapp運行時都需要讀取公鏈上的數據,如讀取用戶在某條鏈上的賬戶余額,這一過程也需要API來輔助。API大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面向過程的RPC,另一種是面向資源的Rest。RPC包含數據和調用方法,適用的場景更復雜,而區塊鏈業務場景中都采取了RPC調用方式,因此通常也稱為RPC服務。

在區塊鏈RPC服務中,主要的玩家包括:公鏈自己提供的RPC服務、中心化服務商如Alchemy和Infura、去中心化服務商PocketNetwork。

?4.1產品機制

PockerNetwork的產品機制很直白,整體分為三個組成部分:應用、節點和主網。

應用提出中繼請求,通過質押平臺原生代幣POKT來獲得服務;節點完成中繼服務,并獲得代幣獎勵;主網負責通過代幣分配來運行激勵系統,同時也負責隨機匹配應用和節點,每個會話周期過后重新匹配一次,保證網絡的安全。

不過,由于POKT的主網是一條獨立的公鏈,其原生代幣資產也建立在獨立公鏈上,用戶需要下載Pocket的錢包來使用,不天然支持與其他公鏈的交互。為了增強資產的可組合型,PocketNetwork計劃推出ERC20代幣wPOKT,接入以太坊生態

Pocket較新穎的設計在于通證經濟,下文將詳述。

?4.2通證經濟

PocketNetwork的平臺代幣為POKT,其作用主要包含:

1)應用開發者質押POKT以獲得中繼服務。開發者無需額外付費,因為Pocket當前處在通脹中,增發的POKT大部分會分發給提供了服務的節點,開發者所質押的POKT價值會逐漸稀釋,通過這樣的價值轉移來完成支付,避免了頻繁的支付交易。

開發者質押后可以一直享受中繼服務,但是質押1個POKT所對應的中繼服務次數是個可調節的參數,如果未來這個參數下降,而開發者還要維持原有的服務量,就需要追加質押,相當于預留了價格調整空間。

2)節點需要至少質押1.5萬枚POKT以提供中繼服務,作為初期投入資本。如果節點作惡,則其質押的POKT可能會被全部沒收。

3)節點通過增發的POKT來獲得激勵。按照當前的設計,每成功提供一次中繼服務,就會鑄造0.01枚POKT代幣。其中,89%分配給提供了中繼服務的節點,作為服務費用;10%分配給DAO;剩余1%分配給驗證服務的節點,這主要是用來激勵質押量高的節點,只有質押量排名前5,000的中繼節點才能成為驗證節點,且質押量越大則成為驗證節點的機會越大。

PocketNetwork初始發售6.5億枚POKT,未來的通脹或通縮將由PocketDAO根據業務發展情況來決定。

當前PockerNetwork處在通脹機制中,以此來吸引早期用戶使用網絡,增發的代幣量與業務量成正比,即上述所說的每完成一次中繼服務會增發0.01枚POCK。

隨著業務的逐漸增長,通脹會逐漸放緩,未來當業務量開始縮減時,會啟動通縮機制,通過銷毀應用開發者質押的POKT來平衡代幣量。下圖是近期通過DAO決議的通貨膨脹參數,已經在逐漸降低,以應對不斷膨脹的業務量:

來源:官方文檔「POKTInflation」小節

POKT的初始發行量為6.5億枚,沒有規定總量上下限,如前文所述將會由DAO來調整通脹和通縮參數。初始代幣分配及解鎖安排如下,創始團隊、員工、實體公司、基金會合計占比超過了50%。

來源:官方文檔「FAQ-Pricing&Economics」小節

??4.3運營現狀

PockerNetwork于2020年7月主網,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業務量增長迅猛,但是與中心化的Infura/Alchemy相比仍然體量懸殊。

從中繼數量來看,在去年Q1、Q2,中繼總數約4.5億左右,平均每天~500萬次,Q3翻倍到每天~1,800萬次,Q4更是增加到了每天~1.3億次。在今年1~2月,每日中繼數在2.5~3億次之間浮動,近期回落到2~2.5億之間。從節點數量來看,近期節點數量已經達到將近3萬多。

相應地,全網發出的激勵也非常驚人,截止目前為止合計增發了4.3億枚POKT,也就是累計中繼次數的1%。加上初始發售的6.5億枚,POKT當前總供給量達到9.8億枚,上線以來的通貨膨脹率~50%。

雖然增長迅猛,但是相對中心化的競爭對手Infura/Alchemy來說仍然體量懸殊。筆者沒有找到兩家公司當下的業務量,但是據公開報道,2018年時Infura每日處理的API數量就達到了100億次,已經是當下PocketNetwork的50倍左右。

保守假設Infura的業務量與ETH的交易量成正比增長,ETH在2021年時的每日交易量大約為2018年時的2倍左右,那么其業務量大概已是PockerNetwork的100倍左右。

來源:Etherscan

從估值上來看,PocketNetwork也與其中心化對手相去甚遠,但是按照業務體量折算單價來看,PocketNetwork的估值并不低。如前所述當前POKT總發行量約9.8億,按0.7美元單價,FDV約6.9億美元。相對地,Alchemy的估值在今年2月達到102億美元,Infura母公司Consensys在今年3月的最新估值約70億美元。

假設Alchemy的API業務量與Infura是同一量級,即PocketNetwork的100倍,但其估值只是PocketNetwork的15倍左右。PocketNetwork的估值中,仍然有較多加密世界的溢價。

??4.4團隊及融資

CEO兼創始人MichaelPO'Rourke畢業于南佛羅里達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專業。Michael曾擔任過多個iOS開發工作,2017年創辦PocketNetwork。CTO是LuisC.deLeon,畢業于圣多明戈技術學院系統工程專業,輔修信息技術專業,曾在多家公司擔任開發崗位,于2018年加入PocketNetwork。

據Crunchbase資料顯示,PocketNetwork前后融資過8輪,但公開的并不多。2019年2月曾融資75萬美元,2020年7月由BorderlessCapital領投,但無具體數額;2021年4月融資930萬美元;2022年1月融資1,000萬美元,領投方為ArringtonXRPCapital、C2Ventures、RepublicLabs、RockTreeCapital。合計公開的融資數額為2,005萬美元。

??4.5優勢及風險

PocketNetwork所處的賽道特征和TheGraph類似,API服務和區塊鏈數據索引的賽道潛力,都會隨Web3整體增長而增長,不像Chainlink會相對更依賴于Web3中的細分賽道。同時,PocketNetwork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絡,可以避免中心化網絡的單點風險,符合加密世界的價值觀。

但是PocketNetwork與其中心化的競爭對手相比,業務體量存在巨大差距,短期難以補上;而且,中心化的公司運營靈活,有成熟的營銷策略,如Infura針對不同使用量的用戶推出不同的套餐,甚至讓低使用量的用戶免費享受API服務以擴大用戶基礎,而PocketNetwork目前的服務模式相對單一,完全按量付費,在市場競爭策略上不及對手,要做出改變也非易事。

去中心化的API服務是否是個真命題,PocketNetwork能否成為API市場中的主流玩家,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五:總結

對比上述三類產品的模式,可以看到幾種不同的去中心化中間件的發展路徑。

Chainlink的特征在于:1)在市場早期切入,2017年即發幣,擁有巨大聲望;2)其產品從最開始就實現了去中心化,借此保障鏈下數據的安全可靠,業務模式穩定;3)業務規模隨著主要服務對象Defi的發展而發展,但近期Defi發展速度放緩,Chainlink的業務增長也有一定局限。

TheGraph與Chainlink一樣在市場早期切入,成為主流玩家,但是TheGraph的現狀其實更像一個中心化運營的公司,其主要業務都建立在免費的托管服務上,仍在努力將客戶遷移至去中心化的網絡上。

TheGraph是一個從中心化服務往去中心化服務模式過渡的有趣案例,其前后階段的對比也反映出了兩種服務模式的區別:中心化的服務模式,在短時間內提供非常優秀的用戶體驗,用戶接入門檻遠遠低于去中心化服務。

中心化服務模式提供的優質用戶體驗,包括接入方便、初期免費等等,可以借此吸引到大批量用戶,等建立粘性后再依靠增值服務來收費。

而在去中心化的服務模式中,由于服務節點需要激勵,用戶使用服務就需要向提供服務的對手方支付費用,除非依靠具有資金盤性質的代幣增發來吸引早期用戶;而且,去中心化的服務網絡對于節點的技術要求高,服務升級所涉及的難度也大,較難靈活支持。因此,去中心化用戶的接入門檻必然較高。

TheGraph前期依靠中心化的免費服務占據了市場,未來的考驗在于,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轉變為去中心化服務平臺。否則,其代幣將失去價值,因為代幣的使用和托管服務完全無關。

PocketNetwork在去中心化的服務模式上和Chainlink類似,一開始就構建了符合加密世界價值觀的服務模式。但是,PocketNetwork入場晚,和其中心化運營商對手的體量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可以想見,PocketNetwork要成為主流會更難。

總結來說,中間件所處的賽道確定性高,其需求會隨著Web3的發展而不斷增長。但在加密圈中的主流中間件,如TheGraph和PocketNetwork,其高估值在很大部分上來自于去中心化網絡所具有的理想價值,包括網絡共有共享、避免單點故障等等。

這一邏輯至少已經成就了Defi,滿足了成百上千萬用戶掌握資產所有權的需求,但是這一敘事在中間件領域能否成立,仍然未知。

Tags:RAPAPHGraphGRAPVRAPHyperGraphGRAPE

BNB
從網絡社會學視角,解讀加密全球主義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_DAO:PIDAO

原文標題:《俄烏超限戰:鏡頭表演、社交媒體與加密全球化》 作者:寒鴉 |導言 2022年2月,我們正在見證一場不再局限于“傳統軍服戰爭”的烏俄爭端.

1900/1/1 0:00:00
千萬美金賭局背后:Luna到底是不是龐氏騙局?_TER:LUN

研究員:許瀟鵬 這一年市值如火箭般躥升的Luna近來再次成為行業焦點,Terra的聯合創始人兼CEODOkwon與加密KOLSenseiAlgod對于Luna價格能否在一年后站在88美金以上.

1900/1/1 0:00:00
淺談 AC 離開:將一人置于神壇,那必終將失望_CRYPT:CRY

原文標題:《將一人置于神壇,那必終將失望》本文梳理自CinneamhainVentures合伙人AdamCochran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觀點.

1900/1/1 0:00:00
“點圖成金”的NFT,為什么受追捧?_ETH:NFT

文|經濟觀察報記者?錢玉娟“看,多朋克。”楊鳴打開微信,放大自己的頭像,這是他在ICPunks這個NFT項目中獲得的一個形象.

1900/1/1 0:00:00
2022年加密行業影響力100強:哪些人物最值得關注?_以太坊:TER

來源:Cointelegraph 編譯:麟奇,鏈捕手 近日,知名加密媒體Cointelegraph發布了2022年度加密行業影響力100強,下方為具體名單,文末還對其中知名人物進行了具體介紹.

1900/1/1 0:00:00
淺談當前玩賺公會設計的優缺點,以及改進建議_YFI:VYFI價格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加密貨幣領域的公會生態系統發展迅速,它從一個簡單的想法發展到了一個尋求參與所有權經濟的多樣化團體集合.

1900/1/1 0:00:00
ads